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4)圆明园 |
[游记]游记(4)圆明园 |
2008-06-25 sina.com.cn |
当天下午到达圆明园已经是将近下午4点了。 原本不想进去的,因为考虑到时间会很赶。但我心想,万一第五天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到时候没时间去我会后悔的。于是就买了票进去了。 买了门票进入园区,没想到要看圆明园遗址还得另外再买票,真是晕啊 这个是残桥 圆明园盛时,园内有近200座桥梁。此桥为昔日敷春堂西宫门外的一座跨溪石拱桥,如今只残存多半个单孔石拱。它是圆明园被毁后唯一保存至今的老石桥。 看着这些残骸,心情变得沉重了。 这些~~ 还有这些~~~ 这个是谐奇趣北喷水池。此喷水池为菊花式,直径为4.5米,池深0.33米。盛时,池内设有4条铜鱼、4个小喷水塔等组成的三层喷水机关。该喷泉正北即欧式迷宫谎话阵。园毁后,此喷水池流散于北京东城翠花胡同(民盟招待所),1987年运回原址复位。 这个是养雀笼 建成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其中间为穿堂门,南、北两侧则饲养着很多外邦进贡的珍禽。养雀笼东、西门外都设有小型喷水塔。养雀笼北侧是西洋库房。 这个是方外观 位于养雀笼东侧、南向两层三间西式楼,初时俗称新建水法殿三间楼。古铜版图上始见“方外观”称谓。据记载,方外观当时北乾隆帝改成了容妃(香妃)做礼拜的清道寺。方外观的安放有两块伊斯兰教的石碑,碑文是“奥斯芒爱上帝,上帝爱奥斯芒”;“阿利爱上帝,上帝爱阿利”。 五竹亭 位于方外观对面,坐南朝北。由西洋竹式重檐亭五座竹式游廊四座十八间组成。五竹亭北设有圆形喷水池,左、右为荷花池。 海晏堂 西洋楼景区中最大的一处园林景观。 建成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弧形叠落式喷水漕。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青铜坐像,按我国古代计时法十二时辰的顺序,各轮流自口中喷水一个时称(两个小时),正午时刻,所有生肖一起喷水。周而复始,俗称“水力钟”。海晏堂后工字形平台搂是附近喷泉群的供水楼。 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青铜头像,现有三尊存于法国和台湾,牛、虎、猴、猪首现存保利艺术博物馆。 海晏堂蓄水池台基 海晏堂后是一座工字形平台楼,是附近喷泉群的供水楼。工字蓄水楼东西两头外观为二层楼,实为提水用的水车房,中段平台楼下边是一座大型海墁高台(现存三合土台基),台上是蓄水池,用锡板焊接而成,俗称锡海。一次蓄水可达160余立方米。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7636701009oz5.html47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