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两夜的时光里除却吃饭、睡觉、打牌、插科打诨这些与平谷游本身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事情,虽然它们事实上也占据了这段时光里的大部分,那剩余的一部分,一小部分,还是构成了我这辈子难得忘记的精彩片断之一。 事件一:千与千寻与鲇鱼怪 第一顿贵而不怎么好吃的农家晚饭后,我们沿着平直的大道向山里散步去。 新且平且阔的大道,安静的路灯,稀少的行人,壮人胆的夜色,是人都抑制不住狂野的兴奋要独霸这一切,这一刻。我们此时就是一群小霸王。 目的地目之所及,是山上一片黝黑中的一簇五光十色,农家院的女主人说是饭店和度假村,我们更愿意把它当作《千与千寻》里的奇幻街市去探索。心情紧张,会不会因为贪吃变成猪呢? 一路嬉笑着就到了它的面前。呃,有点让人失望。有售票站,有写着票价的牌子:“25元/人”,还有,近看一点也不《千与千寻》。无论如何不能白跑一趟,我们是小霸王,不可以对不起自己的浪漫幻想,更不可以掏钱去对得起不太浪漫的现实。于是大家达成协议:溜进去。 我们很精明,等售票站小屋的灯灭了一会儿,再悄悄进去。 刚挨着门口,灯亮了。 Damn it! 看门大爷穿着秋裤、提着灯出来了。 “什么人?” “……我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团的。”我用理直气壮的嗓门急中生智地挽救了大家。 “哦,欢迎,欢迎!我们这里不错吧?” “嗯,搞得不错。比城里还好嘛!你这里面是旅游风景区吗?” “也是度假村。有自己家开车来的都住里面。今天太晚了,已经过了参观时间了,欢迎明天再来啊!记得带上门票钱!好走啊!” “好,好……” 强忍着暴笑的冲动和对势利看门老头的不屑,我们考察团般地离去。 靠!“记得带上门票钱!” 怎能败兴而归呢?一伙人遂辗转到了大道旁的一个人工池塘边。边冲着空旷的塘面释放刚才的冲动,边臆想看门老头发现了我们的花招后如何拿机枪扫我们,边继续加大释放。 然后我们玩起了打水漂。 我一点儿也不在行,有人却能打出七八跳。一时小负气,拿起一点也不扁还很重的大石块就往塘里扔。这样也不错啊。 坐在塘边休息的时候,好友讲起了广东某鲇鱼怪的新闻,于是大家一起恐惧地幻想,一起起鸡皮疙瘩。随后又化恐惧为力量,继续打水漂,扔石头,期望能治住这个人工池塘里的鲇鱼怪,不打死它,也让它吃石头吃到便秘而死。 瞧,我们是多么唐吉.诃德的小霸王! 事件二:沿着红五星下山 我们一觉醒来已经下午一点多了。胡乱吃了些自带的零食和在附近超市买的泡面(农家菜惊人地铜臭,超市却惊人地朴实),决定去爬山。 山上有枣树、山楂树、柿子树,能摘到的、能吃的我们都打劫了点。大白天的,丝毫不担心会变成猪(还念念不忘《千与千寻》)。 山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问题是走的人还不多,或者说太少,基本找不着人迹。就这样开始了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探路历险记。 我们一开始忘乎所以,尽情享受阳光、空气与自然,尽管脚下杂草、荆棘、灌木不停羁绊。 渐渐有点找不着北。 太阳开始下山。 光线逐渐变红、变暗。 “羁绊”也越长越高、越来越密。 慌了神。 关键时刻,大家都想到了“红五星”——这里不是说我们集体发挥共产主义觉悟,想到了要向党寻求正确指引,而是昨夜看到的山上摊着的那个巨大的、用以增添节日气氛的、也可能是形象工程的“红五星”荧光灯管,它与我们在同一片山域,找到它,沿着它,应该就能下山了。 走哇走,走哇走,终于眺见了它的凤毛麟角。 生的希望此刻像烈火一样在我胸中,在我们每一个人胸中熊熊燃烧起来。 亲爱的,你绝不能轻易感同身受。 走哇走,走哇走,终于更确定地摸着它了。 于是心情激动、感天谢地、援着“红五星”两步一屁股墩地下了山。途中还被负责维修“红五星”的山里大爷叮嘱念叨:“小心(红五星)!轻着点(抓红五星)!”,其实一个屁股墩、两个屁股墩得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只叹那些老人家嗖嗖地如履平地,难道年轻的时候做过党的特工?    事件三:我们是河南人? 平安生还、酒足饭饱、夜幕降临,我们又打起了《千与千寻》的主意,也算是应约嘛! 看门老头,考察团来啦! 天公作美又不做美,我们眼瞅着老头进里边巡逻去了,大门口却有狗吠传来。 旁边的矮墙实在是矮,一翻一个准过去,只是不知道墙那头的地上是不是竖着削尖了的竹节子。 到底是走正门,还是翻矮墙?That is a question. 最后大家决定作“正人君子”考察团——考虑到“梁上君子”考察团的危险系数大一点。 恶犬也难挡啊!但我们还是一咬牙跨进了门。神了,没叫。互相质问谁扔了下药的肉,一片摇头。于是得意洋洋、大步流星。我们是谁?我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团呀! 正得意洋洋、大步流星之时,看门老头一扫先前的秋裤,一身保安制服装威风凛凛地闪现在我们面前。 “什么人?” “……”他出现的太突然,我来不及急中生智。 “你们干什么的?” “……”他样子帅呆了,我无法急中生智。 “知道这什么地方吗?这是领导专门来的地方!你们买门票了吗?” “……”我们已经失去了急中生智的时机。 “一人25,五个人125!” “……门口没人,我们以为可以随便进,不用门票。我们就随便看看。”软弱的狡辩,我们开始失势。 “随便看看?能让你随便看啊?再往前走,就掏钱!没钱就回去!你们是河南人吧!?” “……”被问蒙了。那一刻都扪心自疑:我是河南人? “走!走!走!你们肯定是河南人!” 雄赳赳的考察团就这样蔫蔫地离去,带着一头雾水。 走出大门口我们才回过神来:谁是河南人?你才是河南人呢!(这里绝对没有帮着势利眼贬低河南人的意思,气糊涂了)没想到昨天一听我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团就谄笑相迎的看门老头,今天暴露出十足的势利眼真面目,还发自肺腑地歧视河南人,简直令人刮目加费解。记得有一本书名叫:《河南人找谁惹谁了》,很能用于表达我们当时的心情。 后悔没及时摆出“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团”的架子。 不后悔看到了看门老头的真面目。 不虚《千与千寻》的二度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