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长城游记

[游记]长城游记

2008-06-27    sina.com.cn

八达岭位于北京西北60公里处,东经116°65’,北纬40°25’,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中的一个山口。明代《长安客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八达岭长城位于昌平以北的群山之中,盘桓蜿蜒、气势磅礴,是万里长城中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又由于英国女王、美国总统、日本前首相等等要人的登临,成为万里长城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段。从青龙桥往北1公里,便是八达岭了。”八达”是四通八达的意思,也是交通中枢之意。它是古代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这里居高临下,地势险峻,两山夹峙,中通一径,设有一个不大的关城。长城则从关城峡谷侧依山就势,盘桓于山脊之上。

八达岭由于地形险要,守防非常严谨。这里的城墙平均高7.5米,墙的下脚宽约6.5米,顶上宽约5.8米,可容五马并骑,容士兵十行并进。城墙顶上靠里的一面设置宇墙;靠外的一侧设置垛口,约有1.7米高。垛口上有了望孔和射击洞。在城墙上隔不多远就有一座堡垒式的台子,建于山脊的高处,或建于城墙的转角,亦或筑于险要的地方,上层有垛口可以了望、射击、下层有券洞,可供住宿;从长城上向外眺望,远处还有零散的高台,这就是烽火台。台上原备有柴草、硫磺、硝石等物。如遇敌情,白天燃烟,叫”燧”,因内含狼粪,点燃的烟可直达云霄,俗称”狼烟”;夜间有敌情,则举火,叫”烽”。后人常用”狼烟遍地”、”烽火连天”,来比喻战争。长城沿线的大路边、山顶上,每隔十几里就有一座烽火台。这样,几千里的防线上,数小时之内便可得知敌情,形成一个完整的报警系统。

进入长城了,映入眼帘的是陈展于八达岭关城内登城入口处的马道旁的五尊铁炮。这就是当时的先进武器之一。其中最大一尊炮筒长2.85米,口径105毫米,射程达千米以上,威力甚大。炮身上刻有”敕赐神威大将军”字样,为明代崇祯十一年(1638)制造。该炮是1958年从八达岭东十余里的张堡地方运来的。另外四尊牛腿小炮,为1957年整修长城时的出土文物,同时还发掘出数百枚炮弹,均为明朝制品。据《武备志》记载:”古代以机发石,其机之木架,形如虎蹲。后来使用火炮,炮身短而粗大,以发开花弹者,名虎蹲炮,俗称田鸡炮”,由此可见当时武器情况之一斑。

登长城,就好象爬山一样,拾级而上,与登山不同之处在于,一路之上有城台、战台、敌台及烽火台。所谓城台,又称墙台。指稍高出长城墙顶,四周砌有堞墙、垛口、射洞等平台型建筑。此是古代士兵们的巡逻放哨之处,以及发生战争时进行据守防御的地方。例如八达岭关城门顶的平台,即为城台。敌台亦叫敌楼、碉堡,建筑于长城墙顶。一般为四方形或长方形,分上下两层。上层设有望口和射洞,并置有燃放烟火的信号设施;下层辟有券门、楼梯,可供士兵暂歇或存放武器之用,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设施之一。战台修筑于长城沿线的交通要道或地势险要之处,为碉堡式建筑,有一、二、三层之分,规模大小不一。内可储兵器、弹药及其他战略物资,作用大于敌楼。据明代刘效祖所著《四镇三关志》记载,在戚继光的规划和督办下,从山海关至北京的长城沿线,共筑敌台、战台一千二百座(原计划要建三千座)。当遇战争爆发之时,在敌台上可”从上临下,用火器、佛郎机、子母炮更番击打”,”器用尽以火炮代之”。一个战台一般需30人守台、30人守垛,分6伍,备火药300斤。此外,在战台上还存有神箭、铁棍,以及数以千计的大小石块,同时还储备一个月的口粮和用水等。这种”制作久而弥精,心思熟而愈巧”的战台设施,既可出击,又可据守,并可与长城上的城台、敌台(敌楼)等军事设施密切配合,以组成密集的火力网,大大地增强作战威力,有效地阻击敌骑进攻,在军事防御上起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战术作用。烽火台为一座座独立据守的碉堡,建筑于长城沿线两侧的险要之处或视野开阔的岗峦上,属长城防御工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每距五至十里筑一台,每个台上设有五个烽火墩,为供燃放烟火报警,传递军情的专用设施。如遇敌情,白天燃烟称”燧”,夜间点火叫”烽”。据说古时曾掺狼粪烧烟,其烟可直冲云天而不散,所以烽火台亦称”狼烟台”或烟墩之称。自明代成化二年(1466)起,燃放烟火还加硫磺、硝石助燃,同时还鸣炮为号,根据敌军的多少,对燃放号炮的数量也有明确规定。敌人百余人左右燃一烟、鸣一炮;五百人举放二烟二炮;千人以上放三烟三炮……只要一台燃放烟火,便逐台相传点燃,设于远处的指挥机构,就可以迅速得知敌情。这是古代行之有效的科学通讯方法。我国约在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周朝就已采用了。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298b557010008sc.html25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