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后,携妻和儿子,背好包,挎上水壶,带上儿子的零食,坐公交汽车到黔灵公园。贵阳多山,土地金贵,城市也倚山而建,许多建筑就建在铲平过的小山上。贵阳的公交汽车在全国小有名气,四通八达,票价多为一元。从师大上车,五六站后,到公园。门前小街边一排小吃店,全标有“丝娃娃”,来时爱萍姨说“好吃得很”,过其门而不入,太说不过去。进店,一排小桌上摆满了一盘盘切好的菜丝,木瓜,红萝卜、花生米、炒黄豆什么的。花花绿绿,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端上一盘吃烤鸭用的面饼,不好意思地问,“怎么吃啊”,好像是女儿的老板上来示范,把各种想的菜摊到面饼上卷起包好,在菜上放上炒黄豆、花生米,放上脆哨,是一种油渣,再灌入调制好的汤,汤下得快,要一下吞进嘴里,麻辣、清脆、鲜香,美呆了。 吃完丝娃娃,结账,才5元钱,好吃不贵,遗憾的是,吃小吃时向老板要餐巾纸,上来一包清风,吃完结帐时要一元钱。下次在贵阳饭店中吃饭不敢再要餐巾纸了,自带。 走过一溜儿丝娃娃小吃店。在公园门口买票,园是国家4A级景区,单人票价6元,便宜得难以置信。我生活的小城号称“中国优秀旅游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一串儿闪光的称号,官称“六城二奖”。却一无山水可游,二无历史建筑遗存。当事者仅在黄沙丘上稍加改造,种上树,挖口湖,居然也是国家4A级景区,门票就敢要30元,到这儿可是捡大便宜了。进园便见青山耸如影壁,可惜大门太俗。昨晚新雨,水自山上流淌而下,过路涵洞中也水流盈地。园中游人不多,又无明显指路标志,想由涵洞进,却畏水湿鞋,直接上山。山道稍陡,水冲洗得发亮,道边不知名的树身雨淋后湿黑,树叶油亮,闻有淡淡香气,山中静极,了无人语,觉与青城山风情约略相似,怎一个幽字了得。儿子在前面一蹦一挑,“大山,上山罗”,山路湿滑,急步跟上。 前面山路边有亭,内有妇女卖香烛,“买把香吧,一块钱一把,不贵的”,笑笑走过。虽届而立,却未沾官气,布衣之人,无需神佑。道边石壁镌有丹红窠体大字“心即是佛”,拉儿子作合什状,留照纪念。又有“南无阿弥陀佛”,欲上前自秀一把,妻不许,“要当和尚?”。 上得平台,即是弘福寺。石栏上坐有一猴,一动不动,一猴在地人立,几个老太太围看。要儿子上前拿饼干喂猴子,猴子上前,儿子却藏妻身后,露头看。妻用饼干喂猴,猴子如人,甚是老成,不给不要,接食时不紧不慢,老太太旁边直乐,逗儿子,“去喂它,没事”,儿子仍不敢上前,要我抱到寺前。寺前有“九龙浴佛”影壁,前竖有一“佛”字铁牌,人说从寺前直走,倘摸到“佛”字正中,可终生佛佑平安,妻试走,摸到,面有得色。我上,摸到牌边,看来此生与佛无缘。 寺山门甚美,寺名下有先太傅徐特立先生题词“黔南第一名山”,门票2元,购票入寺。迈过高大门槛,大雄宝殿内黄幔垂地,香烛俱亮,佛祖居高临下,笑对世人。殿内稀稀几个和尚,各自在忙,却没有诵经,殿侧护法的四大金钢,一位正在重新塑彩。 对佛殿不感兴趣,沿寺内回廊漫走,寺内遍植花木,花开沁人,修草依依,寺边参天古木上有野生猕猴枝间跳掷,无端想起曼殊和尚的一首诗,“来醉金茎露,胭脂画牡丹,落花深一尺,不用带蒲团”。至法物流通处,想与前几年上普陀山一般,请几本佛经回去闲翻,长长佛性。佛经没有,只有几本薄册,多的是要价不菲的佛珠、佛像。转一圈要走,流通处的女师傅说“上边有豆花面,很好吃,可以去尝尝”。早闻弘福寺素斋味佳,舍却上午饭也要尝一尝。 绕过回廊,上到素斋楼,与外面餐厅一般摆设,天雨后少人,圆桌边坐几位长身留发大汉,要菜谱,却都是平素吃的荤菜名,问“这是素斋吗?”,答是。看菜谱间,妻拉出,说不像寺院人,倒有些像江湖草莽,不要吃了。心下不乐,反击“你来吃饭,不是看和尚”。一时心情全无,无语出寺。 寺边有上山小道。以为是去黔灵湖的路。上山,路边树林参天入云,许久不见有人,走久生累,坐道边石凳上,取水喝,拉包取纸巾擦汗。耳听一阵风声,刷刷响,从树上不知何时下来一群猴子,以为我掏吃食围上来。早闻猕猴性野,动辄抢食,况一时突兀,浑身冷汗。众猴见无食可得,竟自散去,心下一松,跌坐石凳,连连拭汗。 行半时余,到得山顶,发现无景观可看,惟见对面又一山耸立,方知错路。幸有小路可下,儿子力疲喊累,抱而下山,浑身汗湿。下至一平台,为动物园,右为另一上山路,无力再上,沿路下山。山下有鱼池,红白鱼满池,游人栏边掷食,群鱼翻出,绿水相映,好看之极。池边树上,众猴树间跳跃,看欲坠水时又攀枝而上,引人惊呼不已。一中年妇女手提新买荔枝上山,一猴上岸蹑上,突而跳起,扯烂塑料袋,荔枝滚撒满地,群猴争上,捡食而下,游人大乐。此处猴子远较山上刁顽,想是山上有佛度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