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日,明十三陵

[游记]周日,明十三陵

2008-05-22    live.com

周日,明十三陵

一小时后,一行人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旅游团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安排了午餐。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进了餐厅,确切的说是食堂的地方用餐。大家十人一桌,渐渐五桌人都陆续到位。游客们素不相识,坐在一起总觉得有些别扭,何况情况都不了解,大家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非常之不卫生。我和bf稍稍的抗议了一会,但是等菜都端上来了以后,还是抵不住饥饿感,把调羹和筷子在热茶里洗了又洗以后终于下了第一筷。吃了点填填肚子,我们就离席等着导游的到来。

半小时后,导游才姗姗来迟。我们跟着她,先来到了十三陵的沙盘展示区,听里面一位地导讲解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分布情况。几分钟的讲解后,地导又带我们进了一个展示区兼加工厂,说是昌平区特产冰种玉,带我们过来参观一下。

玉确是冰清玉洁,展区的作品也格外晶莹剔透,可后来安排的购物和品尝果脯,才让我们恍然大悟,这一切,只是旅游购物。原来优雅的玉石,在营业员喋喋不休的推销中,慢慢失去了原来的光华。昂贵的价格,所谓的国营企业的招牌,导游在旁边的一唱一和,总是会让你产生些许怀疑,这里的玉值得你掏空口袋么?我和bf本来准备买一只貔貅挂件,可她们开价就三千五百,还没等我们下定决心,导游和其他的营业员都围了上来,几人你一句我一句,过分的热情把我们吓得赶紧逃出她们的包围圈。最后我们还是带了些果脯回家,准备回去孝敬馋嘴的同事。

说了半天,似乎还是没有扯到十三陵,不是我不说,而是此时,我们还没有开始十三陵的游程。

等我们购物告一段落,车才缓缓启动,没一会,就到了景区。下车后,从停车场远远可以望到十三陵景区那茂密的松柏,隐约还透出些飞檐走壁。

为何选址此处,以及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为何此处只有十三位皇帝等等,我们已经听导游在车上讲解过两遍,在此我就不细说了,省得铺开了收不回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搜一下相关介绍,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大段的说明。参观这个地方,一定要积累些历史底蕴,不然进去后基本是看不明白的,特别是自助游的朋友,没有导游在你耳边唠叨定会觉得此处毫无吸引力。

凉风徐徐吹来,我们慢步在苍翠的松柏树下,走在汉白玉铺就的长长大道到上,不禁在今天,缅怀历史,透视过去。心中无限唏嘘,明长陵,见证着一段历史。沧桑的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从1409年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二百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四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长陵、定陵和昭陵。旅游团安排我们参观的就是地下宫殿保存最完整的定陵。

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万历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为人贪婪懒惰,光建造自己的陵地,就花费了800万两白银,用了六年时间,建了工程质量最好的定陵。建造完成后他居然因为陵寝修建的非常满意,而在地宫当中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真是一位让人哭笑不得的皇帝。不仅如此,在他在位的48年当中,竟然有28年不理朝政,导致国家处于瘫痪状态。后人评论,其实明朝灭亡的命运,在万历皇帝朱翊钧时就已经成为定局了。

他有两位皇后,其实在开始的时候孝靖皇后身份低下,可是与他有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一月天子”朱常洛,母以子贵,她就被封为贵妃。但是她比朱翊钧早死了九年,并没有葬在定陵里,直到后来追封她为太皇太后的时候,才与万历皇帝朱翊钧,孝端皇后共同葬入陵寝。朱翊钧的另一个皇后孝端与他没有孩子,在她去世后不到百日,朱翊钧也去世了,所以他们是同日葬入定陵的。

一进入定陵陵区,我们首先看到了一个碑亭,里边就是神功圣德碑,也称为无字碑。碑顶有云龙交盘,下端雕有海水纹的图案,碑座也是龙九子之一赑屃。在十三陵中,除了长陵以外,其他的陵碑都没有字。这是因为原来在献景裕茂泰康六个陵门前没有碑亭,当然也就没有碑文一说,可是后来这六个碑亭相继建成,碑文理应有当时的嘉靖皇帝撰写,可是他忙于炼丹成仙,根本没工夫理会,所以导致六个碑空空如也。在永陵之后的陵墓,因为祖宗的墓碑上都没有写字,所以怕冒犯祖先,也都没有撰写碑文,这样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景象。定陵的这个碑背面有一个满月型的痕迹,所以俗称月亮碑,传说它还有灵性,能随月亮阴晴圆缺而发光,可是后来陵园着火,就失去了灵性。

过了碑亭,我们看到了两座高石台基就是定陵陵恩门和陵恩殿的遗址。这里原来也叫享殿,它是举行祭祀典礼的地方,当时面阔七间,清兵入关的时候曾经遭到破坏,到了乾隆年间,对这里进行了修复,但是后来又遭到了破坏。

在往前走,我们看到了一个陈列室,这里陈列展出的都是定陵的出土文物,是在地宫挖掘之后兴建的。展室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侧主要陈列地宫出土的万历皇帝的随葬品,北侧则是两位太后的随葬品,都非常精美,使我们一饱眼福。

从陈列室出来,前方矗立着一座建筑,它就是明楼,也是定陵陵墓的标志。明楼为石结构建筑,是定陵地面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始终没有遭到破坏。在明楼黄色琉璃瓦顶上,镶有一块高大的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在明楼内的碑额上篆有大名二字,而碑身上则刻有神宗显皇帝之陵七个大字。它与宝城相连。宝城是一道用城砖垒起的圆形大墙,墙上有垛口,城墙高7.5米,上厚下薄,周长800米,在它围绕的中间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大土丘,其实就是皇陵的坟头,叫做宝顶。

绕着明楼转了一圈,我们就从左侧的通道走入地宫。

定陵地宫的挖掘工作是从1956年5月开始的,在1958年结束。最开始,工作人员是发现了宝城西南侧墙上露出了一处券门,于是就正对着券门开了第一条探沟,到了底部发现了用城砖砌成的隧道。在三个月以后,沿着隧道的方向在明楼西面开了第二条探沟,在这条探沟的挖掘过程中,碰到了刻有“此时至今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石碑,从而得到了关于打开地宫的正确方向。工作人员沿着这个方向,又开了第三条探沟,最终找到了石隧道,并且发现了金刚墙,打开金刚墙,里边有一个方形的石券室,在西侧正中有两扇汉白玉的石门,从里边顶着“自来石”,而工作人员只用了铁丝和木板,不到五分钟,就将沉睡了337年的定陵地宫打开了。

地宫深度是27米,总面积达到了1195平方米,整个建筑的用料都是砖石,可以说是地下的无梁殿,礼制上是仿明堂的“九重法宫制”,分为前中后左右五个殿堂由七扇汉白玉门连接,最大的一扇高3.3米,宽1.7米,重达4吨,看上去很笨重,其实设计非常的合理。石门的重心偏向门轴,所以开关自如;门扇上横着设有防止倒塌的青铜扇管,重量大约是10吨;在门正面雕刻有乳状门钉和衔环铺首,背面与之相对应的地方有一个凸起的部分,关门以后,自来石就承托在这里。

在地宫前殿和左右两个配殿中没有任何的陈设。而中殿高7.2米,宽6米,地面是金砖铺地,据记载,这种砖会越擦越亮的。殿中陈设有汉白玉石宝座,它的样式和皇帝生前宝座是一样的,在前边也就是孝靖和孝端皇后的宝座雕有凤头,而万历皇帝的宝座靠背和扶手都雕有龙头。原来宝座的陈列是呈品字形的,后来为了方便游人参观,才改变了陈设。在三个宝座之前,设有祭祀用具黄琉璃五供,包括一个香炉,两个烛台,和两个香瓶,和嘉靖年间的青花云龙大瓷缸,这个缸中原来是盛有香油,里边放有灯芯的,叫做长明灯,但是由于关门后地宫缺氧,所以这盏灯并没有长明。

在中殿后面的就是后殿,它是地宫中最大的一个殿,高大9.5米,长31米,宽9.1米,地面上铺设的是磨光的花斑石。在后殿中设有白石镶边的棺床一座,中央有一个长型方孔,中间填的是黄土,也就是选择墓穴时的第一铲黄土,叫做金井,它是整座陵寝建筑格局的基本点。在棺椁四周和棺椁内放有玉石,或者在死者口中含有玉石,称为玉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古人认为金井可以沟通阴阳,交流生气,而玉葬能够保持尸体不腐烂。金井玉葬在明清两代是最高等级的葬礼。当然这些都是古人的理想而已,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在棺床的上安放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还有装随葬品的26个木箱。

按照皇帝陵寝的规置,后殿只是安放皇帝棺椁用的,那为什么两个皇后的棺椁也出现在这里呢?这个现象在史料中是没有明确记载的,可是根据专家推测: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先是孝端皇后病逝,接着七月就是万历皇帝去世,而他的儿子朱常洛也在即位29天死于红丸案,在这短短百日之内,死了两位皇帝,一位皇后,还有孝靖皇后还要迁葬,这么巨大的任务都压在了刚刚即位的皇帝朱由校身上,所以准备工作十分的仓促。而且当时正好是雨季,安放皇后的配殿不方便打开,于是皇帝皇后的棺椁就都从正门进去了。可是到了地宫发现配殿的甬道太窄了,皇后的棺椁进不去,所以只好将它们一并放入了后殿当中。

随着人流往上走,我们又见到了久违的阳光。抬头望着蓝天白云,我们不止一次的为这座巨大的帝王陵墓群而感叹。感叹于当时帝王浩大的墓葬规模;感叹于经过了历史的沉淀,经过战争的洗礼,很多宫殿却只留下了基石供我们想象;感叹于当时的帝王不顾民生,掏空国库只为了建立自己死后安生之所;感叹于历史的变迁,终使这一切化为灰烬,再显赫的一生,也终归为尘土。人生在世,追求的是什么呢?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明十三陵留给我最后的思索。

转自:http://62455016.spaces.live.com/Blog/cns%21E30474600544BFB0%21327.entry60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