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历史不能忘记:东交民巷游记 |
[游记]历史不能忘记:东交民巷游记 |
2008-06-25 live.com |
11月11日 东交民巷很神秘,这里曾经严格限制国人出入,北京没有租界,但这里又何尝不是一块洋人说了算的禁地呢? 秋天的北京风很大,而一场风却吹散了多日来的阴霾,是个游览、拍照的好日子,就这样我上路了。走出地铁天安门东站出口,向东走不远是正义路,正义路这个地名可不是白叫的,它的东面是北京市委,西面是公安部,这样一条路横穿过曾经代表着那段屈辱历史的东交民巷,也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正义路的机动车道为单行线,路中央被辟为街心公园,落叶洒满了步道,走在上面聆听着沙沙声是很惬意的事情。可以看到公安部大院里面有着一些古建筑,这里曾经是淳亲王府。淳亲王府位于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公安部院内,最早的淳亲王本人为清康熙皇帝第七子,受封郡王后建成了这座王府。咸丰十年(1860),王府由天津条约成为英国使馆。而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围绕着这个地方全部划为了使馆区。包括翰林院都被改为大英帝国领事馆占用。可能大家会想,淳亲王府不是在后海吗?末代皇帝溥仪就是从那里走上皇位的。是的,可是那座王府是在老的王府改为英国使馆之后,重新封赏的。以一座王府改建使馆,这也是英国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和最早踏上中国领土的侵略者的特权吧。至于其他国家,自然是紧跟在“日不没落帝国”屁股后面,围绕着淳亲王府的东交民巷成为使馆区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看过花旗银行旧址向回走,在刚才到过的正义路与东交民巷十字路口我停了下来。据说这里原有一座建于明代的桥,叫江米桥,也叫御河桥,一条胡同江米巷就是东交民巷与西交民巷的前身了。路口东北角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洋楼,这座楼是民国时期的日本正金银行,现在它为中国民生银行所用。从这座楼的外表看,丝毫没有日本建筑传统的木制结构,这与日本侵划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有着很大的不同。据说这座楼房建筑年代较早,当时的日本处在维新后期,日本推行全面西化的政策,连建筑都是在追随西方,红砖与青色的水磨石搭配得十分巧妙。凝视这里不禁心生感慨,当我们的慈禧太后和袁大总统还在做着千秋大梦的时候,我们的邻国日本已经开始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吸收先进文化思想,悄然成为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强国了,他们的野心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膨胀,最终导致了那场战争爆发,把痛苦带给了原本就已经饱受磨难的中国人民。 过路口不远是法国领事馆,日本领事馆的一片建筑,今天的北京市委就坐落在此。我知道走在这里手上的相机是最多余的东西了,打算快步走过去,但有一座二层的建筑还是吸引了我,尖尖的红色屋顶,半圆的窗,灰砖的墙,真可以说是很好地将东西方的建筑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就在这座建筑的旁边,有一座并不起眼的川菜馆,说它不起眼,真的毫不过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精明的店家为了体现自己的西洋气质,模仿周边建筑形式修建的呢。然而就在马上要走过去的时候,却有重大发现,这里景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面赫然写着“法国邮政局”。这样一间小小的饭馆,竟然也是那个年代遗留下来的文物,看来东交民巷处处有历史是真的了。门头上毛体的“人民邮电”告诉我们,解放以后这里应该也曾经做过邮局,真的是物尽其职的最好解释。再往前走就到了北京市委的旁门,它的威严告诉我,应该收起相机马上离开。 当我还在回想刚才看到的卫兵的挺拔身姿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已经来到了台基厂大街与东交民巷路口,过路口南侧是紫金宾馆,这里原是比利时使馆。曾经听朋友说这里可以进入,但不允许拍照,本不打算进,但当我看到主楼的独特建筑风格时,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进去。当我冒冒失失闯进去之后,我才发现这里真的没白来,跨进这的大门,就好像跨出国门一样。无论是绿顶红砖的楼宇,精美的雕塑,还是路旁别致的灯柱都可以当作艺术品来欣赏。此时我的感受大概和刘姥姥踏进大观园之时别无二致,太美了,一切都太美了,没想到北京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同样是一座宾馆,我想住在现代化大厦里的人们是无法感受到这种宁静与优雅的。紫金宾馆的对面是东交民巷天主教堂,这座教堂旧称圣米厄尔堂,为法国高司铎(神父)创建,是北京修建的最后一个天主教堂。之所以称为圣米厄尔堂是因为其中供奉米厄尔。米厄尔是谁?St.Michael,其实就是大天使米迦洛。教堂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在文革中曾饱受摧残,如今主体结构保存完整已经很不错了。欣赏一座建筑,不仅要站在远处观察它,还应该走到近处触摸它,体会它给人的那种厚重的感觉,而今天这里的大多数建筑还发挥着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不能随便出入,连教堂都是大门紧闭,没能进去真的是很遗憾。
|
转自:http://minibridge.spaces.live.com/blog/cns!9989993a5462e9d8!365.entry8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