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古北口-金山岭-司马台长城游记 |
[游记]古北口-金山岭-司马台长城游记 |
2007-07-16 live.com |
May 12 古北口—金山岭—司马台长城游记 准备活动 闲话少说,既然是游记就多讲讲游吧。5月1号趁着商场搞活动,采购。在“探路者”买了若干野外生存用品,包括野餐垫,水壶,指南针,口哨(拟在走散时用作紧急呼救,呵呵),户外运动鞋,背包,等等。虽然没打算宿营,东西准备的还是蛮全的,以防万一嘛。 2号早晨8点钟在北京北站坐火车,没曾想人还挺多的,这北京北站可真够乱的,连个指示牌都没有,就靠几位大叔大妈级的人物在那挥着小旗指挥进站,幸亏去得早,不然绕来绕去还赶不上车嘞。车在清华园站停几分钟,不过不推荐在这里上车,因为这时座位已经比较少了。一路上走走停停,终于在11点多钟到了古北口。对了,车费10rmb/人。 一下车还挺热闹,一大帮乡俗旅馆拉客人的早就围上来了,事先联系好的胖胖的崔阿姨迟了一点,以为不认得,就找一位拉客人的打听,这位手里举着小旗的也是胖胖的阿姨说:“不认得,我们这没有这个人。”一转身,崔阿姨来了,这位阿姨又连忙喊到:“崔淑云,这两个人找你!”ft,真不厚道。GG还说他们淳朴,但从这一点上看,这几年的大力发展旅游已经很大程度上催生了他们的不淳朴。 从火车站下山走了十多分钟到了那个小村子,村里几乎家家搞旅游,每逢黄金周就异常火爆,水母上大加赞扬的徐大叔家生意最好,据说住了一二百人,全是上下铺,幸好没凑那个热闹。崔阿姨家人也不少,有二三十个,小小的院子显得有些拥挤,一只小狗也没精神叫了,趴在那里休息。 我们也休息了一下,然后吃午饭,饭菜味道一般,可以理解,人家崔阿姨的女儿也不是专业选手。吃完饭又稍事休息,然后去爬古北口的卧虎山长城。门票25,说学生票半价,却又说一张13,我想可能是为了避免找零钱,于是买两张学生票,竟然说26,再次ft。算了,一块钱就不计较啦。罗嗦了这么半天,终于该爬第一段长城了。 1.古北口长城 话说这古北口长城,还真是历尽沧桑啊,直到近代还用来抗击过日本帝国主义。长城年久失修,破损得很严重,越靠下的地方损坏越严重,爬到高处往回看,几乎看不到青砖,只是白白的一条,白灰也散落在两边,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狭长的星系。长城上已经无法行走,沿着城墙被人们踩出了小道,“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2号的天气不太好,风很大,往上走,风似乎要把人吹跑了。 前几楼当然是小case了,GsG还有兴致抄一抄路边牌子上的介绍,说要回来写游记,哼,最后还是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了。那么大的风,还在牌子那摆出pose抄景区简介,嘻嘻,想起来就好笑,用相机拍下来不就完了。扯远了,继续往上爬,风越来越大,路也越来越不好走,两个人都躬着背,低着头,手扶着帽子,顶着风严肃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爬。真佩服景区里的那些保安,每天都要这么来回的走,一个个晒的比古天乐还要黑,当然,没有古天乐帅。有三个同行的清华男生,其中一个爬到一半就累的快要趴下了,心中暗自感叹,虽然小女子我最近缺乏锻炼,纵向比较还是不错的嘛! 爬到还有最后两楼的时候,被一位保安dd拦住,说是由于风大,不准再往上爬了。虽然有些遗憾,但考虑到自身安全(据说曾经有学生爬的时候坠下山崖,sign~~~~~~),另外还要为明天的大负荷运动保留一点体力,也就释然了。站在目前能到达的最高点欣赏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吧。古北口的山地除了修长城的这座卧虎山之外,都不是很高,所以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还是有的。另外,这块山地似乎属于褶皱山,看起来像是把地表挤了一下,拢起了一排排很圆滑突起,加上有点风沙和薄雾,能见度不是很高,看来有点苍凉,却不够悲壮。与古北口比起来司马台险峻锋利了很多。如果说司马台是降龙十八掌的话,用打狗棒法形容古北口比较合适,嘿嘿。 上山走了两个多小时,下山走小路,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回到崔阿姨家,脸上身上有磨砂的感觉,洗了把脸,吃饭。然后每人花费五元去村里的澡堂洗了个澡,凉凉的风吹着,真舒服!因为第二天还要起早去金山岭,早早地睡觉了。 2.金山岭-司马台长城 早上5点半起床,与4位四川ddmm合伙包了一辆小面包车去金山岭,路费来回共70。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金山岭景区的入口,这三段长城都在北京与河北的交界处,因为金山岭是河北开发的,故归河北管。金山岭比较狠,没有学生票,每人30,抢钱。 总的来说,金山岭长城修葺得比较好,尤其是刚开始那一段,从某种程度上应该说他们重建了金山岭长城。每天清晨和下午中央电视台播的那段长城就是这里了。不知道是因为我们来得早,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这里人并没有司马台长城那么多。拍照的倒是不少,大大小小的相机,三脚架,摄影机,也都忙得不亦乐乎。 如果从纯视觉上来讲,这段长城看起来很不错,整齐干净的青砖白灰,没有什么磨损的台阶,甚至一些炮口上还有雕刻的花纹,也许这正是它的原貌,但是感觉起来总象是少了什么,“得到某些东西的时候,必定会失去另外一些东西“,这句话用到这里倒也颇为恰当。爬的时候也有些无聊,象是在爬楼梯,有时候是平一些的楼梯,有时候是陡一些的楼梯。走得更高一些,修的就更少一些。听到有人说修长城要雇一些山里的村民背水泥,背一袋十块钱,有人一上午能背四趟,想一想偶尔来游览一次都会觉得很累,更何况每天重复这么单调无聊且负重的奔波。看来不仅是封建时代的长城是用汗和血筑起来的,现代修葺的长城里恐怕也饱含了无奈与汗水。 又扯远了,走到高处再看金山岭长城,蜿蜒曲折,仿佛一条卧龙,确实很壮观,正是我们心中的那副长城印象。向前走到一个城楼,交通堵塞了。原来从这个城楼下到城墙的楼梯坏掉了,恰巧距离又很高,两侧又很险,所以很多人小心翼翼地排队从这里通过,mm则需要好几个男生保驾才敢下去,有个男生一不小心就摔倒在地,把在场的人都下了一跳。然而,往回走不到10米就有一条小路,可以安全地通过,却没有人愿意往回走,我和GG顺利通过后,他们还在那里排队,犹豫,GG感叹:“退一步,海阔天空呀!”GG再惹我生气的时候,我就用力推他一把,大喝:“退一步!”嘿嘿。。。 金山岭爬得很快,到了司马台西段,据说以前可以和司马台那边过来的人换票,省一张票,没想到这招已经被他们识破了,出金山岭的时候,票被盖上了大大的戳,表示作废。只好再买司马台的票了,还好,有半价学生票。 司马台西段主要是下坡,走得很轻松。这边的长城几乎保持原貌,和古北口差不多,城墙上铺的地转大半都脱落了,露出斑驳的白色的灰,太阳一照白花花的,非常耀眼,长城的轮廓也非常清晰,沿着山脉一路走去,宛若一条奔腾的河流,曲线非常优美。 西段和东段被一条不宽的河隔开了,河上游一座吊桥,居然要5块钱过桥费,收费员站在桥头,俨然一副“此桥是我家,此桥是我建,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的神态。第三次ft。 过了桥就是司马台东段了,也是这三段长城中最险最精华的部分。游客明显地增多了。在第一个城楼,已经是上午10点多钟了,吃了点东西,补充一下能量。回头看一看我们走过的地方,真是很壮观呀,很有成就感。有不少人是直接从这段开始爬的,所以显得体力很充沛,GG以阿Q精神说:“咱们可是从金山岭爬过来的人。” 这段长城爬得很辛苦,一方面一直上坡且坡度很大,另一方面确实体力有些不行了。但咬咬牙坚持了!话说刚才拦住我们的那条小河,居然在前面汇成了一个水库,从上面看,水碧绿碧绿的,仿佛凝固了一般,象块让人垂涎欲滴的果冻,嘿嘿,这种又热又累的时候,就当偶是望梅止渴吧。 继续往上走,路越来越险。两边都是很陡峭的悬崖,幸好很险的地方都栏上了栏杆。能在这种地方修建长城真是了不得,正是秦始皇时代就定下的“据险制塞”工程原则的活化石。一面赞叹一面继续前进。这段的外国游客比较多,看到一位身材容貌具佳的外国mm,赞!还有不少小朋友,能爬上这么高,值得鼓励!再望上爬,就有缆车了,不过我没坐,既然是爬长城,就要好好体验体验嘛,缆车在哪里不能坐。 爬到12楼上面只有小路了,既然能爬就继续前进,大部分人也都是沿着小路继续走的。小路走到尽头,是13楼,有一个小的平台,上面站满了人,再向上就被栏上了,上面就是被称作“天梯”的地方,据说坡度达85度,几乎垂直向上,爬起来不仅有难度而且很险。13楼放了一些水泥,希望以后能开通向上的路。最高的地方叫“望京楼”,据说夜里在上面可以看到京城的点点灯火。 GG在上面拍照,拍起来没完没了,我拿的矿泉水瓶中有一些冰,总想掏出来几块解解馋,无奈瓶口太小,摆弄了半天,终于弄出来一块,赶紧吃下去,真爽啊!一抬头,GG正拿着相机对着我拍,原来他在偷拍!太可恶了!还扬言要把我和大猩猩掏蚂蚁做个图片对比,难道我是小布什吗?哼!太坏了! 闹够了吧,该下山了吧。 下山很顺畅,居然觉得全身又有劲儿了,或许是吃冰吃的吧:)一口气小跑下山,差不多一点钟了。 等了半个小时,司机终于来接我们。本来打算接下来去密云水库,后来决定还是回北京调整调整吧。 下午3点坐火车从古北口返回北京,在清华园站下车,车票每人8元,嘿嘿,比去时便宜了两块钱呢。 汇报完毕! 后记:由于没有做好防晒措施,于5天后全身裸露部位爆皮,又难看又难受,真可怜。。。 |
转自:http://keyanzhou.spaces.live.com/Blog/cns!40BEB136D73F9B44!106.entry3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