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前门大街京腔京韵的市井风情图 |
[游记]北京前门大街京腔京韵的市井风情图 |
2008-05-22 sina.com.cn |
早在元朝,前门大街就有了它的雏形,直至明朝中叶,商业的发展使前门大街真正成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到了清代,大街两侧陆续形成了许多专业集市,如鲜鱼市、肉市、果子市、布市、草市、猪市、粮食市、珠宝市、瓜子市等。附近胡同内随之出现许多工匠作坊、货栈、车马店、旅店、会馆以及庆乐、三庆、华乐等戏园。 如今的前门大街,正在经历一场规模浩大的改造工程。改造之后的前门大街将淡化它的交通功能,成为一条保持现状宽度的步行街,老北京人记忆深处的有轨电车又将出现在这里,同时,大街北端还将建正阳桥、五牌楼,与正阳门箭楼形成一组标志性建筑群。另外,一些原生地为前门,但现在已不在此经营的老字号将会被再次请回这一地区,作为历史风貌保护的一部分加以规划,前门大街上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又将汇聚在这条北京城的灵魂之路上,向世人展示中华老字号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前门历久弥新的历史风貌。 街道灵魂:老字号 要说前门大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大街上一个个如雷贯耳的老字号商铺了。乾隆爷吃烧麦的都一处,咸丰年间的便宜坊烤鸭,同治年间的全聚德烤鸭,光绪年间的致美斋馄饨、九龙斋酸梅汤、六必居的酱菜、正明斋糕点以及民国时期搬迁至此的月盛斋烧羊肉……前门大街留下了无数人的美味记忆。 全聚德 全聚德烤鸭店创办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由小小的店铺发展成现在闻名中外的老字号。曾几何时,它是豪华餐饮的代名词,是平民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至上美食,却永远有一批风雨无阻的拥趸挤破了门槛。如今,全聚德门前依旧每天排起长龙,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成了人人都能享用的京城名吃。都一处 前门的老字号,有不少都跟历代的名人有很深的渊源,百年老店都一处烧麦馆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相传名号是乾隆皇帝所起的。这个典故恐怕是妇孺皆知了,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回京途经前门,所有的店铺都已关门,只有“王记酒铺”仍在营业,便进店用膳,回宫后亲笔题写了“都一处”店名,将其刻在匾上派人送来。从此“都一处”代替了“王记酒铺”,也成为了前门名店。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9ed89010087h7.html2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