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游记之三

[游记]丽江游记之三

2007-07-21    sina.com.cn

丽江游记之三

琴棋书画烟酒茶(上)

到过丽江的人,都会知道这么一种说法:纳西男人不干活,整天就是琴棋书画烟酒茶。很多文章还感叹一句:啧啧,多好!意犹未尽的样子,恨不得全世界的女人全都是纳西族。但是我不信,一点也不信。这是汉族并且是文人的雅好,不可能是一个民族男人的生活。还在去丽江的路上,我对爸爸说,如果真有游手好闲的人,也只可能是飞鹰走狗、打牌喝酒——哪个民族又没有几个游手好闲的人?
到丽江是下午四点左右,我们下车后走到四方街,在这里等着事先联系好的客栈老板娘来接。如今的四方街并不是集市,却是人头攒动,整日拥挤得赶庙会一般。有人牵着马,马背上搭着皮袄、皮帽、马刀,供游客留下昔日马帮的想象和到此一游的证据
。古树下有木头的长凳子,要想等到一个座位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想不到热情干练的老板娘是重庆人,看上去四十多岁,矮小的身材透出精悍和泼辣,面容却和这里的纳西女人一样紧缩,黧黑的脸颊上现出一片高原红。看她们的面容你就能体会什么是风霜,看她们的身段你就懂得了怎么是辛劳。她听出我们的口音,无需多问就噼里啪啦讲起了自己的家事:“我嫁到这里十多年了。这里的男人就是不干活呀,你看看我,老成什么样子!我才四十三岁。”
哦?那他干啥?
干啥子?就爱打牌!
第二天一早,老板娘安排好游客,去泸沽湖的跟了旅行团,去划船去束河古镇去玉龙雪山的,由一个纳西男子开车接送。这满脸憨厚的男子四十多岁,正从洗衣机里拎被单,一大缸一大缸洗出来,堆在旁边的大塑料盆里。老板娘让他回来再洗,先去送客人。玉龙雪山可是全程陪同,一去要大半天呢。这男子便擦了手,领着游客走了。
我们则上了公交车,坐了几站随便找了个地方下车。身后的墙上刷着一幅大标语:实行万村千乡,破解三农难题。眼前是一条平整的水泥路,通向一个村庄。路两边种的是桦树,大约和茅盾的白杨是近亲--大多数一丈以内绝无旁枝,树干银白色,树枝拢成锥形,统统向上,直指天空。天空一碧如洗,辽阔高远,几抹白云,如丝如缕。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一边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万缕朝晖洒向树梢,世间万物披着金色剪影;稍稍转头,突然就安宁静谧,这另一边天空,却挂着一轮弯月!静静地抚慰着田里耕种的男人和女人。--在地里忙活的,有女人,也有男人。我想起一幅描绘两个人在月下耕种的东巴画。当时一愣,不知道为什么要在月夜里耕种,现在看来,应该是这种情景吧。
沿这条路走下去,就是古城区义尚文林村,在古城的南面。村口有一户人家半敞着门,里面的花艳丽逼人。两大盆花叫不出名,有点像百合花的样子,似乎还舒展一些,大朵大朵灿烂金红,突然觉得它就该叫大丽花;一面墙下全是杜鹃,开得云蒸霞蔚。我们不由自主走过去,立刻有一个警惕的声音在问:你们干什么?!一个面容姣好的女子包着头巾,提着暖水瓶,扭着身子看着我们。我说,这花好漂亮!她神色严峻地望着我们,仿佛要揭穿一个谎言。我顺口说:要点开水,可以么?她不耐烦地说:“那边,那边有卖水的。”我们退一步,退出门外刚转身,铁门“砰”地一声陡然关上了。那声音轰轰地在心头回响,想起那些花,觉得怪可惜了的。
这时候,阳光快当头,晒得人有些吃不消了。我们找到了卖水的地方,就在大路边上。门外台球桌旁有一把遮阳伞,不知道可不可以坐坐。里屋摆着几张台球桌、麻将桌。这家主人叫彭继根,倒是很和善,卖了水给我们,让我们到里屋坐。他说一到晚上就热闹了,来玩的主要是村里人,彼此相熟。
这是一幢纳西民居和现代套房相结合的二层小楼,商店在大门旁边,红木门上钉着黄铜钉,意思得像故宫的门,也是双开,却显得异常窄小,一进去感觉豁然敞亮。满院子种的全是兰花,以前只在照片上见过,现在真真切切就在眼前:白色兰花的花瓣如玉一般,曲折有致,鹅黄的花蕊点出她的神态无辜而纯洁;那深黄带红的大约是龙舌兰吧,华贵富丽;还有一种兰花一串一串地开,每一串有十来朵,每一朵都是玉质的黄桷兰。真是让人满怀欣喜。
走廊房间一色瓷砖地,正房楼上四间楼下三间,厨房卫生间在左边,右边是花房,用黑色细网布罩着,里面的兰花才是名贵品种。细细弱弱的叶子,一小盆一小盆地养着,主人直说没时间照管,养得不好。
我们在他家的客厅坐下,他的妻子过来倒了茶,客客气气坐下,好像我们是他家的客人。他的妻子叫和秀芳,这夫妻俩肤色、眉眼简直像极了,不认识的人准把他们认作兄妹。一色的发亮的黄褐色皮肤,脸上两团红;身材都有些发福,却是结实而不显臃肿;那手也是粗糙有力,手掌更是看得出皮肤的硬度,看得到黑色的永远也褪不掉的刻痕--一辈子操劳的印记,只是男人的手还要粗一些。
我们突然想起男人不干活的说法,于是问起。他们愣住了,然后笑起来。那笑容也是一般无二,和气而带些羞涩。彭继根很感兴趣地反问:“你们是听谁说的?”于是主人客人一起呵呵笑起来。他说:“这是乱说。村里一百七十户人家全是纳西人,你去问问,哪家男人不做活?不做怎么活?!”
和秀芳的哥哥和光相也在家里,他住在古城区七河乡瓦窑村,农闲了到妹妹家串门。高中毕业后他做了十八年民办教师,钢笔字写得中规中矩。他说:“不仅是我们这一辈男人干活,我父亲那一辈也没听说哪家男人不干活。重活都是男人在干。”他伸出手掌给我看,十几个老茧硬得硌手。
“以前供娃娃读书吃力得很,一个月吃不上一顿肉。现在好了,两个孩子都有了工作,每个月还能给一些零花钱。现在我们养一头猪吃一年,每年能收五千斤粮食。”
以前妹妹的日子和他们差不多,但现在妹妹家里就不能比了。“我们那里离古城远,条件差些。”
十八年前,彭继根就买下了一辆拖拉机,给村里人搞运输。古城开发后运输生意更好了,前年他们借了些钱修了这幢二层小楼,包括装修一共是三十五万,现在差不多还清了。古城南面开发,村里的地差不多都征了,平均每个人的地大概是半亩多,每亩地补偿四万元,此外每人每月补助三十二元。要靠这点钱生活不下去,都得想办法,幸亏离古城不远。等以后古城南边开发好了,他们楼上的房间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3e7e0865010006ab22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