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春祭十三陵

[游记]春祭十三陵

2008-05-22    sina.com.cn

2008年 4月 1日 周二 晨小雨 转阴 无风

按常例,我们几位山友,应定约周三,集体走山。但新识老山人秀春女士,讲可导游我们一日走全十三陵。此意引文忠夫人兴趣,欲同行尽兴。因其周二有闲,故集体走山变今日成行。

晨八点,昌平东关集结,此行有:玉华等三位女士、文忠、兰山、及版主,姚、左二兄因事未能成行。从秀春女士乘314路车,至胡庄下车,一路西行,首趋思陵,开始了十三陵的游历。行四十余分钟,经悼陵监,至思陵。所见思陵,简陋破败,煞是诧异。后询守陵人,方晓此陵主,就是那位赴国难于景山树上的崇祯帝,就不言而喻了。倒是思陵西侧的几棵古松,身姿沧桑古朴,似忠于职守的大内侍卫,毅立着数百年,为这位倒运的皇帝,守望着风云莫测的岁月。此陵在明皇陵的整个陵区的西南一隅,陵与陵之间相距最远的陵,由此推想:这位把大明社稷了结的皇帝,恐怕无颜在另一个世界,与祖辈相见,故将自己坟茔,羞愧地远置在陵区的边缘。

未停步,即寻向下一个目标—万娘坟。途中,女士们在田间地垄,寻到了嫩绿的新鲜荠菜,兴奋地采挖起来。这才叫:踏春挖野菜,看春采春有实惠。

前行三十分钟,至一高大围墙围起的,似古营房处。询村人,得知万娘坟就在古营房的西墙外。绕墙走到西墙外,只见一个椭圆弧状的墙,围起一个十亩地左右的一方坟场。正中笼起一个似坟的土堆,比百姓的坟堆大不了哪去,真是寒酸之极。你绝想不到,这坟下遮蔽着的是一群,曾被皇帝宠幸过的妃子们。只有坟前立着的一块两米高石碑,其碑顶明显雕刻着的两只展翅凤凰,才说明这座坟茔的主人身份。望着这片已被果农,植满果树的坟圈,不由你不体会到,皇宫深处皇妃们争宠的惨烈。由此看唐朝的武则天,满清的慈禧,她们能在身后留下不亚于皇帝的陵寝,那真是应该历史留名的女强人。

离开万娘坟,沿一条崭新的乡级柏油路,向北行近百米,就至京张公路。只见公路上,货运的超长拖挂卡车,一辆紧随一辆,蜿蜒不见首尾,真如一条钢铁巨龙,逶迤而出峡谷,腾入京城。早年间,看过一部美国影片《车队》,在我国仅有“解放”“东风”卡车时,首见影片中的长似巡洋舰般卡车,甚为不解和惊诧。而今眼前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巡洋舰般卡车,无论从外形,还是数量上,那都远远超过美国影片《车队》中的车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国泰民安的物质基础,这就是国库丰盈的经济来源,这就是千万百姓的物资保障。鉴此,面对一脸倦色的卡车驾驶员们,打心底产生一种敬意,真想上前,道一声:辛苦了,北京感谢你们!

沿京张公路走两千米,就是“燕子口”。谷口立有标志性门柱,路右侧的方柱顶端,塑立一对活泼的雨燕,相对的立柱上是一只卧燕,很是养眼。自此进入山谷后,沐浴着清爽怡人的气息,众人在行走十余里地的疲劳后,还是兴致勃勃。绕过一道山弯,即是新建“燕子口”民俗旅游村。恰遇一家新开张的民俗小饭馆,新掌柜,欣然欢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进入免费入座饮用茶水。山民的热情淳朴,使我们决定在此午餐。见此文的山友,若走到“燕子口”时,不妨到此用餐:几味小炒菜很是味,啤酒仅两元,一大盆面疙瘩汤,别的地方最少五元钱,这儿的老板只收三元,我们一高兴,喝干两盆。

餐后,翻过“燕子口”隘口,向下即可遥见康陵,其处山势大别与思陵,真是一方风水宝地。陵前开阔一马平川,陵后依傍巍峰耸立,陵侧山涧水曾环绕。康陵维护尚好,不似思陵门户残败,陵门完好,大门仅闭。与守陵人套磁后,尚得推开厚重的陵门,进入抢拍了一张陵墓的正面大全景。康陵民俗旅游村已成规模,整体环境洁净规范,村民热情淳厚,以“春饼”宴的特色民俗饮食,以待四方来宾。细赏周边的秀美山色,当成我们再来此乡的由头吧!

循田垄向北,摸向地处十三陵最北端的泰陵。离开康陵不远,就望见泰陵高耸的宝顶,与其相隔一条沟渠。公路是顺渠向南,绕趋至泰陵。我们想抢时间,就抄小路,过沟渠,攀一覆满生活垃圾的斜坡,艰难地进入泰陵村,穿村即到泰陵前。泰陵各色建筑尺寸,均大于前两个陵。看来明朝,不似满清,没有严格的,所谓的祖制,适当政皇帝的爱好,及财力,随意而为。联想曾到过的景陵,因宣宗帝崇尚节俭,其陵甚是简陋寒酸。随后到的庆陵,其陵主好大奢侈,虽国库不丰,但建自己的阴宅,甚是耗糜,所见现存陵寝,不亚于他的先辈成祖帝。

鉴于我们首次走如此长的山路,除可称“山侠”的秀清女士外,都感身体不适,随放弃原计划,直趋长陵314路车总站,返城。此行虽没按计划游历十三个陵,但确实清晰了十三陵的全貌,可以讲不虚此行。现附十三陵简介于后,供山友们方便借鉴。

2008-4-3特纪:本博客,蒙四海客友光顾,在仅两周时间里,今天首次迎来过千的访友。本版主,在此小打一躬,说声:谢了!

举世闻名的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封建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山麓。据京城约五十公里,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这里自永乐七年
(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世系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开始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然后又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危险!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沿途看到的石牌坊,就是陵区的标志,是嘉靖年间制造的。这个牌坊是5间6柱11楼,高有14米,宽达到了28.86米,是现在国内保存下来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上边的图案装饰也都是云龙图案,反映了皇家建筑的特点。大宫门就是陵墓区的正门儿,也叫大红门。门是南向的,分三洞,在这个门里边就是陵墓区。在门两侧都有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因为当时规定这些人进入陵区都是要步行,否则可是要治罪的。而且这里也是禁区,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随便进入的地方,严重的是要被斩首的。而进了这个门儿,也就走进了贯穿陵园南北,能够直接通到长陵陵门的神道,明朝的神道,也是我国历代修建的帝王陵中神道最长的,其实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皇帝灵魂通过的地方,全长有7公里。前边有一个碑亭。这个碑亭是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里边有赑屃驮着巨碑,这个就是长陵的神功颂德碑,正式建立于1435年,正面就是永乐皇帝的长子朱高炽写的颂德碑文,有3000多字,而背面则是在乾隆五十年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里边详细记录了陵墓的破损情况。碑身的东面是清政府修缮陵墓的花费,西侧则是在嘉庆九年论述明王朝灭亡的原因。继续沿着神道行走,会发现在神路两侧,都有很多石雕。其实这里一共有36座石雕,叫做石像生。紧挨着碑亭后边的是两根石望柱,接下来就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各有四匹,按照先卧后立的顺序排列。然后是武臣、文臣和勋臣各有四人。修建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所以体积都非常大,雕刻的都非常精细。而且这些也都象征着皇帝在生前可以得到尊崇,到了死后也是同样得到尊崇。,各方神圣和文武百官还是要为我独尊。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248e24010097hy.html31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