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雍和宫”

[游记]北京“雍和宫”

2008-05-22    sina.com.cn

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创建於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雍和门
雍和宫旧址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清康熙三十二年(l693年),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胤禛因生母吴雅氐是宫女,15岁受封爵号“多罗贝勒”。清代宗藩爵号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六级。贝勒这个爵位并不显贵,所以选赐明代内宫旧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晋封“和硕雍亲王”。“亲王”是皇帝近支亲脉,他的旧宅也改头换面,声势、规模都大大扩展。而且,正门、正殿、寝殿的屋瓦都换成绿色琉璃瓦。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胤禛登基后,亲王府作为行宫改称“雍和宫”,便列入“龙潜禁地”。l735年,雍正帝暴卒,弘历继承帝位,是为乾隆皇帝。乾隆帝鉴於雍正登基前在雍和宫居住30年,所以梓宫供奉在雍正帝生前寝殿“永佑殿”。移棺前,昼夜加工,将昭泰门、雍和门、雍和宫正殿、永佑殿、法轮殿等处,改为黄色琉璃瓦。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说,黄色代表中央方位和至尊之义。我国自宋代起,皇宫的殿顶就多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雍和宫的墙垣举涂成红色,因为红色在我国民俗中,历来是吉祥、喜庆的标志,并含有庄严、幸福的意义,在建筑色彩上也属最高等级。雍和宫享有皇宫的规格,这就是它黄瓦红墙的原因。以后,雍正帝移葬清西陵,永佑殿改名“神御殿”。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正院改为喇嘛庙。乾隆帝之所以将雍和宫改为喇嘛庙,正如他在《喇麻说》碑文中所述:“盖因蒙云奉佛,最信喇嘛教,不可不保护之,以为怀柔之道。”并以喇嘛教来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磐石之安”。正因如此,雍和宫在神御殿供奉雍正皇帝的影像,使寺院具有奉佛和供奉清帝祖先的双重职能。此后,乾隆皇帝大兴土木,增建许多寺庙殿堂,从而使雍和宫规模宏伟,巍峨壮观。清人曼殊震钧在《天咫偶闻》中描写道:“殿宇崇宏,相设奇丽。六时清梵,天雨曼陀之花;七丈金容,人礼旃檀之像。飞阁复道,无非净筵;画壁璇题,都传妙手。固黄图之甲观,绀苑之香林也。”

西门彩绘琉璃牌楼
雍和宫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是天王殿、雍和宫大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五进大殿,其中以法轮殿和万福阁最为辉煌。两侧有鼓楼、钟楼、碑亭、讲经殿、密宗殿、药王殿、西殿、戒台楼、班禅楼等建筑,相互对称,形成一座布局完整、具有融汉、满、蒙、藏建筑特色於一体的喇嘛教寺院。它的布局特色是前半部疏朗开阔,後半部密集起伏。前半部的影壁、木石、牌楼点缀,深远的甬道,浓郁的古松翠伯,给人以幽静、深远之感。从昭泰门以後建筑群密集起伏,殿阁错落,飞檐宇脊纵横,与前半部形成鲜明对照。雍和宫南门囗是三座精美的牌楼,高大华丽,气势非凡,牌楼正面和背面的匾额均为乾隆皇帝所书,北牌楼的匾为“寰海尊亲”、“群生仁寿”,东牌楼为“慈隆宝叶”、“四衢净辟”,西牌楼为“福衍金沙”、“十地圆通”。

【木雕“三绝”】

指五百罗汉山、檀木大佛和楠木佛龛。“五百罗汉山”在法轮殿,整个山体由紫檀木雕刻而成,层峦叠嶂、阁塔错落;五百个用金、银、铜、铁、锡铸制的罗汉置身其间;讲演佛法的、降龙伏虎的、乘鹤飞升的,或坐或卧,或醉或思,或笑或痴,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姿势生动,雕技精湛。可惜历经战乱,山上罗汉仅存449尊。

檀木大佛就是万福阁的迈达拉佛。这尊巨佛是用一棵白檀树的主干雕成的,高26米,地上18米(地下埋有8米),直径8米,全重约100吨,是中国最大的独木雕像。其缘起是由於雍和宫坐落在柏林寺右,乾隆帝恐其影响“龙潜禁地”风水,准备在雍和宫北部空旷之地建高阁供一大佛,以作靠障,借助佛力保佑平安。1750年乾隆帝将治藏大权交七世达赖喇嘛。达赖为报答“浩荡皇恩”,用大量珠宝从尼泊尔换来这棵巨大的白檀树。由西藏经四川,历时三年之久运至雍和宫。之後,先搭盖一座“芦殿”雕刻大佛,然後再建万福阁。“迈达拉佛”是蒙古语,梵文音译“弥勒”,汉语意思是“当来下生佛”。《弥勒下生经》说他是释迦牟尼弟子,被释迦指定做接班人,先於释迦涅盘,升入兜率天,56亿7千万年後,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即“未来佛”。这尊大佛体态雄伟,全身贴金,镶有各种珠宝。他身上披的大袍,连裹带面就用去了5400黄缎。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34fa9010005il.html52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