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卢沟桥游记 |
[游记]卢沟桥游记 |
2007-07-16 lanyue.com |
记游卢沟桥 这次北京之旅终于实现了我藏在心中多年的一个愿望——去看卢沟桥。 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小时候读民间故事,鲁班和师妹比赛造桥,鲁班造完桥后看时间还早就在桥上刻狮子,于是有了这千奇百态的卢沟桥。上中学时学历史,“七七”事变,二十九路军将士奋起抗日,佟麟阁赵登禹取义成仁;参加工作后,屡屡见到关于卢沟桥在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资料照片等,都激发了我非要实地看看卢沟桥的念头。特别是每次乘火车去北京过永定河上的铁路桥时,隔窗遥看几十米外的卢沟桥,这种念头愈加强烈。 这次去北京串门儿,周五晚上到的,第二天上午天阴不雨,清风送爽,闲着没事,便想起去卢沟桥了。拿来北京市区图一看,离驻地约二十来里的路程。看看行走路线还算清静——说来人到中年,骑自行车在北京市里闯还真是头一遭,真怕自己走不到目的地,那是很没面子的。好在我打小就有一种独来独往,爱走生僻路的个性,于是带上地图上路。 出发地在北京大兴的西红门,向西第一站奔世界公园,这样就可以完成一半路程。虽说走走就拿出地图看看,可嘴上却还是不断的打听本地人加以验证,生怕走了冤枉路。还好,到世界公园北面一条叫丰葆路的位置,地图上标志的一些显著建筑尽收眼底,这时才有了一种步入正途的感觉。偏偏在这得意之中,不知怎么又把方向搞错了,辨别不出东南西北了。幸亏地图上标的路线、建筑就在眼前,很快找到正路(地图上叫看丹路)。于是脚下加力,一路顺风,来到卢沟桥。这里标志牌非常醒目,顺着指示路线,见到宛平城。原来宛平城只是一个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约0.2平方公里的小城,建于明代崇祯十一年(1640年),仅供保卫京城驻军所用,里面没有一般城内那种大街小巷、茶楼酒肆。不用说,宛平城因为抗日闻名于世。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驻军扼守宛平城,“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至今上面还有日军轰炸留下的炮弹坑,是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英雄城。 向南出宛平城就来到了这次行程的目的地——卢沟桥,电视上经常见到的乾隆爷御笔手书的“卢沟晓月”石亭石碑就在眼前,据说此乃“古燕京八景”之一。现在正是艳阳高照,加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卢沟晓月”的清幽只能靠我的智慧去想象了。桥上还真有骑自行车的,我正要搬车进去,有看门人员提示,东边买票。噢,这里已经变成旅游资源开发了。从北到南,一去看右,回来看左。桥栏立柱上奇形怪异,千姿百态的石狮子令人驻足。有骑在肩上、趴在背上的,有藏在母狮子身下、蹄子下边、耳朵后边的。正像那首歌中唱的,卢沟桥的狮子特别怪,你就数啊数啊怎么就数不过来。不过,据考古工作队勘察,卢沟桥狮子共计489只。桥面正中保留了部分未加修复的古石桥面,凹凸起伏,坑洼不平状见证了卢沟桥的沧桑,见证了卢沟桥对于永定河两岸通航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放眼桥东桥西,河底草色茂盛,几只游船深陷在绿草丛中,想起以前永定河也是碧波荡漾,而今河床见天。又生出水对于人类是最大威胁的感受。 返车回骑来到宛平城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没想到里面的资料、文物如此详实,顿觉收获匪浅。从抗战伊始到赢得全面胜利,一个馆一个馆的走遍。最珍贵的当数左权等人的家书。原物原貌、真情实感很自然的使人想起敬爱的英烈们,用他们的牺牲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最令人发指的当数日军暴行,连妇女婴儿都不放过,割柔食肝,让我们真正知道了什么叫惨无人道,什么叫罪恶滔天。既然是游览,状着胆子钻钻模拟地道,黑洞洞的整个展览大厅只我一人,真怕象地道战里说的敌人进去就出不来了。 几个馆看完,我萌生了要提笔留言的念头,而且很强烈。留言想好了,只是旁边没有纸和笔,无奈作罢。现在写出来了却心愿:我们今天的幸福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加倍珍惜,要做好战争年代过来的老同志的安抚工作,不要让勇士们流血再流泪。这话也许你不会懂,可是当我告诉你我曾在组织部负责过老同志落实政策工作,这个意思你就会慢慢理解。 从纪念馆出来,已过中午十二点半,又逢淅淅细雨,先电话告知家里游人平安,便打道回府。回途中,又在宝隆小区迷失了方向。自己以为向南走的路原来都是在南四环上向东,好在东南大方向没有错,一路打听回到了驻地,此时已是下午三点三十分。 后记:本文写于2002年7月29日,值此抗日胜利60周年 |
转自:http://blog.lanyue.com/view/59/602743.htm32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