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十三陵游记 |
[游记]十三陵游记 |
2007-07-25 sina.com.cn |
十三陵游记 前言:十一长假,原本并无安排;偶然间提起十三陵,本宿舍舍长兴趣盎然,于是乎决定 一、在路上:北京--〉昌平 一大清早,七点钟我就历史性地早起,接着看了看QQ宠物,给他买了点食物,宿舍长也慢吞吞爬起来,在一片寒冷中瑟瑟索索地洗漱完毕,于是背上背包,带上水壶和几包饼干,就出发了。燕园的早晨宁静安详,只有几个步履重重的学生穿忙,这幅场景,我已经两年未见了,颇有感慨。我们去领了钱,宿舍长加了手机卡,于是一路从东门出去,路上遇到不少到理教自习的女生,自是惭愧不已。到了东门外,发现车站已移走,于是步行到下一站,等待834的到来。千呼万唤始出来,大约8点钟,终于登上了834开往德胜门的公交车,一路颠簸,8点半终于到了德胜门。德胜门果真是一道门,仿佛宏伟的城池,四面环绕,我是第一次看到。下车后,去找919的快车,谁知颇费一番周折。先是下车处即有一辆919,但一问,竟然不到政法大学,于是沿着德胜门绕过去,又在一个宽敞的庭院内看到一排919,再一问,还是不到政法大学。无奈之下,转悠了半天,最后终于决定继续向前走,就在前方有另外一个车站,一辆919明确标着:开往昌平、政法大学。于是就急急忙忙上车,找了两个位子坐下来。这种车宽敞明亮,有空调,座椅也很舒服,有点从北京的破烂公交回到海口共速达的味道。出乎我意料的是,车票只有4块钱一人,宿舍长帮我付了。 一路上沿着二环向外开,一直到拐上八达岭高速公路,我从车窗外第一次看到了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车开得很稳,于是我开始犯困,趴在前面的椅子靠背上迷迷糊糊睡了半个小时,再一睁开眼,已经是到沙河了。高速公路上都是一样的我叫不出名字的树,一字排开,严肃地板着脸。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入昌平区,看着外面大楼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我跟宿舍长说了一句:原来昌平还是有人住的呀。感觉昌平更像澄迈,小小的几条街道,政府部门都集中在那条街上,蹬三轮的、卖玉米的、开黑车的,什么样的都齐全了。到政法大学站下车后,还没来得及弄清政法大学在哪个为止,就开始等到定陵的314。 在车站等车的时候,不时有开黑车的过来问我们:“去哪?给你们送过去!”宿舍长没理他们,倒是悄悄的说了一句:我要坐的是黑车,你的是么?幸亏没有等多久,314就来了。跟在一群人后面挤,挤上了破烂的老爷车,幸好车票也不贵,就一块五。开出昌平后,路边慢慢呈现出农村的景象,玉米地、苹果树、柿子林、山楂树,都一一从我们眼前掠过。我是很惊奇地看到无数红红绿绿的苹果悬在空中,又很惊奇看到山楂原来是长在树上的,算是大开眼界了。逐渐地,车开始开进大山里,我们才从车窗内看到,原来十三陵,就全部建在天寿山脚下,零零星星地分布着。“托体同山阿”,青山绿柏,绵延百年,不愧是殚精竭虑的安排。一路上看到许多远处的陵墓,但据说都没有开发,只能远观;定陵(即万历帝之陵)和长陵是两个已开发的,长陵最远,因而我们决定先在定陵下车,再去长陵游览顺带等车返程。 二、定陵所闻:地狱般的坟墓 到定陵后,发现我们就在山脚下。远远看去,只看到一个高高的亭阁,矗立在半山腰,三三两两的游人,正往上攀登。去问了门票,学生35元一张,宿舍长犹豫要不要买,于是我决定出钱买两张。从售票处往里走,第一眼见到一座小桥,浑身洁白似由大理石铸成,上面写着:白石桥。故意从小桥走过,就到了定陵入口的大广场。最搞笑的是广场两边的花团,形成了八个字,左边是:与时俱进,右边是:共创和谐。我们感叹:明朝皇帝死了几百年还是得保鲜阿,我还专门把这八个字录了下来。从竖立着“世界文化遗产、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子的门口进去,一块大石碑挡住我们的去路。这块石碑大约4米多高,由一只长相奇怪的动物(似为乌龟)驮着,最关键的是碑上空无一字,为“无字碑”。旁边的解说说这是“神功圣德碑”,以记叙皇帝在位的丰功伟绩,但明朝皇帝,都没有在碑上题字,后人更不敢题之,于是成为“无字碑”,有“大功不能言”之意。那只动物的头和尾巴都光溜溜的,不少游人抚摸它,仿佛寄寓着一种神圣的期盼,于是我们俩也去摸了。 绕过无字碑,便是十多级的台阶,我们和几个老外拾级而上,看到“地下宫殿”几个字已经在我们眼前了。上了台阶后,穿过一个“灵门”,后来听说过此门时可以许愿,才后悔当时自己心里没想着什么好愿望,遗憾了。本想直接登上宫殿,但发现左右两边都有陈列馆,于是决定进去一探究竟。左边的陈列馆里,是从万历帝陵中出土的金冠、金丝、墓碑、黄金白银和玉玺等,一一拍照留念;右边的陈列馆内,都是衣物和绸缎,金光灿灿,寒气逼人。从陈列馆里出来,肚子都饿了,就在旁边的石凳上休息,打开背包吃了一点食物。稍事休息几分钟后,决定去看地下宫殿。按照指定路线,绕了一个大圈子,通过安全检查,终于到了地下宫殿的门口。从门口望下去,灯光晦暗、悠悠似地狱般,六七层的台阶,盘旋回转,令人窒息。幸好人很多,我们跟随着大流,沿着楼梯一步一步往下走,回旋了六七层,最后终于来到地下,一个地狱暗堡式的入口。几盏昏黄的灯挂在头部上方,似亮不亮如死人眼般,入口是个囚笼型,感觉像是走进了地下煤矿。进去的地方叫左室,囚笼的高度一下高起来,屋顶至少有20米高,四面都是墙,只剩一个出口。左室的正中间,摆放着棺床,是一块硕大的洁白大理石,大约长达30米,宽有5米左右,高约20厘米。上面据说是放置万历皇帝和两个皇后的棺材的地方。宽大的棺床上,全部密密麻麻的都是人民币,人们纷纷往里面扔钱,以求皇帝之灵保佑。一大团一大团的纸币,还有零零星星的硬币,布满整个棺床,都是1毛2毛者居多,也有1块、5块和50的,我们也各自扔了1毛钱,1块零钱要留着坐车呢。 看完左室的棺床,只有一个出口,直接通向正室,正室的宽敞度不比棺床,只一字排开摆放着三副座椅。第一副是万历帝座椅,汉白玉铸成,雕龙刻凤、香熏缭绕,威武异常。第二幅和第三副是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的座位,一样的威武不凡,只是规格上似乎稍小一点,花纹和装饰也不一样。正室后面是后室,里面摆放着的,是全部的棺材,按出土时的规格和模样复制过来的。总计将近三十个大红棺材,制作精美、雕龙刻凤、用材考究,还配有大锁和开关,正中间是高大威武的万历帝的棺材,最为宏大。大约高有2米多,长3米多,宽1米多,我们都不比它高。棺材上方悬挂一条横幅,雄劲的毛笔字写着:大行皇帝梓宫。它的两边,分别是两个皇后的棺材,高度稍小,也各自悬挂着毛笔字写成的:大行孝端皇后梓宫,大行孝靖皇后梓宫,盛气凌人。两边各自散开26个小棺材,有方的、长的,据说全部为陪葬。从后室出来,穿过正室,就到了前室,前室并无内容,只是有一个很别致的门,似乎象征着什么含义,来不及深究,就随着大流往上走,出了地下宫殿。出来后即面对着远处看到的高高的亭阁,登高望远,大好风景尽收眼底,远处群山连绵,陵墓星星点点,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亭阁里,只有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大字:神宗贤皇帝之灵。我们从亭阁下去, 沿原路出去,打算前往长陵。 三、山间:虫叫风声 出去后,我们试图往前走,但前方无路,往后走,又退回定陵。转了两圈之后,我想起看过地图上的标志,定陵应该先退回去,才能到长陵。于是我们决定沿着公路走回去,走了大约1公里,终于发现路牌:前往长陵。于是拐弯,继续沿着不宽的道路走,两边都是农田和柿子林,凉风习习,远处群山如黛,感叹北京也有清静和安详的好去处。走了大约1.5公里,终于到达长陵,远远望去与定陵并无二异,门票要22元,于是决定不进去看,在外面拍了一下风景,就开始沿着公路,往山里面去。到了长陵路口,决定向左走,入山的方向。拐下去的山路开始坑洼起来,两边杂草丛生,人烟罕至。走了大约1个小时,终于看到前方有一个乡村,名为:长陵村。这是一个很小的村落,只看到一条稍微像样的公路,零零星星有几个人在走,都以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们。我们沿着村里的小路走过去,走过了长陵镇卫生院、工商所、养老院,开始拐向上山的路。山路上人更少了,车也很难看见,往往走了10多分钟没有任何动静,只听见两边的玉米地,随风吹动沙沙作响。我们俩背着书包,在这条没有人的路上晃荡,只见群山渐行渐近,山顶上的电缆,也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走了足足一个多小时,终于在前方看到了汉白玉石桥,我猜应该是另外一个陵墓。果不其然,走过去一看,又是高高大大的无字碑,后面是一个宏伟异常的门口,没有开放,只有门口立着两块石碑尤其引人注目:世界文化遗产—永陵,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陵。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十三陵之首,永乐大帝之陵。我们在永陵门口看到四五个人,都是开车或者骑摩托车前来游览的,他们看到我们,似乎都很惊讶。在永陵门口转悠了一圈,我们从右边绕过去,打算绕到山腰上。这一段路,全部是在农田中穿过。辣椒田、密不透风的柿子林、高高的玉米地,我们在田坎上穿行,周围空无一人,山野上只听见各种奇怪的动物的叫声。我们凭着大概的方向感,转了七八个弯之后,终于来到一条公路上。公路前方是另外一个陵墓,原来是德陵。德陵门口破败不堪,似已年久失修,门板上的油漆已脱落,只有几把大锁把木门栓住。身前功名万千,孰知深厚荣华?德陵,竟然抛弃荒郊野外无人问。我们在德陵门口稍事休息,吃了八宝粥,收拾起垃圾,绕道到德陵后面的山路。 山路上一开始还有修路的民工,走了大约20分钟后,荒芜人烟,寂静得令人窒息,只看到一顶白色的帐篷。再往山里走,只看见一间小屋,屋里有一只狗,却没有任何人。我们还没有明白过来怎么回事,继续往前走,企图爬上山。我们爬到山腰的时候,忽然发现前方有白鸦鸦的一片,隐现在青山绿草中,怀疑是陵墓,于是决定去看。当我们踏上10多米高的白色台阶,登上那里的时候,一下子惊呆了:原来这里密密麻麻的,都是私人墓碑,上面刻着各种人的名字,还有各色遗物香火贡品等。我们惊愕之余,立刻下山,同时深感得罪,一路上不停祈祷上帝保佑,我们两个误闯领地,实属无知者无罪,云云。这时候我们才明白,原来那间小屋是守墓人的小屋,那顶帐篷,也许也是守墓人所住,怪不得此处荒无人烟,原来是墓地。 从墓地下山,我们绕了另外一条路,在德陵后面转了整整一个圈,踏草破荆,我一路上担惊受怕,就怕有蛇阿什么的忽然出没,宿舍长倒是满不在乎,一心只往前走。出了德陵,我本想绕原路回去,结果宿舍长一再坚持不能走远路,于是换走新路,沿另外一条不知道引向哪里的小路走啊走,走到了夕阳西沉,又到了一个村落,原来叫“德陵村”。此村更小,只有一条小路经过,我们从村口拐到村尾,也只花了十多分钟。村里都是些老人孩子,门外挂着玉米棒子,菜地里还种着青菜,看着我们两个风尘仆仆的学生似乎很惊讶。村尾有两条分叉,我坚持走右边,宿舍长不同意,但最后还是我硬要走右边,结果沿着这条路走了很久,本以为走错了,最后却奇迹般绕回了德陵路口。于是我大松一口气:终于没有迷路,可以顺利回学校了。我们于是在夕阳已经开始下沉的时候,开始往回赶;宿舍长还想穿越另外一个村庄去看景陵,但我左脚受伤,归心似箭,坚决不从。 于是赶回长陵,在长陵等了半个小时的车,终于登上回昌平的破公交。谁知好事多磨,一路上多次堵车,最严重的一次20分钟没有任何移动,总共才17公里的路,走了1个多小时才回到。回到昌平车站,我们又饿又困,只想着回学校,根本没有心思去找政法大学在哪里。折腾了一番之后,终于在晚上将近7点回到德胜门。于是继续绕圈,绕了半天,等了半天,终于盼到了834,一路站着回到北大,忽然觉得北大好亲切。累死累活的回来了,北大至少还是个歇脚的地方。在campus随便吃了点东西,一瘸一拐地回到宿舍,累了一天的旅程,终于算是圆满结束了。 后记:这次游览,可能我大学里走路最多的一次了。军训的时候徒步往返也不过22公里,而这次,我们大约估算走过的路途不止30公里,相当于从老城回金江了。想想自己一个文弱书生,也能够坚持下来,能够自己穿过乡村走过农田去探究隐藏在山腰的十三陵,实在有点出乎意料。不过转念一想,也很正常,我们都是农村出身,小时候上学不一样天天走路六七公里?也许现在是我们堕落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d2864dc01000a0b43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