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月一日天坛游记 |
[游记]五月一日天坛游记 |
2007-07-21 sina.com.cn |
天坛,顾名思义是祭天的地方,这恰如地坛、日坛和月坛。北京的天坛始建于于明朝,后来几经修葺重建,便大概是今天的模样了。也就是说从明朝开始,皇帝要到天坛去祭天。 而在明朝之前的皇帝,祭天的地方就都不一样了。但是东岳泰山却是诸多名帝封禅祭天的去处,可能是因为泰山已经是中原地区最接近天的所在了吧。其他诸代帝王也曾修建过许多祈谷祭天的建筑,但能够保存至今的也只剩下天坛了。 祈谷祭天的传统一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了,那时候的人类由于对科学的无知而变得对自然现象盲目崇拜,于是祈求上天保佑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便成了一种重要的仪式。在地球的所有人类文明中都有类似的仪式存在,而中华民族作为了人类史上拥有着最悠久,最灿烂文化的一支,当然也不会例外,而且古代人口众多,又以农业为主,南北地域广阔,旱涝灾害不断,所以祈谷祭天更是要办得轰轰烈烈才行。天坛恰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在北京它和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并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利用五一长假去天坛走一遭的建议并不是我提出来的,我最初想我、我老婆外加齐国强夫妇一起去北海公园划船,吹吹风,看看湖光山色,算是比较有趣,但是小丽同学想去八达岭,老婆想去天坛,齐国强无所谓,他向来如此。去八达岭的提议我坚决反对,人多且不说,天气热,在长城上没遮没挡的晒也晒死了。天坛虽然我此前去过两次,但是天坛内树木繁茂,可以遮阳休息,天坛虽然面积很大,占地730公顷,但是其中的建筑很少,逛起来半日足够,应该不会很疲惫,所以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去天坛。 4月30日,我们约好次日上午10:30在蓟门桥南碰面,我老婆是个很墨迹的人,每次出门前都在那里折腾来折腾去也不知道折腾些啥,等她输了三遍头,抹了四回眼影,终于出门时就已经快10:30了。我们又去超市发买了豆浆和煎饼,边吃边走过天桥去路对面坐302路汽车。今天的天气不错,阳光明媚,能见度高,很适合出来赏风景,只要避开阳光的直射,在有阴影的地方感觉还比较舒服。 等我们在蓟门桥从302上下来,已经快11点了。沿着学院路往南走,远远的就看见齐国强和马小丽夫妇显然已经等了很久的样子。还好他们已经习惯了我们的迟到,所以并不发火,但也埋怨道:“等你们这一会,都过去两趟743了。”他们俩人都穿着长袖衣服,我们说肯定会热的。齐国穿着皮鞋,休闲裤和衬衫,很是正式。 边聊边等,一会儿就来了一辆743,车上人不少,几个人没有坐,便站在一起聊,倒也不觉得辛苦,终于到了天坛北门,买了通票,一进去便远远的望见祈年殿的尖顶。 天坛公园内的建筑很少,主要是祈年殿,黄穹宇和圜丘三部分,都分布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另外西门入口处有一个斋宫,祈年殿东边有一个七十二长廊,都是比较小的建筑。七十二长廊我以前曾经去过,那里聚集了许多北京票友,大白天也是弦乐歌曲不停,同时掺杂其内的还有一些皇城根下提笼卖鸟的闲人。天坛的中轴线在公园中的位置并不是正中,而是正中偏东。据说当年为永乐皇帝修建天坛的一个大臣大量挪用公款,赌博包二奶挥霍一空,结果修完西半部分时发现钱款不足,于是剩余部分应付了事,面积和质量均大幅缩水。幸好,天坛的正门在西边,皇帝沐浴更衣,捧香撒土,并无时间东西仔细丈量,此事也就瞒了过去,结果却造成今天地图上的天坛西宽东窄,左重右轻,颇有几分童叟皆欺的意思。想象在今天测量科技如此先进的时代,豆腐渣工程还比比皆是,古时候的天坛建成这样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四人绕路到祈年殿的西侧门,祈年殿的水平位置要比外面高几米,所以西门外是一层层花岗岩的台阶,大家兴致不错,在拾阶而上的过程中不忘拍上几张照片。进了西门迎面就是花岗岩铺就的广场,广场北端耸立的就是《帝国时代》里中华民族的标志性建筑---祈年殿。 祈年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护栏环绕下的基台上,正午的阳光照在祈年殿尖顶的琉璃瓦上,金碧辉煌,直像神话中的琼楼仙阁。 广场上,绕着白玉护栏的外侧每隔10米左右便放置一个长明灯。广场四周也布置有很多的长明灯,古时皇帝祭天时这些灯盏全部点燃,如果在北京的上空观看一定很壮观。 祈年殿的基座与广场之间有4条互相垂直的台阶相连,正对南的台阶上铺展着一块汉白玉的浮雕。 沿着正中的台阶走上去,就置身于祈年殿的身下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1cdb94010009415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