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风乍起,颐和园游记

[游记]风乍起,颐和园游记

2007-08-02    live.com

风乍起,颐和园游记

2005.11月底的一天,有幸陪两位尊贵的客人(以前的老板)游览颐和园,重新感受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独特的美。对于颐和园,第一次去是在深秋十月,第二次则是夏末的一个阴雨天,这次赶在了风乍起的严冬。

每次去走的路都不同,依次走过东门,南门,这次走的是北宫门(据说是颐和园的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建筑物,这是座落在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万寿山由修建昆明湖时挖出的土堆砌而成,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为此命名的慈禧太后没有万寿无疆,反倒是这座山俨然成为一座真正的山了,山上栽满了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林中还有很多可爱的松鼠,自由的追逐,嬉戏,胆子大的还旁若无人的跑到小路中央发呆,跳跃,似乎严冬的到来,没有食物的威胁也丝毫不能阻挡它们快乐的生活。沿着陡峭的石阶,步步登高,辛苦的付出是有回报的,等到佛香阁的时候,驻足,向北极目远眺,海淀区的北部风光尽收眼底,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随着视线的转移而慢慢的延伸着,发展中的北京就象这五环路上高速奔驰的车子一样,一日千里......

走进大名鼎鼎的佛香阁,几座高大威严的神龛屹立着,令人惊讶的是居然没有香火?因为没有香火的供奉,大殿里显得稍稍冷清了些。为了迎接奥运,佛香阁也开始了大修,在叮当做响的敲打声中,从树木的荫隙里,瞭望着不远处的昆明湖,隐约看到了十七孔桥,下山的脚步愈发的快了,不一会儿就来山脚下著名的长廊,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廊檐上画满了各色图案,定神一看,原来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打白骨精”“桃园三结义”“武松打虎”“刘姥姥进大观园”应有尽有,凝视着这一副副栩栩如生的画面,恍若置身于故事其中,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顺着长廊,一路向西,此时的昆明湖面上波光粼粼,谁说“水至清则无鱼”?一群群小鱼正徜徉在清冷的湖水里,你看它的时候又龟然不动,仿佛在聆听游人的窃窃私语,原来这里的鱼也不怕人的,就这样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赫赫有名的石舫,石舫旁边游人如织,很多外国朋友排起了小长队,等待着在石舫拍照留念,岸边的白灰色花岗岩石栏,已经磨的乌黑油亮,由此可鉴,中国悠久的文化早已传遍了世界各地,这么有代表性的地方不拍不足以平民忿啊,鼓动老板和他兄弟在此留念,两兄弟亲切相拥,面带微笑,背后是百年石舫,正如这百年不变,固如石舫的兄弟情谊,”咔嚓“声中相机留住了这永恒的一瞬。

过了石舫,再往向前走,是一排古香古色的房子,房前种了几棵形态各异的树,有海棠,桃树,树下是一片片的灌木,象一个旧时的庭院,只是没有了庭院那种墙的阻隔,少了些严谨,多了些情趣,彰显的这里的风景更加别致,顺着小路往前走,抬眼望去,是昆明湖的水岸,宽阔的湖面由石舫处分流为细细的水岸,水岸曲折,错落有致,建造者的匠心独运不仅让人肃然起敬!

过了一个不知名的城楼(好象是和关羽有关),穿过一片古树参天,绿草茵茵(虽近隆冬,这片草依然青葱)的小径,走到苏州街的石拱桥上,回头望那些高耸的古树,苍劲有力,直入云霄,记得我曾在这里拍过照,斜倚在雪白的汉白玉桥栏上,背景就是这些苍松翠柏,故地重游,感慨风景依旧,只是心境与身边的人不同......

下了桥往西绕着弯曲的林间小路慢慢走,边走边看,真正是美不胜收,支流与干流在这里交汇,岸边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树木,挺拔的杉树,名贵的银杏,婀娜的柳树,笔直的白杨......形态各异,寒风乍起,树影舞动,交向辉映,落叶纷飞,一叶做旧的小舟停靠在落叶飘零的水岸边上,此情此景,如诗如画;置身于此,如痴如醉......

再往前走,就是西堤,所谓西堤是两条湖水中间的一条风雅的小径,小径两旁,种满了低矮的桃树和高大的柳树,两者相映成趣,虽然桃树的叶子已经落光,但是仍能一眼辨认出是桃树来,在这样的地方种桃树是最合时宜的,正所谓‘桃红柳绿“,不难想象春天来的时候,嫩绿的柳丝在春风里飘荡,娇艳的桃花含羞带怯的吐露着芬芳,燕子飞回,喜鹊歌唱,成群的鱼儿在岸边穿梭的情景,多么美的一副画啊,来年春天的时候,我一定会再来颐和园,领略那摄人心魄的美!

漫步在西堤的小路上,黄叶满地,一阵寒风吹来,叶子又落了一些,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做响,仿佛在引起路人的注意,是啊,这些叶子,从春天一路走来,有过春风里嫩脆的暖青,夏季里鼎盛茂密的碧绿,秋天里苍翠沉深的墨绿,虽然现在枯黄了,随风滑落,但是生命中也曾灿烂辉煌!我想起一句诗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这句诗现在我却想拿来来形容落叶,这些叶子,星星点点,洒落在岸边的湖面,散落在湖边的路旁,就是这些落叶,将寒风中的西堤衬托出了诗意的美丽!岸边的柳树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象是历经沧桑的老人额头上的皱纹,这树一定不是修建这个园子的时候种下的,应该是先有树,后有园吧?但是这些树已经化为西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深深的植根于此,如若不是从树龄上判断,你根本想象不出是先有树还是先有园?是谁?可以把自然和人工如此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真的太绝妙了!

西堤六桥,六座桥形态各异,造型优美。可惜名字只记住了两个,镜桥和亭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副副美丽的画面,这就是颐和园西堤,一步一景,移步移景,这就是湖水弯曲迂回的原因所在了。自北向南越过第一座桥往向走,倏地一下,眼前豁然开朗起来,道路宽阔了许多,岸边的树种也更加丰富了,还有大片的芦苇摇曳在夕阳下的余辉中,枯黄的叶子在寒风里沙沙做响,成群的麻雀栖息在茂密的芦苇丛里,忙碌的觅食,不经意的咳嗽一声,惊起麻雀无数,从这片芦苇丛神速的飞往另一片芦苇丛,声音刚静下来,又迅速的飞回。飞来飞去,精神旺盛的麻雀给这萧瑟凄冷的冬天带来了一线生机。

不知不觉沿着西堤已经走了很远,寒风中老板的步履有些蹒跚,稍事休息,坐在亭桥上回过头来看着不远处的万寿山和佛香阁,整副画面显得更加完整和明朗,这一如我们的人生路,也许有些事情当你回望的时候才更加清晰,明了。夕阳下的湖面在岸边芦苇丛的映衬下显得越发的柔和起来,水面,天空,芦苇变成了一片温暖的昏黄,几只鸭子呆若木鸡的浮在湖面上,仿佛也在静静享受着这片刻的温暖与宁静,没想到冬日颐和园的晚景也如此美丽......

就这样不知不觉,在料峭的寒风中我们缓步前行,没有想法地,漫无目的地走着,心里从未有过的释然和轻松,有时候,人真的需要休息与放松,心灵的一种短暂栖息和搁浅,毕竟,人生苦短,不必把人生做为苦役,就象这颐和园的西堤,有人认为很长,走的真的很累,只想拼命赶路赶紧走出去,但是更有人用平缓的心情,一边欣赏着岸边的风景,一边闲庭信步,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而我永远希望是后者。

冬日的黄昏极其短暂,不经意,太阳就落了山,这时我们透过石拱桥隐约看到的是两个风情万种的水岸小亭,那种风雅真不亚于画里的西湖,这就是颐和园,不管什么季节的什么时候总是带着不同风格婉约的美,让人流连忘返,一如陈董的为人一样,不管什么时候什么状况,都让人始终敬佩如一!

转自:http://moon11149.spaces.live.com/Blog/cns!1pKuKLmNXWe315NT4mpm_xpA!368.entry26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