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哈巴纪行 -------丽江篇 2001年11月18日夜里,我与几个朋友一起踏上了西征哈巴雪山的旅程。哈巴雪山,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海拔5396米,是云南省第四高峰,终年积雪覆盖,是一座很少有人登顶的雪山,与著名的玉龙雪山隔虎跳峡相望。 11月20日早上3点钟,我们一行六人到达了四川攀枝花市,随即转乘班车,在夜色中赶往距哈巴雪山最近的中转城市---丽江。在颠簸的车上迷糊了一阵子之后,天色已渐亮。这是我第一次到云南,觉得很新鲜,便睁大了眼睛看着窗外。这里的确和我们陕西不一样,这时候的陕西已进入冬季,树上没几片叶子了。而这里却象是秋季,树叶是黄黄的,金色的油菜花盛开着,加上路边一片片黄色的野花,田间地头村舍旁象篱笆一样的仙人掌,还有绿的芭蕉叶,这一切全映衬在湛蓝的天空之下,显得格外鲜艳、亮丽。虽然昨天在火车上有点感冒,今天有点不舒服,但在这样的美景前,我还是没有了一点倦意,心情很是舒畅,不禁哼起了小曲。九个小时的路程,让我把所能想起来的歌曲哼了个遍。 到达丽江已是下一点多,这恐怕是我今生最长见识的一天。我们按朋友的推荐,住进了丽江古城。这是一座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城镇。我们住的那家叫做古城国际青年旅舍,真的很巧,这家是全城最有个性的旅舍。 一进门,在象前廓一样的登记处,贴着一张类似“禁止吸烟”警示牌,不过烟卷画成了一位绅士模样,下面用中英文书写着“西装革者恕不接待”。真有意思,我以前只听说过衣衫不整不得入内的规定,这样的标语真的是头一次看到。好奇之余,我发现了这家 旅舍的简介。原来这就是有名的国际青年旅舍联盟(IYHE)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青年旅舍之一。主要的接待对象就是青年背包族,所在价钱很便宜,15 元每天,如果是是会员,则是10元每天。办完手续,服务员递过来六套床单被罩,这里一切都是自助的,床要自己铺,水要自己打,有自助洗衣房,自助厨房。进到院子里,才发现这是一间类似四合院的木质两层老房子。只有一个边是砖混结构,三层。院子中间是石板铺就的,摆满了花。有一个大树根,不加雕琢,做了桌子,旁边的几个小木桩做凳子,后来才知道,这样的桌椅在这里有好多。绕着院子的客房全是木结构的,每间房前都有一张竹桌,四张竹椅。整个院子木、石、竹混然天成,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屋檐下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更是增添了了小院的别致。而院里主人养的两只鸟和一只叫和尚,一只叫翠花的小狗则给这院里增添了更多活泼的气氛。院子里的阳光暖暖的,还有鸟语花香,这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 收拾完象学生宿舍一样房间,我在院子里到处转转,又发现许多新鲜之处,我们房间对面的台阶前,摆放了许多自行车,是用来出租给背包客们去游玩的。墙角有几只大木桶,上面用中英文书写着的类别,原来在这里垃圾是分类投放的。靠近门口有一个BBS留言板,上面贴满了各种条子,大多是寻找本店里旅友近期共同出游,也有发表游后感想的,还有各种当地旅游线路图。院子里还有一个酒吧,走进酒吧,里面的基本没有什么装饰,顶上吊了一些象草帽一样的东西,砖墙上张贴了一些照片,都是些云南风情,还有几只背包,看来是主人常用的,已经有些旧了。酒吧的设施大多是木质的,用两个书架将酒吧隔开,几张矮矮的木桌子,几条原木做的长条凳子。酒吧同时兼有公共电视室,网吧,图书杂志阅览室的功能。两部电视机,三台电脑,还有数不清的书籍杂志,大多是关 于地理与旅游的,象美国国家地理、时代杂志等在这里也看得到。酒吧后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河,你既可以坐在河边的桌子旁喝东西,也可以到河边洗衣服,这可是旅馆倡导的规则之一,既节省自来水,又有情趣。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酒吧里总是有人,或看书,或写日记,或聊天。这里只有上网和酒是收费的,当然可以随时进出酒吧。晚上人一般比较多,而店主往往会在这时候出来乘兴弹上几曲,他是一位高高瘦瘦的年轻人,据说以前也是漂泊四海的背包族,来到丽江后,被这里所吸引,决定不走了,办起了这家旅舍,并将远在江浙的母亲接来定居。店主是不折不扣的罗大佑迷,每晚只要有空,总会来上几曲罗大佑的老歌,而酒吧里大家都会跟着唱起来。这里没什么灯光,只有每只桌子上的一盏台灯,在昏黄的灯光下,飘荡着一曲曲老歌,气氛温馨而浪漫。我发现,这些背包族们都喜欢老歌,不知他们是否在寻找老歌中的什么东西,才决定背起背包,去四海飘游。 旅馆里只有两个服务员,都是摩梭族女孩。大的22岁,显得成熟沉稳,小的只有19岁,却是活泼调皮。因为她们是神秘的摩梭族的关系,我与她们多聊了几句。随着时代的发展,摩梭族的传统也在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她们可以出来打工,也可以不必去走婚。小一点的女孩告诉我她叫王二车娜姆,王是她母亲的姓。当我问及她的父亲时,她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告诉我,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告诉她谁是她的父亲。父亲经常来她家,还给她和姐妹们买东西,帮母亲干点活。以前很少在她家住,但现在,却常常住在她家。我觉得摩梭族孩子缺少父爱,我们从小在父母亲的爱护下生活,而她们却是单亲家庭。但她却说汉族人缺少舅爱,她们从小在母亲和舅舅的呵护下生活。的确,这是另一种我们所不能理解的生活方 式。她还告诉我,她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母亲只记得她出生的月份。我很惊讶,在我们汉人眼里,孩子不记得母亲的生日是很常见的,可母亲不记得孩子生日的就不可能有。她还说,虽然她很想嫁给一个汉人,但是她清楚,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出来打几年工后,最终还是要回到摩梭湖边的,她无法想象自己回去后的生活。我不知该怎样安慰她,唯有祝她每年的那个月都快快乐乐的,如同每天都过生日,我还答应她,以后每年的那个月,都会寄生日贺卡给她。 旅馆在这个季节虽然不是天天客满,但也还是有很多人入住。 甚至有一部分长住户。我们隔壁就住着一位苏州姑娘,已经住了十几天,每天一个人出去游玩,买了很多当地风格的衣物,穿戴在身上还蛮有味道的。她说,这趟出来十几天了,目前的工作肯定是保不住了。她说也无所谓,回去再找呗,关键是这趟出来玩得开心。我想起在来时的火车上,我们曾遇到了一位叫千贺和乃的日本姑娘,她也是一个人来中国旅游,在只有七天假期的公司,那份工作已经“Finished”,她这样形容道。还有一位成都女孩说得好,在丽江这地方,有没有钱无所谓,只要有时间就行,这里真是享受生活的好地方。但是,同样的,这里也有几个日本小伙子住了很久,他们与人交往不多,即使他们几个这间也不太来往。从别人口中得知,他们在日本属于那种问题青年,来中国很久了,不知道要做什么,对以后也没有什么打算,每天就住在古城里,无所事事,户照、签证全过期了也漠不关心。 在丽江,我们休整了两天,领略了丽江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也充分了解了这家令我这关中人大开眼界的古城国际青年旅馆。随即,我们该出发去此行的目的地---哈巴雪山了。 2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