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坛之行 |
[游记]天坛之行 |
2007-07-16 live.com |
天坛之行 本来这篇文章应该在十一月十九日写,被我耽搁了。事情都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了,鉴于本人的记性很烂,再不补写的话,什么感触都会被抛到瓜哇国去的,那就太遗憾了。不过——,我也说了,本人记性很烂,事情又发生很“久”了,所以了,情报的准确度难免降低,看官将就看看吧。 只记得那天实在很冷,偏偏是阴天,空中似乎还有雨意,上午十一点在外面行走都有点瑟瑟。我们的主人公是两个女生,由于出门的仓促,仅着了两件薄衣,没有带任何食物。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个人将天坛分成三个区:西区、南区和北区。我们从西门进入,这里有神乐署和斋宫。神乐署是我们游览的第一个地方,在这里花费时间也最多。记得不错的话,古时候这个地方负责给各个祭祀活动训练舞者(好像每个祭祀前都会跳舞)。在这里,我亲眼看见了金、石、丝、竹、土、木、匏、革八种只有在音乐基础或音乐欣赏这样的课上才会讲的专业词汇代表的乐器。听导游说,丝类乐器琴在周朝前是五弦的,在周朝改成了七弦,我却在猜测是不是我们常说的周公把琴改成了七弦的。另外,金类乐器编钟我却第一眼没认出来,晕死~石类乐器罄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另外,听说匏类乐器笙是在葫芦小的时候用东西固定,等它长成想要的样子后再加工成笙~还有,木类乐器柷像小型风车的漏斗,大小也差不多,是种打击乐器,但我到现在仍然很难想象那个乐器的声音。在琴瑟房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古琴(的照片,很多失传了,有龙吟琴、焦尾琴,飞泉琴等等),还作势的在古筝上乱弹了一通,当然,目的是为了留影,呵呵。乐器房旁边放的是跳舞的服装,服装只有两种颜色(好像是蓝色和红色),有两种舞蹈和两种舞者。舞蹈分成文德舞和武功舞。据说如果一个朝代自认是以文治天下,那么在祭祀时先跳文德舞,如果自认是以武平天下就会先跳武功舞。文德舞的舞者左手拿一个像笛子一样的东西,右手拿一根羽毛,武功舞的舞者左手拿Gan(拼音,像文武官上朝时拿的玉玺般的东西),右手执戚(感觉上像木斧)。我的图片中就附有舞蹈的图片,从壁画上照下来的:)去的那天正碰上菊展,我们还与身着菊衣的伯牙留影了。。。 西区的斋宫实际上是我们最先看到的建筑,但又是这一行的缺陷。在去神乐署的路上,我们看到宫墙一脚,但由于我太高估了4万平方米,蛮以为是个特别大的地方,以至身临其境时也没有想到斋宫就在眼前,离开神乐署时还到处找斋宫。不过事后想想,斋宫是皇帝和士兵休息的地方,那个样子也是当然,只可惜错过了里面的斋戒铜人(据说是仿魏征而制)。 天坛的南面有皇穹宇、回音壁、圜丘坛、神厨和宰牲亭,最过瘾的是回音壁。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圆形围墙,门朝南开,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面(实际上是站在皇穹宇的两边),面向北说话,声音会十分清晰。还有三音石,说实话我不是很辨得清楚回音。至于对话石,是距门比较近的一块白色石头,据说站在上面能够和被房屋遮盖住视线的,站在东、西配殿后面的人对话,但可能是由于人多,我们的试验结果是站在石头上人的说话可以被后面的人听到,但是却听不到后者说话。 皇穹宇放着上天皇帝的牌位和皇帝前八位祖宗的牌位。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建筑特色,不过由于里面光线太暗,我们又只能从门口远观,所以体会就象光线那么暗淡。 圜丘坛是祭祀的地方,每个地方所用石块都是九的倍数,这种结构导致了神奇的声学现象:站在中间天心石上的人说话会有一呼百应的感觉,仿佛自己能和天对话。我成功的体验到了一次,但可惜的是第二次失败了。不过,天心石上向北是最好的照相景点,它能把皇穹宇和回音壁作为背景,十分壮观。 宰牲亭里面有意思的可能得属龙亭了。我对龙亭的理解就是运东西的容器,造型有点像小型带顶的开放型轿子。有神版龙亭、祝版龙亭和玉帛版龙亭(这个名称不太确定了,暂时这么叫吧)。神版龙亭用来从皇穹宇把牌位运到圜丘坛上,祝版龙亭是用来运送祝文的,玉帛版龙亭是用来运祭祀用的玉帛香料等东西的。 至于神厨,除了外面的那口井还标明是做菜的专用“甘泉”外,里面已经完全被换成一个小型博物馆了。我们照了一些照片留作资料,那个解释三音石声学现象照片就是在这里拍的。从这里我们还知道,不止北京有天坛、太庙等祭祀地点,洛阳也有很多著名的祭祀地点(抱歉的是名字我实在记不得了),而且这些祭祀地点往往在皇城的东南面。 连接南北建筑群的是丹陛桥。听说丹陛桥下有个洞叫“鬼门关”,每次祭祀前,牲口都要用黄线系好,活鱼用木盆盛着,敲锣打鼓从桥洞下经过。我不知道,是不是说这些牲口从这里经过后就直接进了宰牲亭,然后被烹了。不过,很遗憾由于天色渐晚,我们又饥寒交迫,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这人间的鬼门关了。只好在丹陛桥上据说是神道的路上照了张相片,留念到此一游。 北面的祈年殿、长廊和七星石也是我们很想去的地方,不过这次是没机会了,留待下次吧。听说祈年殿的建筑优势和皇穹宇有得一拼,七星石也有神奇的传说,只不过长廊就没有古时候的阴森风韵,变得开阔了……不管怎样,真希望有机会再游一次天坛。 晚上6:00多的时候,我们终于坐在了成都小吃里,结束了我们一天仅用一碗方便面果腹的局面。但是,当我们在公交车站等了近一个小时的车的时候,我们终于深切体会到北京秋的寒意。真是天凉好个秋啊~ |
转自:http://shinichin.spaces.live.com/Blog/cns!1pBh2eTy4Ll8VqZu8_lfIzig!253.entry3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