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返乡游记(一、丽江之旅)—2—. |
[游记]返乡游记(一、丽江之旅)—2—. |
2007-08-30 sina.com.cn |
返乡游记(一、丽江之旅)-------格格原创 第三天: 一早七点多,陪早起的父亲在古城漫步似乎成了父女间的默契,我们在一户虚掩着的门前停下,见环境不错,父亲想打听老年人住十天半月的伙食行程,他们热情地敞开两扇朱漆大门欢迎我们入户参观。 早餐在客栈天井中吃,简单但颇有家庭气氛,可惜孩子们吃不惯稀饭+花卷+花生米+白煮蛋,只吃一次就作罢。 上午由晚到一天的胖二哥带路一家子去游位于丽江城北象山脚下黑龙潭,不是周末,人并不多,园内翠柳古木、楼阁亭台错落掩映,其潭水之清澈,人仿若置身明信片中,其中还有明代五凤楼、解脱林、清代的"得月楼"等古代纳西族建筑群。母亲更笑说到了解脱林,大家从此没烦恼。一家子在岸边亭子回廊休息,山麓,潭边,林木茂密,正细细观赏玩味,几缕清风拂面,聊天中父亲神情愉悦,明显气色转好。我家两小子带了妹妹爬树,奔跑,学舞的侄女生得清秀可人,照相表情又多,忍不住大拍特拍起来。来往游客也多是老外,说丽江是“联合国”不假,他们摄影、看书、画画,很多也是父母带孩子出游。这里一下子让人身心空灵。 下午我们回去,客栈说有团来,希望我们搬至前院,前院杂些,无奈搬完小睡之后,天虽晴,云缭绕,一家子继续到古城闲逛,小溪环绕,炊烟缭绕。每家的院落就是一座小小的庄园,或聚友闲呷聊啖,或是吃花生米独酌,十足的情调,撩人羡慕。还见到浑身雪白的狐犬,真是美丽的动物,心情轻松悠哉起来。晚餐在溪边餐厅吃,有纳西族小伙子在弹琴高歌,刚上市的鶏棕是脆嫩、鲜甜。一家子很快把满桌子的菜一扫而光。 父亲饭后先回客栈休息,我们继续在古城中寻宝,不免俗得买东买西起来,大儿也心心念念问我要买什么送给因补课不能前来的侄子。直到最后儿子们向外婆和我高喊不要再被诱惑了,小侄女也走不动,坐在二哥肩头,我们才回到客栈。 想起去丽江之前,好友直说丽江什么好去,去年开会她去的,全是乱七八糟酒吧和卖劣质工艺品小店,没其它东东了,全然变了形状,只清早什么店没开时候去可以看看,原来居民早进城了。她说曾在丽江酒吧看好多稀奇古怪现状,哭恼,跳水,还有一个极时尚前卫女子和一个老乞丐激吻,后来她就干呕了,实在太恶心了。 也许有些人来是泡吧、冥思、走马观花,我们不同吧,有老有小,儿童不宜的不去,太乱太吵也不要,一家子不赶时间,不赶行程倒也发现这古城的几分美丽。 而更古朴宜人的还是第四天去的束河古镇。 第四天: 换房后,二哥一家带我大儿睡一大间(一双人床+两个单人床),可惜在大院门边,有个40多男人喝醉一直谈他感情问题,问别人理不理解他,唠叨没完,孩子们是玩累了睡得沈,哥嫂被迫听到快早上三点才昏沉沉睡去,气到不行。 早上,下雨了,最爱雨后的石板路,被冲刷得鉴可照人,我们还是在细雨中去了束河古镇,一路上执伞漫步,那山村古朴的秀蕴洋溢于心。这里背倚青山,面临田园阡陌;村中四处可见的泉水比丽江更是清洌甘爽,我们找了家茶楼悠闲的坐在古镇里,喝上一杯味道馨雅的普洱茶,这茶楼外写着『看书、聊天、发呆、做梦』,偷得浮生半日闲吧。大人吃着香喷喷烤番蕃,清脆小黄瓜;孩子们光开心雀跃玩磨玉米就磨一个多小时,叫着要打工;我和母亲顺便去看了九鼎龙潭及潭边清代建筑“三圣宫”。 中午去吃了东北饺子,当然是东北人来开的,符合父亲的北方口味,店外桥畔,河水喧哗,垂柳拂波,更有古朴民居,粉墙灰瓦,高低错落,一派“小桥流水”情调。 所以我们觉得丽江也许已变成越来越热闹的城市,但束河古镇还可以说是一个真正宁静的世外山村。 下午,孩子们留在车上玩,我和二哥陪父母亲去看四百年前壁画,木府别院被细雨洗刷透亮,来往游客又多是老外,院中有一大株桂花开得芬芳,我正陶醉,谁知天雨路滑摔了一跌,糗到不行也笑到不行。也发现纳西族历史好多是外国人在记录。 晚餐回到客栈附近『小忆厨栈』吃,茶树菇鶏、香辣虾、铁板牛柳、酱肉丝…..份量不大,但味道还不错,蕃茄炒蛋的蕃茄也好甜,孩子们还可以看看书,尤其大儿是书迷,抱着『傲慢与偏见』看不过瘾,借回客栈继续看。 晚上,父母和孩子们就留在客栈休息,我和二哥二嫂去看夜幕下的四方街及酒吧文化,人是比白天多出太多,熙攘的人流让人有些失落。而小河两边对歌的人巳是商家找来带动气氛和着游客的叫喊,到处是顶着民族头饰,盛装拉客进去喝酒的小女生,本想进去见识一下,但太吵吵闹闹已不适合我们,看看就作罢,还有一人端坐一店中摇头晃脑嚎歌,震耳欲聋,不仅与古城格调极不相陈,鬼哭狼嚎的歌着实让人受不了,真想把他扫下台。倒是河岸两边的串串红灯笼无视这一切,自得其乐在晚风中摇曵。 我晚风中回神想来,这里确实有好多人爱上此山,此水,此神韵,此份闲情,才想在这小河边开一小铺,自足则可。 可喜的是,我们又搬回后院,总算大家可以睡个安稳觉。 第五天: 我想丽江早已经很有名了,可石鼓镇却鲜为人知,我也第一次听到,因为细雨绵绵,原本要去骑马划船,改去石鼓镇和长江第一弯,二哥同学说来丽江而不来这儿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 听说长江到石鼓镇之前,与怒江和澜沧江这两条著名的大江,一起形成了“三江幷流”这地球上唯一的自然胜境;而在历尽千山万水后,到了石鼓镇,才出现了像模象样的第一弯。这弯之大,据说有270度。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大弯,才使得长江与其它两条江不一样,不是继续向南,而是倔强地扭头向北,硬是让长江在中国的境内汇进海洋。 细雨中的长江第一湾景色如画,江流开阔平缓,江边柳林如带,四周有层峦叠嶂的山脉绵延环抱。沿江两岸遍布的古迹、古渡,让我们仿若进入一条历史文化长廊,一种厚实感冲击我们。 而石鼓镇的一切都是朴实,自然,仿佛按照自己的规律生息着,更替着。这里空气清新,温湿潮润。寂静,但却充满着生机。镇上还有一座索吊桥,桥头各有一座颇有特色的门楼,有人在门楼拉古乐,也有小贩在卖些小东西,饰品。年代似乎久远,古色古香。两岸的垂柳依依,很有乡土气息。 镇上还有一座小亭,亭内竖放着一面石鼓。鼓面上刻有铭文,父亲很认真得阅读;在镇边的小山上屹立着一座红军渡江纪念碑。碑前有一尊雕塑,是一位红军与一位老艄公道别的情景。父亲也不示弱跟着我们一路爬上去,以此为背景留影纪念。 入境随俗我们大大小小在路边吃小吃,想不到大儿把整碗鸡豆凉粉吃光,小儿也欢天喜地举着他第一次见到的花面结满嫩瓜子向日葵,宝贝到一路带回大舅家,说也要给因补课不能前来的侄子看,这儿所看到的,比在丽江古城里的多了几份乡村的现实感。 下午回到丽江,二哥同学一家又带我们去吃当地的『平民饭』,不起眼的店面坐满了人,之前去街对面的厕所不仅没门,儿子还见到死老鼠,直呼恶心得想发抖,但当一群人围着坐,菜一直上,好吃的赞叹声也此起彼落,我见他们早忘了之前不快,大快朵颐起来。百合、鶏棕、各式山珍野味、煎炒煮炸,物美价廉,真的都是真正当地人才知的料理,才知的店。也许这才是丽江人生活另一面,真实面。 晚上我们谢过盛情的丽江朋友,带着对丽江一肚子的回味乘着飞机离开了。 (未完继续…..)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d4615590100098k23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