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下午2点自大理到丽江的高速客车,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丽江古城,那个无论是景色,还是人文都极具吸引我的地方。 也许是在大理的两日都比较平和,没有大运动量的活动,只是在古城内闲逛,就连爬苍山游洱海都极其的轻松。所以对丽江、对香格里拉、对虎跳峡、对梅里、对明永、对那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期望。 车子抵达丽江新城停车场时已经是7点左右了。但是那里的天色却感觉和平日的五点多钟相仿,太阳的日照依然强烈。取了行李,打了辆出租,向我们早先梦开始的地方行进。 古城门口早早在那里等候我们的帕金妹,指导司机将车开进古城,在禁行线外将我们放了下来。随后由帕金妹带领我们第一与丽江古城内的胡同来了次亲密接触。记不清走过的路,路过的店铺,还有那石板下的流水,直到我们在一家古香古色的客栈前驻足。帕金妹引领我们进到了客栈内,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极大的蒲公英,后来才知道他们云南人,讲究养这样的植物在自己的庭院内。客栈老板是地道的北京人,张口的京腔着实让人感觉亲切不少。我们被安排在前院一楼的房间内。后来的半个多月一直停留在这家客栈,大该房间都轮流住了一遍,惟独对第一个入住的房间感觉最为亲切。 房间的格局很简单,但是整个房间装修的色调以及配饰的统一,让人感觉很温馨,黄色的灯体在纸制的灯罩衬托下,色泽更为柔和。门窗则是复古的感觉,铜圈的门扣环,镂空装的窗,木质的地板,木制的翻折门,仿佛感觉置身古代的庭院中,但进入房间的那刻,又仿佛回归了现代的格局。 客栈的名称是两个投资人的姓氏,故取名《张鲁自由人》又名德丰客栈。在前院和后院都设有藤制的桌椅供客人休息乘凉。我最为中意的还是那把藤制摇椅,多半在家不出门的时候,便是在这个上边度过的。在庭院内,什么都不去想,前后微微摇摆,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入住这家客栈的第一日虽已是傍晚,但却对客栈内的狗狗乖乖情有独钟,于是将带来的零食一一与它分享,谁知这小家伙口味极其的叼。据主人道明来历,才知道,这小家伙,别看身价不高,可那胃口可不小。只是熟的牛羊肉,喝红酒,其他的概不领情。管你是香肠火腿鲜鱼,它就是不予理睬。不过它却十分的乖,只要你叫它的名字,它就会乖乖的跑到你的身边,不过一看没有吃的,便会转头就走,但你再叫时,它依旧会跑过来。用它那极其幽怨的眼神看着你。小家伙大概1个月左右大,但是身体不是很好。据说在我到达之前,刚刚生过一场大病。乃至我当晚逛完古城返回客栈的时候,它早已乖乖的回它的房间休息了。 如果说人存在所谓的转世,那么动物也一并存在着这个说法。乃至当我从泸沽湖返回的次日见到一只白色的猫咪时,不由得心里一颤,客栈的老板娘说乖乖在前一晚死了。因为先前的病后体质弱,再加上淋了雨最终没有熬过来。我怎么都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就这样那个脆弱的生灵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我还没来得急给它录段vcr…… 再次注视那只猫咪,全身没有一丝杂毛的沾染。很小,声音却很大,一直不停的叫着。老板娘说,它是在昨晚乖乖坟上自己跑来的,怎样赶都不走,丢到路上自己又跑回来,所以就收留了它。猫咪很羞涩,一直躲在前台的木质桌子里不肯出来,直到我当天出发去梅里雪山前,也没有看到它的全貌。 等我结束了梅里四天的行程,重返客栈的时候,那只猫咪也消失了。询问之下才知道,我们出发的那天,那只猫咪挠了一个小孩。据说乖乖就是被那个小孩拿在手上玩耍,不断扔在地上而生病的。而那只白色的猫咪似乎是替乖乖报了仇,然后被丢了出去,就再没有回来。 至此我相信,人是可以转世的,因为我知道乖乖它已经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仰望美丽的玉龙…… 『丽江古城』 一个行囊,一架相机,一条仔裤,一双帆布鞋,一个人,就这样将“一”这个数字收集累积,当它们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无法再分离,终于踏上了那片梦想抵达过的土壤,将梦与现实近乎完美的结合。 没有零散的马赛克图形,没有生硬的断裂拼接,没有色彩的冰冷过度,更没有预感的和谐。就这样在“一”这个看似孤单到极致的数字中开启一扇无声的门,赤脚踏着那双和云同色的帆布鞋,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现实中陌生,却在梦里无比熟悉的影相中,从左到右,自前至后的领略那份淡然单色的影子。 时常忘乎所以,时常掂起脚尖,任凭它与圆滑的石头旋绕失去重心,即使重重跌落在地,却依旧喜欢它所背负的时代气息。每一块都拥有上百年的身世,每一块都蕴涵着这样那般动人的故事。即使再普通,依旧难逃年华雕刻的痕迹,注定命运之神眷顾它的身躯,虽然没有五官的烘托,但依旧射人心魂。 在那座没人知晓真实年纪的古城里行走,无需刻意记忆你的出发点,更无需知晓你脚下街区的名字,只是顺水而行,在一条条交织错落的胡同与街道中随意穿梭。带着几分向往,几分神秘,行走在石头的斑斑痕迹中,找寻历史遗留的脚印。那一刻,如此真实的体会到了石语。原来死板的石头在这座美丽的城池中,也被这绚丽的景色所熏陶感染,因而拥有了独特的灵性。俯身细细审视脚下那些年迈的石头,光滑的脊背见证了古城曾经的繁华;坚实的身躯,续写着它古往今来的史歌;健康的色泽,预示着它不朽的精魂。 随意停靠在一颗古树的脚下,细看它隆起的根脉,似乎一幅生动的水墨画,记载了十年前古城的那场浩劫。嫩绿的枝桠、葱郁的枝叶,旺盛的生命力又似有力的答复。古城的生命比古树更加的顽强,绿油油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气息,怎样都无法让人与十年前的惨状相联系。不论那年那天古城的面容是如何的憔悴、狰狞,它始终战胜了自然,战胜了自我,坚强的走到了今天,更将它自身独特的气息展示在世人面前——一番繁荣的景象。 涓涓的流水声将你的注意牵引到一座双拱桥的上边,没有精美的雕琢,依旧是朴素的石头,光华的面孔,简单的结构,无尽的情趣。倚着石阶驻足,俯看那潺潺不息的溪水,声声清澈的水雾气息再次将你捕获。又是无名默默的石阶,灰淡的色泽内包裹着深浅不一的刻度,仿佛那些被岁月雕琢过的痕迹,一笔笔替这座古城记录着古往今来,记录着昨日今朝,记录着悲伤与快乐,记录着无数游人墨客的笔迹。 躯身捧起一舀清澈的井水,甘甜可口,冰凉入胃。猛然间,唤醒了那些尚未苏醒的细胞,将几许睡意驱赶,神清气爽的继续前行。此刻,步伐与眼中的景色跳起了慢三,不慌不忙地踩着时光的节拍,轻柔的从古城口移动到城中直至暮色渲染了整座村古城,红彤彤的灯笼为你指明归家的路。 习惯用手中的相机,一路走,一路不停的捕捉古城的每一个瞬间,生怕哪个不留意错过了那些细微的景致,于是反复的举起,对准,拍照,微笑,这分分钟的停留,有时就是一生最为美妙的时刻。在它的记忆中,囊获了古城的第一缕晨光,记录着古城翩翩起舞的妩媚妆容,记述了古城沧桑的年轮,记载了古城的风情趣事,拉进了自身与年华的距离。 没有什么可以让人这般的淡然处事,即使足不出户,依旧每日安于这淡薄的生活。平躺在摇椅中随意任眼神在客栈中游弋,从古藤到复古的房屋,从瓦猫到湛蓝的晴空,从云朵到大红灯笼。就这般,任凭思意毫无头绪的漂移。不计较它忽高忽低的盲目飘荡,只是安心享受这一切的美妙。此时,只想让时间为这惬意的景致所驻足,让生命的步伐为此停留,不再奔波向前。从此告别那疲惫,毫无休整的日夜。再近一些,再真切一些的与之相拥。 从无留意过,原来就在我们的身旁也有这样一片圣洁的领域,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这里没有利益的驱使,这里可以让灵魂沉醉,这里能够使人的心灵得以最本质的净化。其实世间早有此神秘的世外桃源,只是我们未能与之抹面,早在降生的那段光阴里,就总有这样一个梦幻的仙境闯入我的梦里,陌生又熟悉,奇丽而宁静。直到我踏上这片土地,才深切的意识到,原来你就是我夜夜梦中的睡客,乘星而来踏月而去,毫无言语的交流,却留在了记忆深处。 海拔从平原晋升到高原的那夜,一切都是平静的。没有来时的忐忑不安,只有身旁物品的状况,暗示着这里的确是高原。也许是距离天更近了一步,因此一切都看的那么清澈,不论是白天的流云,还是夜晚的星斗,总令人对自然的神奇所折服。找不到更为准确的辞藻来形容那种让人窒息的美,只知道,即使时光真的停止在这刻无法将一切归位,我宁愿就这样安静的身居这座古城中,隐匿在这个极少人知晓的客栈,每日晨曦而起看雪山顶的晨光,午后在古藤旁做如天堂般的梦呓。喝甘甜的井水,啃法式面包,穿棉布的衬衣,蜷缩在藤椅上如安逸的猫咪,听风,看云,安乐于此刻的分分钟,享受宁静祥和的世间情趣。看藤椅旁的影子从清晰到模糊,直到消失,任凭其在身旁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