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古北口游记-小冷摄影工作室

[游记]古北口游记-小冷摄影工作室

2007-07-16    imageedu.com

10月17日,我和一个朋友收拾行囊,准备远行。快中午时分,我们分别背上承重的行囊,踏上了去金山岭的行程。几个小时的颠簸,到了古北口,下了车,一打听才知道下错了地,古北口离金山岭还有三四十里路呢。看看已近傍晚,我们也只能现在古北口住下再作打算了。回顾四周,崇山峻岭,长城巍峨,也不错嘛,正好有这样好的天气,在这拍日落也许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两个人找了一个当地的农家住下,大姐是个很热心的人,也很能聊,她很惋惜地告诉我,他们这里刚刚结束了一场大庙会,这个庙会是每年9月14号为纪念杨令公的生日而举办的,今年是最大的一次,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参加,有很多传统的民间艺活,我万分的沮丧,没有赶上这次庙会,不过在她那里我听到了很多有关古北口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使我多古北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想亲眼看看那些传说和故事的地方,于是我决定就在古北口拍照了,我可以用我的镜头,将那些动人的故事,悲壮的历史展示给大家。

大姐家的房屋后就是古北口一段很有名的长城……卧虎山长城,站在山下,有西向东远看,两只活灵活现的老虎,一仰一卧在山颠,形态逼真,在两只老虎的身后就是巍巍长城。由于要拍日落,我和朋友四点四十开始登山。卧虎山非常陡峭,只有一条由东坡上山的路。深秋的山上,枯草间依旧点缀着一棵棵,一丛丛枫树,妖艳的红给这苍劲的山抹上了一些温情。山里的太阳说下山就下山,我和朋友急于登山拍照,累得我是腿发软,头发晕,眼发花,几乎让我无法喘息,深秋北方的寒意也消除不了浑身的热汗。终于在我几乎无法坚持的时候,我们登上了一个山头,爬上一个烽火台。太阳也逼近了西天的山脉,放眼远眺,我的整个人被震惊了,那一眼看不到边的层层山脉,在夕阳下,苍苍茫茫,蜿蜒的长城迂回在山颠,在夕阳的照耀下,更显一种悲壮的红色。这苍茫的群山,这蜿蜒悲壮的长城,让我浑身震撼,那一幕幕保家卫国的抗敌景象,又似在这群山中上演回荡。

在朋友的催促下,我才从这亦真亦幻,古今相渗的思绪中回到眼前。太阳已落上天边的山脉上了,我赶紧抓起相机,抢拍这让我震撼的风景。从一个烽火台到另一个烽火台,我和时间比速度,和落日赶时间,争取多留下一些这让我心灵感动的影像。
日落西山,雾气从群山中升起,四周一片寂静,山下的村落,袅袅炊烟升起,一片温馨之色,我和朋友站在一个烽火台里。这是一个位于最高顶峰山腰的烽火台,烽火台的顶上已经倒塌了不少,墙体也被岁月无情地风蚀。我透过烽火台一个坍塌的洞口,眺望东边连绵不断的群山,突然,一个巨大的月亮从东边最高峰边露出来,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大这么亮,而且这么美的月亮。我再次被自然的美景震惊了,我惊呼朋友,让他过来看可惜的是朋友将三脚架的固定螺拴没有带,三脚架没法用,我错过了这难得的美景。月上山头,我们开始下山,夜晚的山里真是静。

回来吃饭时,我要大姐给我再讲古北口的往事和传说,她很爽快地答应了,她说就说说卧虎山吧。卧虎山与东面的蟠龙山紧邻着潮河,自古称为“京师锁钥”。卧虎山的虎和蟠龙山的龙,好似把守关口的神将,使敌人望而生畏。在长城抗战时,日寇占领热河后,古北口石桥北那家卖煎饼豆腐的老两口儿,在一天早晨天不亮听到有人扣门,开门进来两个粗胳膊大腿,壮实的小伙子,他们又冷又饿对老两口说,因为整天整夜在长城上巡逻,已三天三夜没有吃饭了,问能不能把煎饼豆腐给他们吃,老两口很心疼这两个小伙子,就把刚做好的煎饼和豆腐给他们端上来,两小伙子直吃了几百张煎饼,一担豆腐都吃完了。
过了几天,一天晚上,两个小伙子又来了,但不吃煎饼也不吃豆腐,他们说他们是河西后山的两只老虎,是玉皇大帝派来守古北口关的,他们告诉两位老人,明天日本鬼子就要进攻古北口了,见人就杀,您二老赶快告诉古北口人,今夜都到卧虎山后,我们俩保护大家......。
说到古北口就不得不说杨家将,说到杨家将就不得不说杨七郎。在古北口潮河西,卧虎山东面的山坡上,有一座孤立的、两丈多高的黄土柱子,相传这就是杨七郎杨延嗣的坟。话说那一年,杨令公父子带领着杨家将,到北方和辽兵作战,在二狼山被辽兵重重包围,两个多月过去了,军中内缺粮草,外无援兵,情况十分危急。潘仁美为元帅,统领着大军把营寨扎在潮河关,按兵不动。杨令公叫儿子几次突围搬兵,都没有成功,最后杨七郎身披铠甲骑上一匹烈马,经过数次拼杀突出重围,赶往潮河关搬兵。潘仁美虽然是杨七郎的丈人,但是他一心勾结辽兵,要把大宋的江山拱手送给辽国,但是由于杨家将忠心报国、英勇善战,使得潘仁美的阴谋一次次不能得逞,使其对杨家大为恼火。当杨七郎赶到潮河关潘仁美大营时,潘仁美立即让人将杨七郎绑起来,陷害杨七郎并用乱箭将杨七郎射死,之后他还不解恨,又将杨七郎的尸体斩成几段,扔进潮河。可是杨七郎还惦记着父兄被困,于是杨七郎的一条大腿就逆着潮河一直往上漂,当漂到卧虎山下被古北口的老百姓看到,知道这是杨七郎的一条“灵腿”,许多人下河把腿捞上来,并将杨七郎这条腿埋在卧虎山东坡的山腰上。
第二天,那埋腿的地方竟然长出了一个大土堆,和人的大腿一个模样,并且越长越高,卧虎山也随之一点点地往潮河里长,看样子是要将潮河关埋掉。潘仁美知道了,赶忙在山上建了一座千层塔,压住了这座山和这土柱子,后来这土柱子就被叫做“七郎坟”。
1936年有人给立了一个墓碑,“文革”被造反派拆下垒在坝阶子里,河西的郭振魁偷偷将碑运回家保藏起来,91年献出,千层塔在“文革”被炸毁。

如今在古北口镇的山坡上,还建有杨令公庙,里面供奉着杨家将人物,供后人祭奠膜拜。而说到杨家将,不仅是有古代的传说和故事,近代也有有关杨家将的传说。据说,古北口抗战时,日寇来了很多飞机、大炮和坦克,还有几十万步兵和骑兵,在古北口长城外占了几十里,杀气腾腾,黑夜白日地不停地进攻古北口。可是中国军队只有关麟征师长带的二十五师四个步兵团,一共才五千多人,几门迫击炮,哪里是日寇的对手,多亏了有杨家将抗敌,这仗才打了四、五个月。
那时候,日本鬼子往长城里面一看,满山遍野都是身披铠甲,头戴缨盔的士兵,一杆杆大旗插满了山头和长城,那旗帜上大大的“杨”字迎风飘展。特别在明月皎洁的夜晚,鼓声阵阵,人喊马嘶,长城内外,山头山涧,人影撞撞,彩旗飘飘,大刀长矛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小日本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
如此传说,让我更加激起对古北口的探究之心,也让我对古北口产生一种莫名的崇敬。
第二天凌晨四点,我和朋友又上山了。北方的深秋很冷,整个村庄在如水的月光下,那么的恬静,抬头,卧虎山犹如一个巨大的厚实屏风,保护这古北口,黑黝黝的,庄严中透着一种神秘。我们穿过一片果林,上了山渐渐转到山的背后,月亮被山完全挡住了,我们在山的阴影里走着。高耸的山脊在山谷透下神秘而凝重的黑色,冰凉的风从山涧掠过,荒草发出沙沙的响声。我不禁突然有种毛骨悚然的恐惧,我的眼前也好像看到了满山遍野的身披铠甲,头戴战盔的士兵,在这清冷皓月的夜晚,在这古长城上。这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恐惧,一种敬畏的恐惧,可我却对朋友说“这山上不会有狼吧”。

爬上山顶,站在一个几乎完全坍塌的烽火台上,前面最高峰的三个烽火台在月光下那么的巍峨、庄严,又是那么的神秘,但是也带着一种凄凉的悲壮,这种凄凉的悲壮让我的心有着一种隐隐的痛,甚至有些想哭的感觉。整个卧虎山都在阴影里,突兀耸立,犹如北方健壮的男人,敞开着坚实的胸膛,拥抱着历经岁月沧桑的长城,满目苍痍的长城,在阴影里泛着清冷的光泽。我何时见过这样的景象,我何时又被这样深深震撼着,又何时被这样感动着。带着一种崇敬而又畏惧的心,我按下手中的快门。
月亮完全落入长城的后面,东边的天际泛起淡淡而迷人的玫瑰红色,太阳就要从雾灵山后升起了。山下的村庄,公鸡打鸣声,声声入耳,山中的火车在夜幕里穿行,镇上的灯光,在着寂静的山谷里,闪着耀眼的光亮,这一切将我拉回代现实世界。我和朋友站在第二高的烽火台上,静静地凝视着东方,看天边的晨光越来越亮,越来越红,群山越来越清晰。淡淡的雾气在群山间飘起,被晨光染成令人心醉的玫瑰红色。鸡鸣、狗叫、人声渐渐泛起,新的一天来临,古北口又迎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一天。
下午我和朋友从房东那里拿了两辆自行车,骑上去潮河关在古北口的旧事中,潮河关是一个一提再提的地方,那里是潮河关的古城所在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沿着潮河,顺着卧虎山脚,不远就到了潮河关,一边是满山的红叶,一边是沉重的历史,中间的潮河依旧蜿蜒向南流淌着,他们共同见证了多少悲欢。过了潮河关大桥,在桥头竖立着一块潮河关惨案纪念碑,背对着卧虎山,向来往的行人痛诉着日寇的暴行,在碑的右边就是潮河关古城城墙城墙根下有一座瘟神庙,庙宇已经非常破旧,正对庙大殿的是一个大戏楼,听当地人说,大戏楼是新修的,但自从建好后一直没有用过,瘟神庙的大厅墙壁上竟然有很多的壁画,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不小,可惜的是,壁画被破坏的太严重了,只有靠墙上部还有一点,下面几乎没有了,着实让人惋惜。

骑车穿过古北口隧道,顺着指示牌往大花楼去,在深山脚下看到一处飞檐,掩映在红叶中,走进,这并不是什么饮酒赋诗的观景地,而是古北口战役纪念碑亭,亭中一块长两米多,高一米多的黑色大理石,正面镌刻着“古北口战役纪念碑”几个大字,背面记载的是这场战役的经过。站在亭前,山上的大花楼威武挺拔,远处的长城在雾气中更加有种历尽不屈的雄壮。顺着山间小道,穿过一片片,一丛丛的红叶,爬上山顶,走进大花楼。大花楼是明洪武十一年,下山途中,在山腰无意中发现了“开山洞”,听大姐说,就是潘仁美挖了这个山洞,将龙心给挖掉了,破了古北口的风水,才使得古北口遭受了这么多的苦难。小心地探身往里面看,黑黝黝的看不到头,一潭积水在洞前形成一个池塘,看不出有多深,积水一直延伸到洞内直至黑暗深处。传说潘仁美老家就在潮河关,潮河关往东这条山是一条龙,龙头正在潮河关河边上饮水。潘仁美人称“太师爷”,地位显赫,只是潮河关城太小,没有办法盖金銮殿。有一天,潘仁美叫上三个儿子,爷儿四个上了山,站在高处一看,真的是西有龙头,东有凤尾,后有卧虎保驾,前面又有开阔的潮河平地,真是天生皇帝的地方。“儿啊,你们”、为父要做皇帝,这个城行吗?”潘虎说:“父亲在上,孩儿看,要把城修大一点,除非把潮河改道”。于是,潘仁美抓来大批的民工,开山凿洞。一天,一个监工慌忙跑到潘家,跪倒在潘仁美前:“太师爷,不好了,山流血了”。潘仁美和三个儿子来到开山洞前,果然山在流血,还有一股腥味。潘龙说:“父亲,这山您不是说是龙吗,龙是有血的,看来这山洞是不能再开了,如果龙死了,您就做不成皇帝啦”。从那时起这个工程就停下来了,潮河关城还是那么大。想着故事再往洞里看,忽然感到有些害怕,担心不定会有什么从洞里跑出来,于是赶紧收身离开。

二人骑车经过蟠龙山入口往镇的半山坡而去,那里有传说故事里的景点,如“小热河”、“前龙井”、“干桥”等等。古北口城位于山涧,没有太多的平地,所以很多房子就建在山坡上。顺着一条古老的青石板街道,两边是古老的平房,杨令公庙、药王庙、财神庙就散落在这些古老的平房中间,三座庙宇相去不远。关于杨令公庙的传说,在古北口实在是太多,许多古北口人都能说出一二,而对于财神和药王庙的典故,直到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药王庙的大殿左右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壁画中的仕女姿态温柔,体形窈窕,面貌美丽娇艳,呼之欲出。药王庙建在北齐长城根下,这段长城已经几乎完全倒塌了,只是现在由于水土的流失,露出了下面的根基。站在药王庙前长城的一个豁口,向东可以看到连绵的群山和巍峨蜿蜒的长城。

古北口镇以东就是蟠龙山,这里是古北口的古战场,也是近代军事战略要地,自然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而位于大关到二十四眼楼之间的将军楼,则更是制胜的高地。相传很早以前,蟠龙山里住着一户人家,有一位白发的老母亲和五个儿子,大儿子叫大龙,二儿子叫二龙,三儿子叫三龙,四儿子叫四龙,小儿子叫五龙。每天儿子们在山里种地打柴,老母亲在家纺纱织布,日子过得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忽然有一天晚上,打柴种地的五个儿子都没有回家,大队的人马在外面跑来跑去,喊叫声、马嘶声和擂鼓声响成了一片,老母亲不放心儿子出门一看,昏天黑地,日月无光,一点路也没有这样一直闹了五天才安静下来。老母亲出门一看,到处都是敌人的尸体,大地被染红了。老母亲喊叫着儿子的名字,但是没有人应答,屋子外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忽然有一位白胡子老头来到她的面前对她说:“你那五条龙都在对着你呀”。原来是五条山,都在周围盘绕着,每条山的一头都对着她的门口。白胡子老头说:“就是这五条龙,敌人采没有能攻入城里,这也是你的功劳,你的光荣呀”。以后人们就把这一片山地叫“蟠龙山”。

也许从蟠龙山诞生之时就和血与火连在一起,自古以来,攻占古北口或是从关外进犯者,都在这里遭到了坚决的阻击,其间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帽儿山七勇士就是一例。人们都应该知道狼牙山五壮士,这在小学课本里我们就学过,而帽儿山七勇士也无疑是国民党军抗击日寇的一个惨烈之举。1933年日军大举进攻古北口,杜聿明旅长非常重视帽儿山这一高地的战略价值,派了145团一个班的七名战士在山顶上建立了军事小哨,11日10时,日寇占领了将军楼后,向古北口城和龙王峪包围猛攻,日寇用飞机不停地向帽儿山上投弹、扫射,将军楼上的敌人也用大炮向着里轰击,八士沟口高山的敌人用机枪向这里扫射,北面山上的敌人也在向这里进攻。帽儿山上的七名战士,为了掩护部队的撤退,坚守阵地牵制敌军。帽儿山山上山下,硝烟遮日,火光冲天。三名战士阵亡了,剩下的四名战士仍英勇歼敌,最后子弹打完了,就用石头砸,石块没有了就和冲上山顶的日军拼刺刀,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帽儿山失陷,日军先后死亡160多人,伤200多人,日寇长官原以为山上有几十甚至是上百人,到上来只看到七人,对这七名战士的英勇精神非常敬佩,派人将七名战士的遗体背下山,在山阳坡将七名战士的遗体埋好,并里了碑,一帮日军恭恭敬敬地在墓前弓身敬礼。

而此时,我站在烽火台上,远眺余晖下的将军楼,心中不禁升起一种无限的悲凉。穿过红叶,随着秋的凉风,满山的荒草沙沙作响,我静静地坐在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的墓前石阶上,山下一条蜿蜒的公路在火红的林间,时隐时现,汽车飞驰声,激荡在山谷,而这里,除了清风、落叶、黄草,还有那长眠在地下的几千位将士,青松翠柏和那树上的白花,我悲怆的心得到了一丝慰籍,英勇的将士们,你们安息吧,是中华儿女都将永远铭记住你们,看这翠柏上的一朵朵洁白的纸花,是谁在为你们祭奠,是谁在为你们清扫目前的落叶.......。

有想去古北口的大师,这下面是哪位大姐的联系电话,她哪里非常干净,也能做一手不错的饭菜,而且很便宜实惠,更主要的是她能带你不花钱上山,上山票是25元。联系电话:010-81051272 13521090863

转自:http://xiaoleng.imageedu.com/Blog/user1/159/archives/2005/493.html64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