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又称“芦沟桥”,位于广安门外,北京西南15公里,因横跨卢沟河(今名永定河)而得名,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联拱石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初名“广利桥”。该桥是根据永定河水流的特点设计的。桥身全部都用白石,桥长212.2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有11个桥拱,桥面宽7.5米,有栏板279块,左侧石栏雕柱140根,右侧141根,柱高1.4米,柱头均雕有姿态各异的石狮。全桥的结构和桥墩、拱券的各部分,均使用腰铁固牢,用以加强石与石之间的拉联。桥墩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并且还在每个尖端安置了一根三角铁柱,以抗御春冰和洪水。 桥畔两头各有一对华表和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华表顶部石兽各1对:东边为一对狮子,西边为一对大象;碑亭内各有一座碑,碑高452厘米,宽127厘米,厚84厘米,一座记载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重修卢沟桥的经过;另一座碑上是清乾隆帝御书的“卢沟晓月”。 卢沟桥闻名于世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其精美的石刻艺术,民间有句俗语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卢沟桥的石狮子生动逼真,极富变化,最小的只有几厘米长,有的只露半个头,一张嘴。有人统计,望柱上有大石狮281个,小石狮211个,桥上石狮共492只,桥东端还有顶着栏杆的石狮,左右各1只,总计石狮496个。 桥的东头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地——宛平县城,望柱上当年日军的弹痕犹斑斑可见。1981年,在卢沟桥桥头建立了一座卢沟桥史料陈列馆,1987年,在桥北另建一座新公路桥,叫京石公路桥,全长1120米,卢沟古桥只准许行人步行通过。 作为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又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