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植物园游记(二)"青峰埂人家"

[游记]北京植物园游记(二)"青峰埂人家"

2007-07-16    qq.com

这次去香山玩儿。在快到香山和路上就能看到青朝的演武场里威严耸立的点将台。西山有清朝时的兵营。在距离终点站还有三站地时,堵车了。来就是运动了,下车步行吧!沿着山间的公路前行,走了约有二十分钟,就是北京植物园了。突然想起《红楼梦》的开篇中的一段:“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前边不远就是曹雪芹故居了,何不去探访一下这个“青峰埂人家”。
西山风景区。那里有两处规模较大的植物园:一个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北京植物园(简称南园),另一个是北京市园林局在卧佛寺前两侧建的一处规模更大的植物园,也叫北京植物园(简称北园)。

在北园西北边是卧佛寺、樱桃沟。东边是“黄叶村”。听这名字的山野味,就让人想到那满天如金蝴蝶一样飞舞的黄叶。西山风景区到处都是枫树、柿子树、元宝枫、栾树、银杏树等,金秋时节,满山的树叶由绿变黄或变红,随风飞撒在地上厚厚的一层。樱桃沟的山水更是秀美。

大凡是风景秀丽的地方,自然就少不了文人墨客的足迹。这里也不例外。
名为“黄叶村”,其实它不是一个村子,而是一座纪念馆──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旷世奇书《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纪念馆,曹雪芹的晚年,据说就是在西山附近的正白旗村度过的。“黄叶村”的得名,源于曹雪芹的一个朋友爱新觉罗•敦诚。他在写给曹雪芹的一首诗中“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一句。敦诚是清太祖努儿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与其兄敦敏都曾同曹相交甚好。
摘录:
在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张宜泉的诗文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描述:“遥山千叠白云径,消磬一声黄叶村”、“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啼烟霞”和“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等。通过这些诗句我们知道曹雪芹晚年生活在一个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秋季黄叶铺地的“黄叶村”。 沿着园子里的林间小径跨过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木桥,来到一处绿柳下的大青石旁。石头上三个绿色的大字“黄叶村”。前行数步,就是河墙烟柳、薜萝门巷、竹林中竖立着曹雪芹的雕像。穿过这一片竹林,菜园、药圃、瓜棚、架着辘轳的古井、箭场、古墩,还有茶馆、酒家。

古槐树下一个翠竹掩映中的破旧院落就是曹雪芹故居了。门口两边各有一棵古槐树,左边那棵粗大直立,树冠非常茂盛。右边那棵则是一条盘旋着的巨龙一样的歪脖树。一进门是两间小门房。门房以北是棵老榆树。院子里有三排青砖房子。第一排共有十二间,小小的院子里有几棵西府海棠。七十年代初,这里的主人在修房子时,就在这些清代的旧营房的墙壁的里层上,发现在一些清代提的诗文。有人认为,这里就是曹雪芹晚年居住过的“黄叶村”。红学界的各大名家为此事争论了多年。这里到底是不是曹雪芹晚年著书的“黄叶村”,至今还在争议。想那地下的曹翁也被扰的不得个安宁,想想也怪可怜的。 想到自己至今也没通读过《红楼梦》却突然间来到这里探个究竟,不免感到有此惭愧。胡乱的逛逛,游玩一番到还说的过去。

记得还没上小学时,曾在爷爷的旧书中翻腾出过一书线装的旧书,黄色有纸页轻一翻就生怕掉下来的样子。那时虽说也认得一些字,看小人书,有图有字的还能跟头把势的看个多半懂。这半文半白的许多都是繁体字《石头记》是看不大明白的,可也捧在手上看了半天。也是从那时起,跟着爷爷认得了一些繁体字。

再读《红楼梦》这本书时就是上中学时父亲的那本,由曹雪芹和 高鹗 和著的简装本了。说是读书,其实也就是随随便便的一翻了事。也许我就是这么个人吧,长这么大从没认真做过一件事,读书也是一样,只看个大概其。但这本书是人物刻画总是用最精炼的语句。从另一个人的谈吐中或是眼里勾画的活灵活现。就是只出场一次的丫头小厮也能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才学和心思。红楼梦是一部旷世奇书,曹雪芹这个千古奇才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千古之迷。 就在前排的几间旧屋中陈列着青朝时旗人的一些简单的家具。条桌上摆放著帽筒、帽镜、撣瓶、樽罐等清代瓷器;另外還有依曹雪芹所著《南鷂北鳶考工志》制作两副风筝。还有曹雪芹睡的那种“绳床”,以及书几、笔海、古砚等。看着这些陈设,不由人会想到曹雪芹伤妻丧子“满径蓬蒿不老华,举家食粥酒长赊”,穷困潦倒的晚年生活。

墙洞上的一盏油灯,脑海中浮现出曹雪芹在灯下写作的场子景。这让我想到了脂砚斋批言中的一首诗: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说到脂砚斋,这个多年来多次读批红楼梦的人,让我十分的好奇。不知道这个脂砚斋究竟是个什么人物?单从这字号上看“脂”“胭脂”“脂粉气”想她一定是个女子。不过从她批书的字里行间,如:对第一首诗的批语中就写到:“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这次甲午八月泪笔。”

从壬午年曹雪芹死后到甲午以是十二年了,她在这十年里反复阅读批示红楼梦,并 :“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 由此想她不仅是作者的一个熟人,而且是有着深厚感情的红颜知已。甚至是与曹雪芹合作写的红楼梦,也是红楼梦中人。想到这些再看那盏小油灯时,又让我想到了另一个天下文人羡慕的“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场面。这样一想曹雪芹又是幸运的了。即便是生前不能相依相伴,在他死后十多年还有人如此怀念他,发出:“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的感叹。寄情于文字之间,也是,纵然在九泉之下也是幸福的了。 还有几间,分別这次展示黄叶村的地理环境、当年发現的題壁诗的真迹残片,曹雪芹用过的书箱、双钩摹本的影印件。还有曹氏家族的一些资料。清朝时正白旗将士的盔甲。后院里还有一门红衣大炮。

还有《红楼梦》中提到的一些民俗器件,有满族萨满教的全套祭器、银锁、手炉、拂尘等。通往后院的小过道窄小的只能容一个人,如这时对面又来了一个人,另一个只能贴着墙让一下才能通过。后排的北屋中展出的是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一些服饰。黄叶村的全景沙盘模型。还有红楼梦中描述过的,如元妃省亲场景的面塑做品。后院的东相房展出的是一些红学界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成果。还有译成多国文字的各种版本的《红楼梦》。
9月1日晚(草)

转自:http://bbs.new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groupid=117:11044&st=&sc=&messageid=17262&gpc=0&ggpc=059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