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方山游记(2) |
[游记]上方山游记(2) |
2008-06-10 sina.com.cn |
云水洞座落于上方山的半山腰,据工作人员介绍此洞发现于1906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洞的前方是一座建于北魏年间的古庙——大悲庵,庵内供奉着一尊菩萨。听说那部老电影《古刹钟声〉就是在此地实景拍摄的,如今庵内仍有僧人主持,香火不断。 大悲庵殿后就是大名鼎鼎的云水洞,以往数十年观看此洞靠的都是灯球火把,由于烟熏火燎对景观破坏太大,用上电距今也就是十几年的事。如今为了方便游客保证安全,凡过道之处都配有壁灯,光线虽不太亮,只有注意点,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进洞后首先要经过一段二三十米的巷道,听工作人员讲,以前进洞要比现在困难得多,由于洞口十分狭窄,仅低头弯腰就要十几次,经过多年的整修才形成现在便利的通道。在通道中有一尊重要的壁雕石刻,称之为大悲佛母,是考证云水洞发掘年代的重要实证。 沿着通道蜿蜒前行数十米,随着参观人群不约而同的一声惊叹,你的眼前就会突然一亮,啊!真是太美了!一个高约五十多米,宽也有百十来丈的硕大溶洞会惊现在你的眼前。在五颜六色彩灯的照射下,各种石花,石幔,多姿多彩,美伦美焕。有的如瀑布垂帘;有的似玉女飞仙;有的像听禅的智者;有的更象各种奇花异草,争奇斗艳,使人好像有一下坠入仙境的感觉。 大厅中央供奉的是三尊洁白如玉的巨佛,虽都是人为雕刻的作品,但在这种场合绝对称得上是佛洞合一,情景交融。不仅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嫌,反而更烘托了洞府内那种神秘莫测的气氛,凭添了些许的祥和与庄重。 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还获知,洞顶由于石灰岩在水的作用下积淀成一簇簇石花,远远的望去就像一朵朵祥云,加之洞内常年滴水不断,就有了云水洞的称谓。 穿过第一层溶洞再往下走,不远就是第二层溶洞,这个洞比起第一个是只大不小。刚一入洞保准所有的眼球都会被那根擎天巨柱所牢牢吸引住,这就是那根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石灰岩巨笋。据说这根高达38米的巨笋,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现在仍以每年一两毫米的速度在增长,所以也称之为活笋。目前笋尖举洞顶只有一米多,据推算照这样的速度增长,少说也要一,两万年才能与洞顶连上。 在这根巨笋的旁边还有一根粗细与这根差不多,但已断为三截的石笋散落在周边。推测石笋可能是长歪了经不住重压,毁于几十万年前的一次地震。就在大家赞叹不已的时候,我们又步入了第三层洞窟。 这层洞窟最让人称奇的是,洞顶那浑然天成的阴阳卧鱼,就是八卦图中那个黑白交融的阴阳卧鱼图,只不过八卦太极图是人工绘制的,而洞顶是由两种不同颜色的岩石天然而形成的。 就在人们纷纷称奇的同时,陡然间“阴阳界”三个大字会惊现你的眼前,一下就把你从朗朗乾坤的阳间引向了阴森恐怖的冥冥阴界,。说来也怪,或许是此时离洞口已经够深够远,还未跨入阴阳界门口,那种阴风徐徐,寒气逼人的感觉就会从脚底由下至上向你袭来。加之在洞中辅以佛教传说中的“生死轮回”“十八层地狱”等人物塑像,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那真是判官严厉;小鬼狰狞;油炸火烤,刀劈斧剁,各种酷刑场面阴森恐怖,毛骨悚然。加之绿色冷光的渲染更是令人不寒而栗。 穿过所谓的地狱,第五层洞窟是个不大的溶洞。这个溶洞最奇妙之处在于地表有一个被称之为“老翁看瓜”的溶洞奇观。“老翁”看上去憨态可鞠,“瓜地里的西瓜”大小不一连成一片。令人叫绝的是只要导游将手电筒的灯光集中照在“瓜”面上,那些不起眼的“瓜”照哪个哪个就会变得晶莹剔透,珠光宝气,勾的人立刻就会产生非分之想——。 到了第六层溶洞,是现今云水洞对外开放的最低一层,据说此洞共发现有十三层,通往第七层的洞口在地震中坍塌堵住了通道,为了保证安全如今只开放了六个溶洞,在我看来这第六窟洞才是最精彩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7ad6701009j04.html31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