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之古城老人

[游记]丽江之古城老人

2007-08-31    ctrip.com

据导游介绍,丽江在1996年大地震之前并没有得到世人的足够重视。地震之后,世行贷巨款重建,加上十倍于年财政收入的赈灾款到位,使得古城的重建和保护得以实施。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此地掘金,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使得当地的很多人有了更多的收入。

很多人,包括纳西族人渐渐离开古城,所以见到的更多的是操着各地方言或外语的生意人。但有很多老人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觉得背食物进出古城有什么可麻烦的,继续留在古城。由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加上生活中必须的锻炼,这里的老人都很长寿,八九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百岁以上老人也不少。

照片上的这位老人人称“老东巴”,年过九十,仍精神矍铄。他头戴五福冠,吸的就是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竹筒当烟袋”。每天他就在东巴宫前,着民族服装,等游客和他合影留念。至于费用,他说,随便吧。两块不少,五块不多。

在这里,东巴文随处可见,你还可以看到东巴纸制作过程演示,有兴趣的可以买些做纪念。在这里,才恍然大悟,原来曾经见过的图案不仅仅是图案,而是至今仍有传承的古代象形文字。而这种文字,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学到的。像我们的导游,因为是女生,就只认得几个零星的字符。多了,如果没有音标,她也是不会的。东巴文字的传承是有选择的。东巴智者才有资格学习和使用,他们选择继承人,一般是儿子或者徒弟,并且秉承传男不传女的原则。所以,我们这样的游客,也只是买几件纪念品,知道这不仅仅是图案而已。老东巴代表的也不仅仅是长寿,还有智慧哦。

在束河,我们在去九鼎龙潭的路上,遇到另一位纳西老人,他身穿鲜艳的民族服饰,手里拿着一杆长长的竹竿烟袋,见人很热情地打招呼。我原本以为他不会普通话的,所以开始并没有说话,只是点头示意。可是我们走了一小段弯路后,远远地在青龙桥上又遇到了他。心里一动,问他,原来他也不是无目的乱转的。“我可以和小朋友照相的,钱呢,你看着给,五块十块都可以。”原来如此,可是在这样的古城,也不觉得别扭。照相时,他主动告诉我们,他今年82岁了。真的不像耶!

比之男人,女人就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在四方街看到的打跳的纳西妇人,都像五六十岁的样子,穿得稍微鲜艳。在古城的街巷里,小河边,看到的更多的是头戴解放帽,身穿旧衣服的老年女性,背着背篓,或者在三眼井旁洗洗涮涮的。纳西族妇女承担了更多的劳动任务,最显著的服饰就是身披羊皮马甲,绣有披星戴月的标记,象征她们的勤劳。男人主要的任务是琴棋书画烟酒茶,相对要轻松得多。难怪,街上没有哪个老奶奶那么闲逛着,等待和游客合影。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9452923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