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寻觅 对圆明园的了解很多是从那部《火烧圆明园》的电影中得来的。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对于圆明园的认识,就与圆明园中的那几根柱子联系在了一起,与中国遭受外国列强的曲辱历史联在了一起。 为了寻找那几根断掉的残缺不齐的花岗岩石柱,祖国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到了圆明园。人们对这一点的好奇,远远大于对圆明园这个皇家园林的兴趣。因此,圆明园的名气也渐渐地大了起来。 我们来北京首先要游览的就是这圆明园。游圆明园的目的,就是要见一见那几根折断的柱子。 好在去圆明园的车很多,我们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这里。 圆明园的大门一点不起眼,以致于我们到了这里后,还不知道这里就是驰名中外的圆明园了。远远望去,这里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公园。 门票也不是很贵,15元一张。在购票的时候,还有一些年轻的导游在旁边问要不要导游。一般一个导游需30-50元,哪怕你是一个人,导游也愿意陪你进去。从这些导游的穿着来看,很像是这里的大学生,当然,也不知道是不是学旅游专业的。 凭着我对历史的一些了解,我不需要请导游。当然,也是为了节约一点开支,毕竟我这次的旅游是自费的。 就在我谢绝导游的时候,另一个导游却找到了一个主子。那是一对老人,满头银发,看上去,至少也在70岁以上了。 进入圆明园之后,没有一点进入景区的感觉。这里的布置实在是太普通了。几盆菊花,加上一些长青树,几条石块路。游人三三两两,大多数是些办了可以免半票的老年人。 这就是我们向往已久的圆明园吗? 进来之后好像有一点吃亏的感觉,但为了寻找那几根断柱子,我也觉得不吃亏。 我从一个路标中看到了荷花池、福海、西洋楼遗址等字样。我猜想,我们要看的残柱,应该就是那西洋楼遗址吧。 我们顺着标示牌往里走,穿过一个小楼之后,就来到了一个很宽的湖,上面长着很多荷叶,还有修了几个凉亭。凉亭外还留着什么荷花节的字样。 放眼望去,这里的面积还是很大的,满池的莲叶。虽然荷花已经开过,但我们还是可以想象到四五月期间,这里满池荷花开放的景象。 现在走在这池塘边,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西风吹落叶,仿佛是暮秋来了一样,很有些风蚀残垣的感觉,很缺少江南荷花池塘的灵气。 过了这荷花池,再拐过一倒弯,就看到了西洋楼遗址的指示牌了。 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西洋楼遗址被一些铁栅栏圈了起来。人们如果要进去看,还得到铁栅栏的大门又去买票。上去一问,门票又是15元。 稍微一想是很难想得通的。人们买门票进来,奔的就是看这几根断柱子,除些之外,这里实在是没有什么看的。而进来之后,人们想看的却看不到。如果要看,还得要买门票。这个理实在是讲不通的。 这样想想真是没有了什么游兴了,倒不是心疼那几个钱,实在是难咽下这口气。为此,我们只好不进去了。我们从那铁栅栏外边,远远地能看到那几根断柱子,就是在电视电影里见到过的、很有欧洲中世纪希腊雕刻艺术风格的那几根高高矮矮的石柱子。 虽然我们没能近距离地仔细去凭吊,但我们仍然可以远眺着,从那这几根西洋柱子里面,寻觅到了大清帝国遭受的曲辱;寻觅到了落后就要挨打、闭关自守不能强国的一些道理;寻觅到了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都会记住这个耻辱、正在发奋图强的信心;寻觅到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希望。 10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