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铁炉碓臼峪折返行记 |
[游记]铁炉碓臼峪折返行记 |
2008-05-22 sohu.com |
搜狐博客 > 清风独舞 > 日志 > 清风拂柳(散文、随笔) 2008-03-04 | 四十里平趟--铁炉碓臼峪折返行记 标签:碓臼峪 双龙 观景台 冰河 景区 序:3月1日周六,春忙马上就要开始了,还是抓紧时间继续溜达。周五先说要去菜木沟。周五晚上又说改成铁炉—碓臼峪了。反正不管是哪,都还没去过。正好腿也不疼了,用先生的话说:“继续加强锻炼”。感谢先生的理解、关爱和支持,呵呵,有些调侃的味道。 大庄科,位于县城东南部山区,山势奇特,植被丰富,植被覆盖率达到78.94。堪称山美、水秀,林丰。还记得第一次到大庄科的情形。当时是四月,满山遍野的杏花,漂亮极了。大庄科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沟叉众多,且多有水,民俗旅游开展的非常好。铁炉一线,曾经来过。当时去的是红色第一村—沙塘沟。铁炉,在沙塘沟南。05年去的时候,记得还是沙石路。而此时,已是崭新的柏油马路。“要想富,先修路”。村村通工程,使很多山区乡镇、村庄受益。随着道路的修建,山区旅游、土特产品等资源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路上,还可以看到生态林管护员,在巡逻执勤。前些天,弄了份材料,了解了一些生态林管护方面的数据,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就业”,依然任重道远。 说的有点跑题,还是回正途吧。第一个景点是:石缝山。下车之后,石缝山的侧面近在眼前。一座孤立的山峰,用一个字形容就是“陡”。石缝,在山北。为了看石缝,我们上了对面的小山。小山也很陡,不过有路,据说是下面开农家院的老人修的。天气不是很好,太阳惨白的挂在天上,四周一片灰蒙蒙的。远山,村庄,笼罩在灰色的薄雾之中。快到小山顶,有石头堆积,似观景台。再看石缝山,中间一道石缝,一直从上到下,开到山的三分之二处。由于天气和季节的原因,缝隙的效果不是很好。但却有奇特之处。山势雄峻独立,山脚下,有溪水从山谷深处流淌而出。而石缝山后面的群山,露出模糊的轮廓,却格外秀丽,让人有了追根寻源之意。 下山,路过一个小温泉,洗了洗手,泉水暖暖的,顺着一条小水沟流向山下。路经之地,时有一丛一丛的水草,鲜嫩欲滴。 沿着山谷里的冰河,我们一路蜿蜒而下。沟底宽阔,灌木丛生。多数为柳树从、绣线菊、荆条等,最喜欢的,是水边一丛丛的山间芦苇,那摇曳的身姿,为山谷平添几分妩媚。冰河,时而封冻,但冰面之下有溪水声,叮咚作响。时而水面跃冰面而出,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后又悄然隐入冰面之下。河面宽阔处有水潭,冰面中间化开了一个大圆圈,稍距不远,又有眼镜形状的两个水面,让我们惊奇和欣喜。一路上,我们也时而沿宽阔山路健步,时而跳跃于冰河两侧小路,时而小心翼翼地踏于冰面之上。远山迷蒙,山谷静谧,步履轻盈…… 忽然,河道边突兀的出现了很多大土堆,真是大煞风景。又走,有人工石头水泥坝,肯定是又要开发了。再走,忽传狗吠,三条恶狗上蹿下跳的狂叫,有些心惊。幸好主人正在路边为葱浇水。没听清老人喊了一声什么,狗儿们听话的返回到坡上,叫声也不那么凶狠了。和老人打听了一下,说已经进入昌平境内,他是给景区开发公司看门的,景区将在七年后建成。告别了老人,我们继续南行。越往南,气温越来越高,河边的柳树已经展开了毛绒绒的银芽,颇喜欢。为把春色带回家,忍不住,采了几枝,真是罪过,罪过…… 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碓臼峪风景区了。因为是一条沟,景区为了拦截不买票而入的,在交界处依山就势的垒了一堵墙。并在景区口,用醒目的红漆写了“登山未购票者禁入”。呵呵,明摆着,说的就是我们这样的。美景在前,我们就顾不得管他三七二十一了。虽然墙高陡险,但好像我们并不是唯一的不守规矩者,摆好的小树杈,不是明摆着帮助我们吗?你拉我拽,跳石而入,心情如孩提时代雀跃。景区与前段走过的自然地段不同,多了人工的痕迹。道路经过铺修,景点有红色涂漆文字。虎头崖,将军崖,点将台,雄壮威猛;映日潭,映月潭,双龙吐水,潭幽冰清,动静相宜;仙龟窥月,石猴拜寿,惟妙惟肖;冰河之下的溪流,毕竟势单力薄,还发不出高峡平流,琴曲迎宾的动听气势。但对于踏着冬季的尾巴,深山探景的我们,那轻轻的叮咚之声,已经足够了。 快到景区口,毕竟名不正言不顺,还是给自己留点面子吧。于是折身回返,大家一致喜欢二龙吐水处,休息进餐后,原路返回。到达停车处,用时5个小时。
|
转自:http://wlrz.blog.sohu.com/80824656.html4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