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路北上——天坛之行 |
[游记]一路北上——天坛之行 |
2007-10-29 sina.com.cn |
我们一行人本来是准备去爬长城的,无奈之前三天已经玩的很累了,就临时决定先去天坛玩儿~ 天坛公园坐落于北京城的南面,离我们住的地方还很远呢,再加上需要转车,我们还是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才找到它!有意思的是,我们从后门进的,一路逛去,倒着走的风景别有一翻趣味~ 出乎我预料的是,原本是皇家祭祀重地的天坛给我的感觉不仅仅的威严,它周围绿树成荫,让人非常的舒服;比较郁闷的是,回音壁几乎回不出音嘛,我还傻忽忽的在那大叫了两声呢/// 走在长长的丹陛桥上,还看到一个小孩子在咿呀咿呀的学走路,可爱极了!上去逗他玩儿,他就拉着我一个指头不放,仿佛是走不动了,想要人拉一拉;他还不会说话,可看到老外也去逗他时,他却学着我说‘HELLO’..... PS :天坛简介——天坛在北京正阳门外,永定门内路东。是明、清两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 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或神道)相连。内坛西墙内有斋宫,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天坛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有些建筑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因此具有重要价值。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解放后进行过多次修缮和大规模绿化,使古老的天坛更加壮丽。现在公园占地200公顷,四面各有一门。园内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还有百花园种植了大量的花卉。近年又在百花园北新建了别具有一格的亭廊联接的庭园,增添了园景。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15b3701000c38.html23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