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坛旅游攻略 |
[游记]天坛旅游攻略 |
2008-02-09 yuding8.com |
天坛--风到这里静止,我在这里老去 清晨醒来,依稀听到从窗外传来的滴哒声,不紧不慢的,像是谁在时不时弹奏着什么。起身,感觉到深秋空气中的微微凉意。 北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分别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祭祖“天、地、日、月”诸神,而天坛又是其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筑。 深秋,北门进来牌楼两侧的银杏树一片金黄灿烂 天坛的北门是明代旧有的,又称“祈谷坛门”,正值深秋,两旁的银杏树一片金黄灿烂。穿过北门,远远的就听到嘹亮的大合唱。这些中老年人大多自发地聚在一起,唱他们热爱的革命歌曲,而且一唱就是半天,忘记了疲倦,忘记了自己。情不禁联想起去年在昆明翠湖边,那些自娱自乐的吹拉弹唱的人们,也许只有他们,才是都市中最懂得安享中晚年生活的人! “合唱团”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我不禁驻足观看,他们手里的歌谱正翻到了《美丽的草原》。旁边有个欧洲人和着节奏踏着节拍,也不亦乐乎! 长廊,也叫七十二廊,既是联接神库、神厨等处的纽带,也是通往祈年殿的主道。长廊有七十二间,又叫七十二连房。旧时传说是七十二地煞鬼聚集的地方,窗外松影婆娑,阴森可怖。现在长廊窗坎早就被拆途干净,正好成就了市民休闲的好地方。 天坛有两重坛墙,坛墙北端高大,呈半圆形,南端较低呈方形,这种北圆南方和北高南低的建筑形式,象征古时把天地的形象表现在墙上,"天圆地方"和"天高地低"的观点。天坛建筑布局呈"回"字型,两道坛墙将坛域分内、外两坛。外坛分布有斋宫、神乐署、牺牲所。内坛主要分布着祭天建筑,北部为祈谷坛,南部为圜丘坛,两坛之间由丹陛桥相连接。 祈年殿。这是祈谷坛主体建筑,是明清时期帝王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主体38米,三重頂圓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寓意天、地、萬物。祈年殿內有28根沉香木楹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間一圈12根寓意12個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時辰以及周天星宿。据传,北京古建筑材料中有着名的四宝,即祈年殿沉香木楹柱,太庙前殿正中三间沉香木梁柱,颐和园佛香阁内铁梨木通天柱,谐趣园中涵远堂内沉香木装修格扇。光绪十五年(1889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雷电击中,焚烧。因楹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现在所看到的祈年殿,是雷击后重修的,其形状和结构都与原来的一样。 具服台,祭祀時臨時在這裏設帳篷,皇帝在這裏更衣、休息。在具服台回望祈年殿,徒生感慨。 丹陛橋長360米,高出地面4米的大道,大道中部下有東西向券洞通道,故为“桥”,也大概是北京城最高的立交桥了。桥面寬30米,中間石板大路爲“神路”,供天帝專用;东侧磚砌路面称“御路”供皇帝專用,陪祀王公大臣只能在西側的“王路”上行走,丹陛橋北高南低。 http://bbs.yuding8.com/?fromuid=17
|
转自:http://bbs.yuding8.com/viewthread.php?tid=778707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