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金秋北京游记之天坛颐和园篇 |
[游记]金秋北京游记之天坛颐和园篇 |
2007-07-16 live.com |
金秋北京游记之天坛颐和园篇 天坛是皇帝祭天祭祖祭神之地,于明朝建造,后乾隆重修。颐和园则是慈禧太后花了几千万两银子,用了好几万工人,花了十几年建造的,用来休闲避暑,可以算得上穷奢极欲了。我们从天坛南门进入,顿感气势恢宏,两旁种的都是参天古树,显得庄严肃穆。首先见到的就是圜丘坛,总共有三层,围栏用汉白玉砌成。这个坛的面积,直径,围栏上的石雕等等都和数字九有关。坛的中央有一块圆形石头,叫天心石,站在这块石头上说话,声音浑厚有力,向四处扩散,就像我们现在的麦克风一样。当年皇帝就站在上面和文武百官们讲话。再往前走就是皇穹宇,是一座圆形尖顶建筑。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回音壁了,站在回音壁的一头说话,通过声波不断折射,在另一头可以清晰听见,有点像打电话。但那天人实在太多,无法试验,只看见一堆堆的人围在那里叽里呱啦说话,场面有点好笑。在大殿前有个石雕也值得一看,不过比起故宫里的那块巨大石雕有点差距。再往前就是最中心也最著名的祈年殿了,如果沿着中轴线走就要通过丹陛桥,但是我们绕过了丹陛桥往西走,想看看斋宫,斋宫是皇帝拜天时起居的地方,可没想到斋宫在重修,不能入内。但是发现了一块僻静之地,这里游客很少,我们去了百花园,见到了一座双环亭,造型很独特。然后才绕道了祈年殿,感到宏伟壮观,一座三重顶的圆殿,伫立在三层汉白玉的台基上。祈年殿必须是仰视,无论你在哪个角度,哪个高度,这也是一种对天的崇敬吧。殿内金碧辉煌,大有文章。祈年殿之后有个皇乾殿,有人把它看成是豆花店,笑死人了。天坛里见不到一点水,那怕是一个小池子,只有参天的古树,宽阔的道路,雄伟的祭坛,想必这也是为了突出一种威严肃穆的感觉。颐和园则恰恰相反,它处处是水。颐和园的景点很多,而且风格迥异。最著名的就是昆明湖、十七孔桥、佛香阁,苏州街,谐趣园,德和园等等。颐和园大部分都被昆明湖占据着,剩下的就是万寿山了。在昆明湖上有座著名的桥叫十七孔桥,总共有十七个门洞,从左或右数到最中间那个门洞都是九。万寿山上最著名的就是佛香阁,我们泛舟昆明湖上,遥望佛香阁只是小小的一点,可走上去才知道大有乾坤。佛香阁伫立在万寿山之巅,其实也就36米多高,但爬上去的时候觉得它矗立在云端,可能是故意把坡造得很陡,凸现皇家的尊贵,所以爬起来也比较累。来到佛香阁,眺望昆明湖,很有情趣。可惜那天天色不佳,有很重的雾气,看上去灰蒙蒙的一片,比较遗憾。佛香阁上是别有洞天,有很多亭台楼阁,我都叫不上名字了,直觉漫山遍野的都是建筑。下了山,就能找到苏州街,这是慈禧模仿江南景致建造的,现在成了一条买卖街了。造得还有点江南味道,沿着小河两旁造了很多白墙黑瓦的建筑。可能我们习惯江南水乡的风格,看了无太大感受,北方人见了会比较喜欢。这两个地方是去北京必游之地,建议深度游,去之前做些功课,了解些历史背景,或者听听导游的讲解,里面都有很多故事,可以深入了解。天坛半天就够了,如果小情侣去天坛可以在天心石或者回音壁上说说情话,倒是很有情调的。颐和园必须要一天,而且离市区较远,建议早些出门,最好天气晴朗。玩的时候要仔细研究下地图,因为颐和园太大,不可能每个景点都玩到,选择几个经典的,设计好线路。 |
转自:http://mandyzhang2006.spaces.live.com/blog/cns!FBF16425A335C5AB!913.entry?_c=BlogPart2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