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十渡游记(三)(完) |
[游记]十渡游记(三)(完) |
2007-09-18 sina.com.cn |
本期导读: 十渡游记之骑马 十渡游记之孤山寨 十渡游记之完结 十渡游记之 骑马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开头都是这样“我的家乡,座落在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上”,实际上,我家的那座小城在吉林和内蒙交界地带,被誉为‘瀚海明珠’,可是从来没见过什么明珠的光华,对于草原也没什么概念。记忆中的小城风沙不断,土地盐碱化严重,没山没水没树,草皮也是一块一块的,像久治不愈的瘌蒺头。与想象中青绿广阔策马驰骋的草原相去甚远。可见,很多时候,一个美丽的名字,一行美丽的诗句,带给人的是无尽的遐想,但也仅存在于幻想里;更多时候,人们愿意沉浸在梦里不肯醒来,因为他们清醒的知道,现实太过丑陋。。。 废话这么多,其实想说,偶是在所谓的草原长大地,遗憾的是,没骑过马。 所以,第一次骑马稍有点战战兢兢,但据说我的上马姿势还是蛮飒爽的。 马是有人牵着的,还是有点儿紧张,死死抓住前面的铁环,仔细观察我的坐骑,栗色毛皮,油光锃亮,褐色马鬃,整齐的偏分在左边,体格比较健壮。牵马的姐姐说色泽光亮,说明马的身体好,它们整夜都在吃草,不必吃早饭啦。 (牵马人) RIC比较厉害,一直是独立操作,没有人在旁协助。我们的马队沿着公路走了几分钟,然后下坡,还要过一条小水沟,到山下草地遛弯。下坡稍有点紧张,重心前倾,有要掉下去的感觉。还好有惊无险,很顺利的到了草地。 (我们的马队) 马边走边低下头来吃新鲜的草,有时索性停下来,赖着不肯前进。牵马人警告我们,马与马之间不能靠得太紧,它们也会掐架,脚在马镫里伸入三分之一即可,否则一旦落马,脚陷入镫里会被马儿拖死。 来到开阔的地方,让马跑两圈儿,骑马晃晃悠悠还挺自在,跑马就颠簸得多了,基本上都是在做上下简谐运动,还好,增强胃动力,帮助消化早餐。 这时才稳下来看周围的风景,互相拍些照片,还不错,骑在马上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过草地) 卡斯同学骑的是一匹品种优良的蒙古矮马,和他高大的身材很不适衬,看上去很喜剧。 时间到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爬下来,看四个牵马人飞身上马,绝尘而去,不禁感叹:我们也只是骑在马上,跟真正的骑马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十渡游记之 孤山寨 本次十渡之旅最后一站:七渡孤山寨。 (气势倒是不错,可惜人工痕迹太重了) 孤山寨因三座孤立的山峰而得名。其中大孤山(爷爷)坐守山寨,小孤山(孙子)守于山门,孤山(儿子)守候在山寨的尽头。遗憾的是,这一家三口我们都没见到,盖因此地处处是美景,所以也不刻意寻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有时众里寻她,真正走近,也不过尔尔;又因为其盛名在外,难免加诸自己美好的想象,越发神化,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不若闲庭信步,信手拈花,风景处处,美不胜收。 大门内有个小水池,假山林立,人工小瀑布从山中冲下,倒也别致可爱。池边大石上有一绿色生物,竟是我小时在家中园子里常见的那种小虫,叫做“bianlegou”。他乡遇故知,我一激动要合影留念,手一抖,相机就掉下去了,在坚硬的大石头上连续前空翻,直奔水池而去。亏得我及时抓住,差点儿阵亡了,不过还是留下了大大小小几处伤疤,心疼啊! (闯祸的小东西) (风景如画) (进山路) (一只蝴蝶) 沿路向上,渐渐的就没了路,脚下踩的是千古河床,喜欢这个名字,充满了历史的沧桑,自然变迁比历时更迭更加波澜壮阔,起伏跌宕。一时沧海,一时桑田,在空间的广阔里,在时间的无垠中,人,真的是太微不足道了。 想象雨季时,溪水蔓延而下,整个河床被水浸没,赤了脚,在清凉的溪水中溯流而上,何等惬意。 越走越清凉,树木葱茏,凌乱的碎石路比整齐的石阶来得俏皮 流水淙淙 二尺瀑,水帘洞一般。小心翼翼地爬进去,石上绿藓很滑,浓重的潮湿之气,一室清凉 (不得不承认,这厮摄影技术略胜我一筹) (日中天) (十渡的天哟,十渡的山哟) (路边) 爬山,去一线天,这一段比较陡,气喘吁吁。 (回首来时路) 一线天六十多米长,一米宽,山高数丈,向上望去,果然只见一线天空,两侧石壁如刀削一般,线条整齐硬朗,气势恢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可惜是条单行道。 (传说中的一线天) (这山望得那山高) (山后的风景) 原路返回,被路边一只肥猫惊艳了眼球。 (旁边那小子在干吗?) 一条六十多米长的索桥,晃起来很有感觉,走过去历时二十分钟。 最后一条瀑布,颇有些飞流直下的意味。 (佛光普照) (飞金溅玉,大珠小珠) (最后 * 印象) 十渡游记之 完结 剽窃一首古人的词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12cc9d010009x27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