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坛之行 |
[游记]天坛之行 |
2007-07-29 sohu.com |
这篇东西一直留到现在也没有写,我是不是又懒下来了?嘴角微微的向上翘起,我好像又有一些懒散了呢,但是这篇游记诗无论如何都不能略掉的,所以现在要把它补起来,有些事情是要回忆的,只有回忆起来才是最美的,虽然并没有过去很长时间,但是我觉得,记忆已经开始欺骗我了,给自己一个微笑,开始回忆天坛…… 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呢,从一起床,就忍不住对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傻笑,心里还是忍不住翻个白眼,若不是天气预报的误导,就去了八达岭了呢,但是心里还是对天坛充满了憧憬,很小的时候就看到了天坛的图片,湛蓝的天幕下巍巍耸立的大殿,汉白玉的栏杆彰显着皇家的威严,没有那么多的游人,隐隐透漏出庄严肃穆。冲着窗外微微的摇摇头,把眼前的幻象晃掉,好像海市蜃楼的样子,今天就能看到实景了。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大大的笑脸,转身去收拾东西,虽然并不需要什么,但是在收拾东西的过程中也就收拾了一份美丽的心情在接下来的游程中。 出门似乎有一点点的波折,但是终于坐在公交车上了,我爱死了学校的地理位置,去哪儿都很方便,竟然有直达车到天坛,看着车窗外时急时缓向后退去的人和物,心里没有了雀跃,有的是一点点的欢欣,一点点的淡然,那是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圣地,是人与天地沟通的场所呢。摸摸嘴角,又是不经意间勾起的弧度,或许心里是真的开心吧。 不说天坛35元的门票值或不值,进得天坛北门,环顾四周,好像是天坛的后门吧,不由叹息一声,果然是皇家园地,平民百姓只得入其后门,看看烂漫的花丛,为了自己的小心眼再次微笑,其实还是有很多人是走正门进来的。其实,古时的天坛只有一个门啦,没有正门后门之分,那是西门,可惜不能循着皇帝的路线来畅游天坛,本来嘛,自己只是来游玩,那皇帝哪有这么好命,他们可是背负着使命来的,不是祭天就是祈谷,或是求雨,若是不好了,怕是难听的话就传出来了吧,只有真命天子才能与天地沟通呢,那不能与天地沟通的又是什么? 过百花园,过月季园,顺着西路一路走到南门,给自己一个正向的开始,逆向的游玩总是觉得有一点点地别扭。先是圜丘坛,这是古时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汉白玉的栏杆,上下三层,合九九之数,为天数,中心一块天心石,周围九重石块围绕,第二层十八重石,直至第九层九九八十一重石,只是游人多了些,站在天心石上拍照是要排队的,看着前面的游人一一心满意足的走下来,突然听说站在天心石上向天高呼,会有很大的回音,忍不住在蔡给我拍照的时候,向天高呼,但是,但是,毕竟游人多了些,我还不能完全不顾及他人看法,这算是小小的遗憾吧,虽然没有听到回音,但是心里还是有一种小小的满足。忍不住对自己翻个白眼,果然是小女子心态。 圜丘坛为园,周围的围墙为方,暗合天圆地方之说,细细想来,圜丘坛一侧还有磻柴炉等祭祀的设备,只不过走马观花似的浏览,现在想来,已经只有一些模糊的记忆了,所以赶紧写下来,在以后遗忘的时候有资可寻,这是不是叫做防范于未然呢?呵呵。 接下来是皇穹宇,传说这是古时供奉皇天上帝以及先皇祖先的殿宇,天坛里的建筑都是圆形的,象征天,这里的围墙就是那举世闻名的回音壁,忍不住兴奋得站在回音壁之前大喊,可惜人好多,喊来喊去听到的都是大家的声音,没有回音,也没有听到站在别处的同伴的声音,只有身边游客的大声喊叫,呵呵,原来大家的心思都是一样的。 穹宇前就是著名的三音石,传说站在三音石上说话或击鼓,不管发出什么动静都会比别处的声音大。离开了皇穹宇,才知道回音壁不是站在墙的前面听回音的,要站在第十八、十九、二十块砖上,才有传说中的效果,果然有一些孤陋寡闻,否则怎么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离开皇穹宇,顺着海墁大道,也就是丹陛桥看去,30米宽,360米长的石砌台基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站在皇穹宇的外面看着丹陛桥尽头的祈年殿,果然气势恢宏,沿丹陛桥缓步走去,看着桥下茵茵绿草,看着不远处的红墙绿瓦,这里在几百年前,是皇家的场所,是王公大臣们一年才能出入几次的圣地,而我这样一个平民小百姓,一个小女子,花了三十五元钱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出入,走走停停的参观,有着那样一种闲情,有着那样一种淡然却又微微的雀跃。我是不是比那些王公贵族更幸运呢? 检票进入祈年门,微微的闭上眼,深呼吸,然后睁开眼,那在各种书报上见过多次的祈年殿就在眼前,顾不上欢呼,顾不上细细观赏,只是觉得心里鼓涨着满满的幸福,仰头看去,蓝色的琉璃瓦层层排下,那是天的颜色,蓝瓦下红色的柱子擎天而立,这样远远的看过去,抬头成一种仰角,我仰视的是几百年的历史呢,历代帝王的幻象层层叠印在蓝瓦红柱的大殿间,这本是建于明朝的建筑,在这里祭祀天地的有心忧天下的明君,也有如同虚坐皇位的昏君,但是在他们身后,我们可以任意的品评指点,可以肆意的指责或是褒奖,透过祈年殿的门,我们看到的是几百年的历史,几百年的或繁荣或衰败的时光。,这更应该说是一扇历史的门。 绕祈年殿行走,一样的三层石阶,这里处处体现着古人所认定的天数,本来就是天地人的沟通。 走出祈年殿,走下石阶,再回头看,背后历史的凝重一点点淡去,眼前的红花绿树更适合我们现在年轻的心态,可是,我们不也是从历史中走来,在慢慢的走进历史,最终我们不也化为微尘,成为浓重历史中淡淡的一个影子,最终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间或一点痕迹都不留下。 历史,原本也就是瞬间。 走出天坛,蓝天下,红墙黄瓦,渐行渐远,心里,又多了那么多的美景,那么多历史的回忆。 回忆周六4月14日天坛行, |
转自:http://qiu-chang.blog.sohu.com/55624441.html24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