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从事的是一个与艺术有关的工作,每天里翻阅艺术书籍,对大自然产生的热爱似乎是越发的强烈了。 那一年的夏天,我在哈尔滨进修艺术课程,其中有一项课业是外出写生。两个班近二百人,可排去各种原因,真的会去的也只有那么十几个人,而我们的班长是一个持反对态度极力不希望大家去的,而且还要求按照他的意图行事。临时组建的集体是没有什么凝聚力的,各有各自的生活压力,于是这个行程学校并未强烈要求必须参加。 将要带队的课业老师离开教室时,只说了一句话: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去,我也领着。 这是一位全国知名画家,这样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也坚定了我与他同去的信心。在我的鼓励下,又有机名与我交谊很好的学友也做好了准备。临出发前,极力反对并鼓动大家不去的班长居然也坐上了北上的列车。 我不喜欢他的那双眼睛,也不喜欢他处世的作态,似乎与他所从事的职业极不相称。用我的话说:这个人的匪气太重。那几个好友吃惊于我言此话的毫不避讳,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并没有因为我的看法而改变一个人实质的东西,事实总是该改变不了的。 “十度”,我记不清具体去那里的路线了,只是清晰地记着我跳下车的一瞬间心灵所产生的那种片强烈的震撼,在我看来景色已经达到了某种极致。连绵的青山高低错落,火车便在山间的隧道中时隐时现,偶尔的一声长鸣划破山间的寂静,又像船只划过水面留下的残痕,转瞬间弥合如新。 一个人从被动到主动也许只是心情的转变,班长既是。同行的除带队的那位专业老师外,还有负责我们的班主任,共二十人。从上火车开始班长就突显出了那名副其实的领导才能,以及一名领导者的应有的热情。替大家买票,背旅行包·····伙伴说我看错了人,我不置可否,事实如此,我辩驳什么呢? 朴素的民居,幽曲的小径。四下里满是柿子树、桃树、枣树·····。空气中氤氲着山野中特有的清新的气息,蝉在房前屋后的高树上鸣噪着,仅此我便觉得不虚此行了。 到了目的地,我们吃住在老乡家里,干干净净的庭院中间是几间砖房,开敞的屋子里让人觉得到树下才有的那种荫凉。班长在老师的指导下代表我们这些学员前与老乡交涉吃住的费用问题,这件事情不用我们任何人跟着费心,他将行程的一切打理得让我们十分的满意,一直只管交钱,然后到四处去绘画或者是去景点参观,他的热情如火,让大家觉得过意不去,甚至有人在背地里说让大家回去后请班长吃顿饭,朋友问我会参加么,我没有回答。 接下来的几天里大家很开心,只是偶而乘车去景区我并不去,我需要自己安静地感受。他们对我的看法有些异样。 短暂的写生结束的头两天,班长因事离开来了,在他离开之后,一名同学也因家里的事情要求返程。去与房主交涉中,退了两日吃住的费用,同时知道了班长离开时已经把我们的返程车票订购好了。大家吃惊了!我对朋友说,班长真的不错。而朋友对我投来谅解的目光。 意外发生在离回家的头一天,又有两名同学要离开来 ,此时班长不在,就由自己去与房东说明,要求退本不多的房费。房东没有说退,也没有说不退,只是要求和班长说话,不得已,带队的老师和班主任出面,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因由:班长为人民服务的背后,在吃住行上小小的在我们大家身上赚了一笔,至少他进行了一次“免费”的十度之行。 大家沉默了,愤怒了,一种强烈的被欺骗的感觉。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开会,无非是理清班长从中得到多少的利润,怎样的处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