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八达岭游记

[游记]八达岭游记

2008-05-07    sina.com.cn

腾飞的巨龙-八达岭游记

2008-05-05 14:12:41

大中小

标签:杂谈

早上看完升旗,时间还老早,便先在天安门广场逛了一逛.引用我某位阿姨在游过天安门广场后一句经典的感叹:
天安门广场就是一块好大的晒谷坪么(注:晒谷坪,老家用来摊开将收割下的新谷晒干的大块露天水泥地).不得不佩服该位阿姨的细致入微.她虽然是用了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但实际意思,却也差不多.天安门广场号称世界最大的市中心露天广场,除了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四周的人民大会堂,博物馆,以及毛主席纪念堂.确实找不出有什么看头,除了毛主席纪念堂可以进去瞻仰遗容(可惜我在的时候正好在整修,无法进入),唯一的亮点可能要数博物馆前面硕大的北京奥运倒计时牌了,一秒一秒的再跳动,一秒一秒的在接近这一个伟大的时刻.如果按照正对天安门是北,那么人民大会堂就是在正西,和小学课本里形容的一样,除了宏伟就是宏伟,正南是毛主席纪念堂,前面有一些雕塑,加上广场中间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都是中国老一代人民都耳熟能详的一些战争场景.正东就是国家博物馆了,处处都有士兵把守,可惜都长的一般.

终于等到地铁第一班车了,得转一次内环到积水潭站下车,到了也才早上6点多一点点,还很早。早晨车很少,空气很清新,马路两边多是很漂亮的垂柳.在往德胜门走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公园-汇通祠,似乎是为了纪念一个名人,因为还早,又是免费的,于是呼哧呼哧的爬了上去,风景倒也不错,山顶上有一个小小的纪念馆,因为还没开门,也就没进去了,里面就是一个小小的山,然后面向一个湖,湖对面就是著名的积水潭医院了.里面有很多搞晨练的人,感觉是满舒心的.出了公园,直奔德胜门.这里要和大家交代一下,去八达岭是要坐919路车,这一趟车在出了积水潭站稍微走一点点就可以看到,但是请注意,在路边上等的是不去到八达岭的.(我在早一天问的时候,有个卖票的就试图骗我,告诉我最晚班车上午11点半就没了,还很热心的说可以帮我找个小车去.当时我看有雨,很犹豫,他还劝我说雨中长城是难得的风景.大家千万不能相信,坏人往往是很热情的.第一,去八达岭的车根本不是在这里坐,第二,下雨了长城根本就不好爬.看过此文,再次上当,本人概不负责).顺着路再走一走,就会看到一个宏伟但孤独的城门,这就是传说中的德胜门,在这个下面,你才能坐到去八达岭的真正的919.车钱当时是12块.(请注意这一路919有快线和慢线.快线是不站人的,比较舒服,停的也很少,慢线连空调都没有,到处停,难受死了,价钱差不多,也可以坐火车去,但是是固定时间的,早上8点半去,下午3点半回,大家可以查查精确时间.火车比较慢,要差不多三个小时才能到,但是可以领略一下在山间爬行的乐趣.这也是由詹天佑设计的,我们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铁路)因为起的太早了,在车上就顺便补了一下睡眠,等晃悠悠醒来的时候,车已经到了昌平了.如果大家时间充足的话,可以顺便去十三陵,和八达岭在昌平这里分了2个方向.不过因为听别人说没什么好看的,所以也就没打算去了,也是因为后来太累的原因.再走走车就行进到了崇山峻岭之间了。和南方的灵秀柔美不同,这里的山可当真是粗糙险峻,大都是直刷刷的一块垂直下来,光秃秃的,想要爬上去,简直是要人的命.山上已经隐约可以看到长城的影子了。等到了居庸关的时候,我都以为到了,但人家说还没到八达岭,这里是假的长城.我觉得很奇怪,查了一下,是八达岭往南延伸出来的,就一个关口在这里,确实没什么意思.随着车子再转过几座山,世界奇迹-中国的巨龙长城,终于展现在眼前了。

下了车之后,还得从车站往上走穿过一个小镇(小镇上吃饭啊什么都特别的贵,大家千万要吃饱了或者自己带点吃的东西去),才到了八达岭长城的售票处,那里还有长城博物馆和动感影院,都没进去看过.说实话,买了门票(旺季60,淡季45)登上长城,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万分,因为头天才下过雨的缘故,山中一片大雾,并且天气很冷(因为八达岭处于山中,风大,比城里气温低很多,山上山下温差也比较大,建议大家一定要带点衣服或帽子),远处的景象根本就看不见,况且这么糟糕的天气人也还是那么出奇的多,宛如到了菜市的感觉.我在人堆里挤来挤去,看着远处一片迷雾蒙蒙,一时还真有点失落,觉得没有了任何的感觉.一直到后半段,才终于有了改变,前半段的话,就稍微介绍一下:八达岭从北轮锁址的牌坊上去之后,有一个广场,上面陈列了一些大炮,便是入口了,进入之后,往上走左右各有一个炮台,再上便路分两头,形成了南北两个方向.长城的结构是按照一个又一个的烽火台来分的,一台为一个单位,古话便称所,因为南边我没去,就以北边为例,依次上去为北一所,北二所......如此类推.所和所之间便是蜿蜒在山中的通道,一面城墙高耸,间隔有一个一个的小方格,兵士可以躲在高的部分背后防止攻击,又可以从矮的部分对敌人进行攻击.此面是面向北京城外,也是古代的关外,防止外族入侵,面向城内一面则相对平实,当敌人进犯是,最先发现的所便燃起烽火,警报相传,全城戒备,果然是雄关之风.其实建筑风格和我们乡下的泥灰砖瓦房是一样的,但不得不令人感叹的是,要将材料运上如此险峻之处,又要保持坚固,屹立了几千年不倒,真值得现代的建筑师们好好学学,也不知道当时奴役死了多少人,才能完成这样的丰功伟绩.难怪说伟人的辉煌都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也难怪会有孟姜女这样的传说出现.只是长城上由于地形限制,楼梯和楼梯之间落差特别的大,有些地方甚至是一个大大的斜坡,现在为了方便游人,旁边装上了铁栏杆,可以扶摇而上,可怜秦朝的士兵们,如果在下雨的季节,要如何在这湿滑险要之地行走,一个不留神便跌的魂飞天外,倒真是一个考验.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25172010098a3.html44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