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北京游记—游圆明园—同程旅游博客 |
[游记]北京北京游记—游圆明园—同程旅游博客 |
2007-07-16 17u.com |
到过的地方,除了照片,总忍不住想在文字里也留下一点痕迹,但有些却不能、或者不敢贸然胡弹乱唱一通,一怕误导别人,二怕贻笑大方。比如去年春节期间去的吴哥窟,还有利用出差的机会、前天(12月9日)去的圆明园。 早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就知道圆明园毁于兵燹,而且是西方列强侵华之际的事情,但初中毕业多年,高考煎熬已成遥远往事,记忆便渐渐模糊起来,至少,如果不是昨天游园,看了遗迹的说明文字,便不能肯定那是1860年的事情,而入侵者是英法联军。 在北京的时候,跟一位同事提起准备周六去圆明园,他不经意地说:噢,没有什么可看的,就几块烂石头。我倾向于将他的话解释为“地主之谦”,或者南方所无的大气概。 从清华园北门绕到圆明园的东门,买了门票,发现只要10元,有些诧异。研究过上个周一刚在北京买的地图,发现园子很大,按照江南时下的标准,想象中门票会贵上数倍。不过,同样意外的,是十多年前姜昆还是哪一位就在相声里讽刺过的,园中有园,需要“连花”。西洋景(西洋楼)遗址被圈了起来,另外收费15元。此外还有一个微塑园什么的,也是另外收费的,大概可以了解到1860年之前的恢宏气派,却没有去。 圆明园当初的富丽堂皇,单是看那面积,就能知道个大概,而英法联军为了掩盖他们的抢掠恶行,不惜动用来之不易的炸药,彻底毁坏园子里的建筑,也反证着他们收获之丰。曾经安放在喷水池边的铜兽首,早几年有一个背景特殊的企业在国际竞拍中似乎赎回了三只,一度被渲染成中国人扬眉吐气、甚至一雪前(前朝之)耻的美谈。望着遗迹,更觉着万般的莫名其妙。 园中园的东西通道北侧有一个专栏,题了“勿忘国耻”(“忘”字只剩下半颗“心”)的大字,陈列了鸦片战争后的以来的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却没有人驻足。 西洋楼的遗址还有一个拱门、几根柱子残存着,游客尽情消费门票的15元,争相爬到显眼的位置留影。遗址前方、斜对着五扇石屏的地方,有一块小小的告示牌,即便油漆未曾剥蚀,为了保护文物、请勿攀爬踩踏一类的文字也一样会黯然失色。 乾隆皇帝费了不少心思,建成空前绝后的园子,真是磨难重重,英法联军盗掠在先,民间瓜分在后,到了今天依然劫数未尽。长此以往,我们的孙辈大概真的只能看到一堆莫明其妙的烂石头了。 也是第一次知道,所谓的圆明园是由三个园组成的,里边有好几个湖,不知道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其中最大的是福海。已经结了冰,不知道什么人为了什么目的,开凿了一条通往湖心小岛的水道,在阳光的普照下,像是半条未加修饰的玉带。在福海东岸,可以望见西北方向的两座小桥,侧旁是厚厚的一层林子,再远处是几层不高的山,远远地围护着福海、圆明园乃至京城。 园子里到处可见湖边的垂柳,没有了纤纤柳叶,只有一丝一丝枯黄的枝条驯顺地下垂着,或者随风枯寂地摇摆。第一次看到冬日的垂柳,并非想象中那般凄楚,萧索之中甚至有些高贵,出人意料。 在宏大的园子里胡闯乱撞,居然走的是旅游的主线,从南端的正门、迎晖门离开。正门对出的地方,嵌了一列显然有了年头的石板。 这么大的园子,应该慢慢走上一整天的,却可惜是冬日,加上孑然一人,少了些情趣和闲适。觉者迟早还会再去一趟,看得稍稍用心一些。 附上几张照片: 黄花阵(西洋迷宫) 仙人承露 一片冰心在玉湖 据说一百多条小桥中硕果仅存的古石桥 鉴碧亭(这么大的亭!)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47003.html2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