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的庭院生活 |
[游记]丽江的庭院生活 |
2007-07-24 ctrip.com |
告别虎跳,在桥头等车去丽江。过来一个又高又瘦的老外,彼此问候,他来自西班牙,也是去丽江。开来一辆小面包,谈好20元车资,示意西班牙上去,他警觉的问:“how much”,真佩服这帮老外,一句中文不懂,居然可以在中国纵横驰骋,可见国内旅游业开放程度之高。 快到丽江的时候,上来一个本地小姑娘,听说我们去古城,热情的推荐了她一个朋友的客栈。车子并不停在古城门口,下车后,小姑娘又指引我们转了小公交。行至终点,依然看不到城门,西班牙已是重返丽江了,仍是一脸的迷惑,只好继续由我引导,顺着石板路,慢慢踱进古城。本来计划有朋友接应的,所以没有做任何住宿的攻略,可是朋友却还没我到的早,反正西班牙是熟门熟路了,干脆就跟他一起吧。老外还是迷信他们手中的指南,只知道住青年旅馆。登记进屋之后,才开始后悔,大房间乱的像大学里的男生宿舍,决定明天搬离此地。 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的出门,古城里没有机动车,到处是汹涌的人流,摩肩接踵不亚于国内任何一个繁华城市的步行街,扑面的人潮令我眼晕。临街的商铺售卖着各旅游景点大同小异的商品,夜幕降临,各家店铺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酒吧街上,年轻的男女在门前对唱着、笑骂着,招呼着来往的客人。早已听说丽江变化的很大,还是没想到竟是这样的世俗。在一家饭店吃到了大名鼎鼎的丽江粑粑、鸡豆凉粉,原来粑粑就是个硬面油饼,鸡豆凉粉也无特别之处,传媒的力量真是巨大呀,经过渲染乌鸡也能变凤凰。不过好像老板娘挺有名的,墙上挂了好多照片,还有客人争相合影,听说是属于艳遇丽江扎根丽江的那种。 次日,天空下起小雨,打电话给昨天小姑娘推荐的客栈,问好价钱搬了过去,我一个人一间房30元。房子是古旧的木质结构,院子里布置的很清雅,种满了鲜花,里面的院子照壁上还有一副行云流水的书法,下面是水流穿过,原来这里就是有名的激沙沙,是水流与房屋交织连锁的意思,还是重点保护的古民居,接受过很多媒体的采访呢。这样优雅的小院令我想起童年住过的那个开满鲜花的庭院,心情立刻轻快起来,放下行李,哪也不去,先把一路从拉萨走来风尘仆仆的衣服洗了,不过是用洗衣机,我可没那么勤快。 雨中的古城依旧是人头攒动,也没看出更多的新意,而那些所谓适合发呆艳遇的酒吧却并不适合我。一路从西藏走来,日夜颠簸,步履匆匆,既然如此,不如放松心情,哪也不去,就在丽江的庭院里彻底放松,泡上一杯茶,坐在廊檐下发呆,看细密的雨丝,静静的飘落,心也随之沉静。这样的情景,这样的心境,在平日忙碌浮躁的生活中近乎奢侈。 小老板热情的招呼我,“进屋烤火吧”,九月的丽江,阴雨中透着阴冷,烤火也并不过分。与小老板的聊天中得知,他的父母这两天到昆明去了,留下他看店,平时他主要经营带客人去附近玩的业务。小老板说,他小时候古城的生活很是悠然恬静,现在的酒吧街以前就是当地人经营的一些小饭馆、理发店之类的小铺面,城里的老人平时都在那里下棋、喝茶、聊天,那时的丽江没有这么多游客,河道中的水很清澈,水量也大,偶尔有些外国人来玩,自从98年地震后,丽江的名气大了起来,游客越来越多了,城里的人纷纷开起了客栈,铺面也都租了出去,收入渐渐多了起来,现在全城都是客栈、商铺,而河道里的水却渐渐干枯,也不再清澈了。从收入的角度讲,他们希望游客越多越好,但是从环境和人文的角度讲,他们还是怀念从前的丽江,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我问他为什么城里店铺里的东西好像好像没有什么本地的特色,小老板笑着说,因为那些卖东西的本来就是全国各地来的嘛,丽江的商人本地的并不多,大多是外地来的,当然那些旅游纪念品都是大同小异了。 屋里的聊天暖意融融,院子外的丽江城依然喧闹,从早到晚,游人川流不息,仿佛一个巨大的主题公园,没有灵魂,没有意境,古旧的房屋、街巷、流水只是作为背景,游人在其间流连,一切都好像人工雕琢的。我不认为这样的地方适合发呆、度假,那会令本已浮躁的心绪更加烦躁,除非在民居的庭院里,或可以找到想象中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638671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