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的两天,许和燕不停地打电话给我们,大呼小咋丽江如何如何的好,丽江如何如何的美,让我的心随着她们的惊咋而起伏不定,于是在心底处便深烙下丽江的印象。 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边开始留意“丽江”这个词,虽然不是一个驴,却也在驴坛注册了ID,在这两年之间,虽然只是一个潜水员,却也熟悉了一个一个的大虾。当然,关注更多的还是有关丽江的帖子。 在潜望镜中,我浏览了许多丽江的片片,品味了它的宁静、它的华丽、它的喧闹、它的古朴、它的浮躁、它的独特的令人难以割舍的情怀。丽江,象我魂牵梦萦的一个情结,时时缠绕着我。也到了很多地方去旅游,有繁华的、贫瘠的,清净的,但是我还是没有机会到丽江。 在10多天以前,我到了丽江,在我的一念之间,我就来到了丽江。突然我才发现。人在一念之间可以做很多事,很多事情都是在一念之间做成的,关键看你是否能下这个决心,我不禁轻声呼唤:丽江,我来了! 在一个傍晚,我踏入了古城。初到丽江古城,我惊诧于它的雅致——房屋都是雕梁画栋,路边青石板路不染一尘,户户门前清流环绕,流水上随处可见石桥木桥,家家都植花种草,就连店铺的店招都做的格外挑剔,到处简直像精雕细刻一般。太精致了,不禁感慨,只有最闲适的人才会营造出这样的精致,忙忙碌碌的都市是不会这样的。在这里,我看见了只有在武侠小说里才能看见的客栈,各式各样的客栈前挑着的旗幡和木制牌匾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故事。走进客栈,别有另外一番洞天:天井里种满各色奇花异草,住在里边的人不管认识与否都闲适地坐在那里喝茶、聊天。和宾馆相比,它更象是一个家庭,让远到的游客有一种回家的温暖。走在街上,在暮色的掩隐下,青石板路泛着淡淡的褐色的光,虽凹凸不平,却是那么光滑,每一块石板都记载了岁月的累计和历史的沧桑。 这样的地方走路,你简直搞不清你究竟要去哪里要干什么,所有的街道都是一般的引人入胜,你刚穿过一条街恋恋不舍,却又发现旁边的一条岔道其实别有洞天;你刚留连在一家纳西人开的木刻店中拿着精致的东巴文字雕刻爱不释手,蓦地又发现其实你想要的是对面小吃店中的一碗凉粉,或是那边服装店里的一幅脱俗的蜡染披肩。 小桥流水边小馆子的后窗开始飘出炊烟,沿街的河岸上,一家家店铺的茶座摆到了水边,三三两两的游客就坐在遮阳蓬底下,聊天的聊天,喝茶的喝茶,发呆的也有不少哦!中国人、老外,叽叽喳喳成一片。 听着脚下流水的声音,夜色越来越深,身边的人说,这才是丽江最繁华的时候。河边的酒吧在灯红酒绿中肆意膨胀,许多人在最古老的东巴文化和最前卫的酒吧文化交织中喧泻漠名的情绪,他们在笑着、在闹着,他们是快乐的、他们的笑厣是灿烂的。街边的商铺还是那么热闹非凡,我突然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浮躁和喧闹。前些时候看《似水年华》,很喜欢乌镇的宁静与恬然,我所向往的丽江也应该是那个样子的啊!突然一阵伤感不由自住地向我袭来,我突然很想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于是给朋友发了一个短信。朋友回信说:“怎么半夜还在夜游哦!不能迷醉不归哈,小心遇到坏人哦!”我不禁会心地一笑,心情也随之好上很多。是啊!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再怎么我们也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来的,丽江再怎么也还是要照它自己的路往前走的,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不被人知晓的角落,那次的大地震让它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里,它就注定要被外面的尘世所侵蚀和包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