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黑龙潭庙会见闻 |
[游记]黑龙潭庙会见闻 |
2008-05-22 sina.com.cn |
赶庙会——黑龙潭庙会见闻 2007-08-05 16:06:51 大中小 标签:人文/历史 今天一大早,我和奶妈早早地起床去米脂赶庙会。听说今天的庙会在米脂一年只有一次,规模非常大,十里八乡的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对于这样热闹的庙会,我们能在调研期间碰到是非常幸运的。所以,我和奶妈都很期待。 早上六点多,我们徒步到镇上坐车。虽然我们起得早,可小小的乌镇却早已是人来人往。大家都焦急的站在路边等车,一打听才知道全是去米脂赶庙会的。我和奶妈随便在路上吃了点早饭后,就急急忙忙坐上了前往米脂的车。 四十分钟后,我们到达米脂县城。之后我们去县政府办点事,主要是开介绍信领票。直到十一点,我们才动身前往庙会的地点—黑龙潭。 今天的米脂人特别多,巨大的人群与小小的县城极不相称。出租车的生意出奇的好,票价也比平时贵了许多,司机根本不考虑讨价还价,俨然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卖方市场。车票虽贵,可我们还得坐呀。汽车一路疾驰,眨眼的功夫就到了收费站。在这里,庙会的序幕已经缓缓地拉开。 从收费站往里走,一路上全是车辆和人群。汽车像病老的蜗牛一样在公路上缓慢移动,摩托车载着难以想象数量的人群在汽车长龙的缝隙中左右穿行,汽车刺耳的喇叭声和人们乱七八糟的叫骂声混合在一起,加之整个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尾气,所有的一切使得整个马路十分的嘈杂。向前望,满眼都是黑色的脑袋;向后望,一张张脸上透露着焦急与无奈,整个210国道瘫痪了。我们挤在这嘈杂的人群当中随波逐流,一直向前走,走了不知道有多远,我们终于在拥挤的人缝中隐约的看到了庙会的主会场。我们欣喜而又忧虑,望着整个山坡上密密麻麻的人点,我想我又要受一番炼狱般的折磨了。 庙会真是云集八方商客,整个榆林市的商贩仿佛都被吸引了过来。庙会上各种商贩千奇百怪、鱼目混珠。让人搞笑的是,几个怪模怪样的人身穿白大褂在路边上大声吆喝“科技镶牙”,并在展板上展出各样奇形怪状的牙齿供路人参观。如果真是科技镶牙,那我就太欣慰了,中国的科技普及终于深入农村基层当中,这将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一件事啊! 顺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艰难而又小心的挪动着脚步,到处都是人群,到处都是商贩,但这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庙会虽大,可真正能够反映陕北的特色民俗却少之又少,缺少了传统的文化底蕴,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被现代庸俗文化所包装的传统骨架,通过这个骨架,我们在努力寻找那仅仅能够代表古老的民间民俗的踪影。真的,我们找到了,我们还算幸运。在如今整个中国农村精神文化普遍空虚的环境里,我们看到了古老精神之花的一点萌芽。 首先要说的便是晋剧,陕北人民与晋剧有着密切的关联。也许是地理上处得近的缘故,这里的人们十分喜爱听晋剧。我们到时,庙会上正在唱大戏。我们没有直接看戏,而是来到后台参观。我们小心翼翼的走进去,生怕打扰了他们忙碌的工作。一个看门的建议我们到化妆间看看,那里面好看。于是我和奶妈径直到了化妆间。果然,化妆间里大家都在忙着上妆,几位姑娘更是美得一塌糊涂。我告诉她们我们的来意,她们很乐意让我们拍照。我和奶妈都很高兴,快走的时候,我看到一位非常漂亮地姑娘走了进去,不好意思,我忍不住再次跑回去拍照,仿佛这张相片不照的话会遗憾终生一样。照完相,我们满意地走出后台,去往前台看戏。庙会的戏台十分高大,坐西朝东,戏台的前方是一个依山开凿的几十米高的弧形看台。今天的看台上密密麻麻坐满了男女老幼,乍眼一看,这腾空而起的人墙犹如叠罗汉一样潮水般向我涌来。站在这里,阵阵热浪夹杂着人体散发的气息堵塞了我的七窍。我不敢动,生怕动起来这齐天的人墙会突然砸坏我的脑袋;可我又不得不动,不等我说完,巨大的人流已把我挤向了庙会的香台上,我赶忙抓住奶妈,生怕她被这人流挤散。接下来,我和奶妈犹如浩瀚大海中孤独的一叶漂舟任凭暴风雨掀起的巨浪向我们拍打,我竭力护着奶妈,也开始蛮不讲理的左右挣扎。经过一番彻底的炼狱,我们胜利站在高高的香台上。此时的我们,望着脚下还在艰难拥挤的人流,是一丝胜利者的喜悦呢,还是一股同命人的同情?总之,各种心情都有一点吧,人都是很复杂的。体会了刚才的痛苦,我们开始欣赏古老的晋剧精华。虽然我们都不是很懂,但这并不妨碍晋剧作为一种优秀的地方戏种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我还现场录下了一段演唱画面。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166ec01000auw.html67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