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峭拔的燕山,将辽阔的蓟北平原割为两段:向北,山环山,岭套岭,峰奇岭秀;向南,却是一马平川,沃野万里。 大自然钟灵毓秀,在十渡,添上如此秀丽一笔。殊不知,历史的沉淀,早已胜过了自然风光,成为更为珍奇的文化财富。 一路颠簸,只为搜寻历史文明中那遗落的一片。 峰回路转,拒马河有如一条明亮的丝带,穿梭于山谷见。偶尔一声鸟叫,剪碎了氤氲的雾气,流岚亦幻亦真,山形若隐若现。美丽遥看近却无。大自然的写意,正如古人所说的:“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于是,透过车窗,捕捉那似有似无的蜃楼,脑海中却隐约的闪现:历史的年轮,谁又能将你解读? 于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十渡到了。 穿过西湖游园,登上漫漫石梯,手扶朱红栏杆,仰望奇峰怪岭,品尝山间清泉,自然,已离我们没有距离。苍龙潭虽不大,倒有一番小家碧玉之韵:叠翠瀑虽不壮观,也存一番英雄壮实之豪情。叠翠岭上落如意,千手佛前祈祝福。只是名字太追名迹,反而丧失了自我本色。 登上叠翠岭,拾级而上,渐渐的,我便置身于峰顶。满怀“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眺望着层层叠叠的山岭,大好风光,尽收眼底。荡胸中不只层云,一颗雄心,正澎湃不已。 下山的路上,我品味着奶奶庙碑上的诗句,发现有一字误写,不知真是如此,还是以求神秘? 我很遗憾的说:在这里,我只感受到了自然,却没有些许历史痕迹。 这是对历史的嘲弄吗?或许景区在建设中人们并没发现它的价值,结果使历史的碎片正在被搁浅,被埋没。 泛舟江上,人行画中,倒也别有一番韵味。舟排相撞,游人相笑,怒意全消。阵阵水花,打湿衣服,其乐融融! 静坐舟中,我突然感觉到:自然与心灵在审美上是多么地相通。遥远是美丽的,因为距离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如悠悠远山,沉沉夜空;朦胧是美丽的,因为它舍去粗糙给人亦幻亦真的轮廓,如雾中之山,月下之荷;短暂是美丽的,因为它保留最美好的一瞬,如昙花绽放,偶然邂逅;逝去是美丽的,因为它留给人们惆怅与憧憬,如欢乐童年,悠悠岁月。十渡之美,也许就在于她舍去了对历史的矫揉造作,并让它随人类的文明渐渐原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反璞归真。正是因为这一点,它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归宿,而成为大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