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游记颐和园 |
[游记]北京游记颐和园 |
2007-07-16 live.com |
北京游记--颐和园 记得小时候看过看过一部电视剧——《北洋水师》,悲恸,壮烈的情节让我牢牢的记住了两个词“北洋水师”“颐和园”。 那时的我因为悲惨的结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于是我总记恨那个阴狠,贪婪的老佛爷。我常常想:倘若老佛爷那时不用那500万两白银修这个院子,或许我们在惨烈的甲午海战中对日本鬼子应该还有胜算。 后来小学课本上介绍了颐和园,多是昆明湖碧波荡漾,万寿山苍松翠柏一类的溢美之词。那时我才知道这么诺大的园子竟然也只是圆明园的一隅。便禁不住感叹,这万人之上的清朝皇室大兴土木的建造自己的游园时有没有想过,外面的世界,他们的政权已经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了... 其实之前,在很小的时候家人带着我玩过一次,只是太年幼,脑海中多是些卖汽水,上厕所,照相没开镜头盖一类的琐碎记忆了。 今年,我带着一脸的苦大仇深,又来到了这个园子............... 据说昆明湖是当时的老百姓挖出来得,而万寿山正是挖昆明湖得泥土堆砌成的,其实这都是夸张,昆明湖和万寿山本是天然形成,只是在这个基础上疏通了昆明湖的水,并用泥土将万寿山堆砌成现在这个模样。 能工巧匠们借用了苏州园林的建筑手法建造了这处长廊,但是在我看来江南特有的风花雪月的灵气却因为北方的浑浊大气而无法体现出来。 这个景色让我觉得特别写意,可是我却叫不出名字。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戊戌变化失败以后,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软禁在颐和园里,可怜当时一心想励精图治改变惨痛的现状的光绪也只落的了这个下场。他可知道园外的世界这在经历一场腥风血雨,梁启超,康有为远走他乡,戊戌六君子也以身殉法了。 离开颐和园时已经天色已经暗了,在门口突然发现了这处景色,吸引了我,头顶上乌鸦盘旋,呀呀的叫,让我霎时感到莫名的凄凉。 墙洞长廊,让我们不难发现苏州园林的影子。 ......................................................................................................................... 附: 1960年颐和园首批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西郊,风景优美,是个名园荟萃的地方。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在这个地方修建各种园林。如: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的颐和园。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圆明园的属园。建于万寿山之麓,其西为西湖后改为昆明湖。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后助寿而建。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清光绪年间,慈禧利用海军军费和其他款项在遗址上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3年修复。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去世。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使用功能从此结束。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被推翻,颐和园作为公园对外开放参观,一直延续至今。 颐和园是目前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价值最高的一座皇家园林博物馆。占地四千三百亩,数十处参观点分布在万寿山和昆明湖岸边。苍翠如黛的万寿山,碧波涟漪的昆明湖,辉煌壮观的建筑群,按造园艺术栽种的各种植物,周围借景及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天然巧成,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精妙绝伦的具有中国鲜明文化特色的山水画卷。 |
转自:http://wuying0373.spaces.live.com/blog/cns!C1F9DC536DEBF285!800.entry3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