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太庙 束为/文 虽是盛夏时节,但因下雨北京的天气很凉爽。由于同行的朋友是初次来京,我只得冒雨陪他游览。 游览了天安门广场后,朋友要去故宫。我因曾两次游览过故宫,就提出不进去了,在外边等他。利用等朋友的时间,我便随意的走走看看。我从天安门前向东行走不足百米,看到了紧挨着天安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想着来北京多次,这地方还没有来过,便向大门走去。 在售票处购买的门票是两元一张。要知道这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想这大概是全国票价最低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很多地方一个省级重点文物的门票都动辄几十元。看来,景点的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有时是无法通过门票的高低乃至人气的盛弱来评判的。 游览劳动人民文化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知道这里就是张艺谋执导举世瞩目的实景歌剧《图兰朵》的太庙。1998年《图兰朵》上演时曾吸引众多国际名流专程前来观看,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盛事,甚至对北京申奥成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太庙里游人十分稀少,与天安门、故宫门前喧嚣的人流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其实这座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宗庙,是依据古代王都左祖右社的规制,于明永乐年间与故宫、社稷坛同时建造的,是紫禁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的简介上,我还看到这样的文字:太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规模最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堪称天下一庙。 由于游人少,更显得太庙规模的宏大,但整个院落并不显得空旷,满眼尽是合抱的松柏,尤其是苍松千姿百态,许多苍松的枝叶贴着地面,然后再一层叠一层地伸向高处,而贴靠地面的枝叶也是形态各异,有的枝叶紧紧铺贴在地面上,像给地面覆上了绿毯;有的枝叶与地面若即若离,像为大树铺设的一层基座;有的枝叶自树干斜垂着伸展开来,像盛开的巨大花瓣。这些树到了皇家园林里似乎也有了特别的灵气,在我眼里,太庙里的松柏,是与周围的文化遗存一样珍贵的绿色瑰宝。 从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大门走到享殿,要走过两道门洞,也就是说太庙四周围有三道红墙。这三道红墙和层层松柏,衬托起金碧辉煌、错落有序的建筑,营造出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 整个太庙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琉璃门、汉白玉石拱桥、戟门、和享殿、寝殿、桃庙三大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井亭、神厨、神库、配殿依次排列于两侧。 享殿(前殿)是皇帝举行大祭活动的场所。享殿前汉白玉雕栏的戟门桥有七座,中间一座专为皇帝而设称御路桥最宽阔,而御路桥两旁宗室亲王过往的王公桥、供官员行走的品级桥和供兵弁、夫役行走的便道则越来越窄。走的人少,路宽;走的人多,路反而窄。这种现象生动地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让少数人占有的资源超过大多数人的状况。 享殿有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因为用于祭祀祖先,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地方,因此享殿比故宫的太和殿还要高出2米。寝殿是供奉帝后神位的地方,桃庙则是供奉皇帝远祖神位之处。三大殿的气势和工艺水平都丝毫不亚于故宫的建筑。 不知不觉,在太庙里转了一个多小时,走出大门,看到长安街上热闹的人流和汹涌的车流,更为刚刚在太庙里度过的静谧时光和心灵获得的传统文化浸润感到欣悦。 (作者地址:徐州铁路嘉利集团 邮编:22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