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颐和园游记

[游记]颐和园游记

2007-08-07    sina.com.cn

游个颐和园真是不容易:从酒仙桥折腾到颐和园居然用了2个小时,从颐和园折腾回去用的时间更长,可是在颐和园里呆得时间却没有这两个时段加起来的时间长,真真汗死我了!

颐和园很大,占地4300亩,要想在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里游完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所以进了颐和园我也没有啥奢侈的想法,扯着我妈就在进门不远处挑些景致差不多的地方拍起照来——甭管景色怎么样,拍下来再说,回家慢慢欣赏去!一个小时拍照,一个小时吃饭。呵呵,其实本没吃那么长时间,就是吃完饭还在湖边装模作样的睡了一会儿(怎么可能睡得着,老妈吓唬我说小心睡着了掉湖里!!)。眼看时间已经差不多该回了,正准备起身离开,又心有不忍:我和我妈可是花了60元钱才进来的,这么仓促的游景简直是浪费钱财啊!于是愤愤的来到光绪皇帝曾经住过的地方(名称记不住了,几天前逛的,不可能记得住了!)打算再看看这景致也算对得起散出去的银子,突然听到有个导游正在兴致勃勃的演说,于是开始了“蹭听”的历程,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爽!

首先说这光绪皇帝住处的门前的两块石头吧,来自一个典故:曾经有一个僧人擅长讲道,于是聚众听他说书的人越来越多,导致皇帝心生惶恐:此等巧舌如簧的人如果真的散布有损江山稳固的言论,他的一统江山岂不危在旦夕?于是将僧人所在山封住,不准任何人再上山听其布道。不过这僧人也真是吃饱了撑的,没有人去听居然还对山上的石头讲解经文,久而久之,山上的石头居然也能点头表示赞同!!!传说慈禧之所以把石头放在门前就是为了引用此典故,警告光绪他的皇位完全是依靠慈禧的力量获得的。换句话说,如果他对慈禧的意思有所忤逆,慈禧仍然有能力换掉这个“不称职”的皇帝再找其他人替代他!真叫一个狠啊!

然后提到了光绪的皇后——隆裕皇后。这个皇后真是惨到一定程度了——长得丑也就算了,罗锅也就忍了,居然因为身为慈禧的侄女嫁给了慈禧的外甥——光绪(当然,后来过继为儿子)——那是相当的有伤国体啊!想想吧,这么一个丑陋的眼线,光绪怎么可能愿意要?!所以这皇后简直做得就是有名无实。不过因其在宣告清王朝结束的诏书上代替皇上盖上了玉玺,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也算是一位名人了(真是怎么出名的都有啊)!

再往里走看到了光绪曾经和太监捉迷藏的假山群。想想也是,天天软禁在巴掌大的地方里,不捉迷藏岂不是连必要的健康运动都没得做了?!我要是光绪,也这么干!要不然闲着没事干嘛??

走过了皇帝皇后的寝宫,来到了太监李连英的住处!只听导游津津有味的讲解为什么从秦始皇的赵高开始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有宦官当政的时代——主要原因是由于职务的关系太监往往能掌握皇帝的隐私,包括控制皇帝的私生活。一句话,皇帝有把柄在这些宦官手中,怎么可能再挺起腰杆做人啊?!说到这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皇帝房中的事情吧(呵呵,前所未闻)!

首先说说皇帝周围的女人。据权威人士(导游)透露,皇帝周围虽然女子无数,有名分的女子却屈指可数:一个皇后,一个皇贵妃,两个贵妃,若干个什么什么(记不得了),加起来也就不过十几个显赫的名额,其余的泛泛之辈也就剩下答应(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常在(常伴左右)和什么什么(汗!又忘了)了。这么紧缺的名额这么多的人竞争,结果当然是僧多粥少,竞争激烈。所以无名之辈常采取的办法就是趁与皇上打得火热之际常吹耳边风,让皇上动脑筋在那些占着位置却不甚合心意(喜新厌旧呗)的有名分之人身上寻个错,然后把其名位取下转交他人(皇上的任务不轻啊!)。于是乎这些无名之辈以及有名之辈千方百计讨好太监:没出头的盼着太监帮帮引荐,受皇上宠幸的盼着太监帮忙提携,出头的盼着太监别给小鞋穿——于是从女人这边来讲,太监就成了权重之人。而从皇上的角度讲,他晚上的生活在时间上完全要受到太监的牵制,如果皇上想过的更好,最好的办法就是搞好和太监的关系----比如打赏、封官以及照顾其亲属。这样一来,宦官的势力就会在皇帝的可以栽培下迅速扩大。外面的人当见到太监如此受皇上其中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巴结太监以求官运亨通或八面玲珑;这样一来,宦官的势力又得以扩大,逐渐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威胁社稷。

扯远了,再说李连英,据史料记载(墙上写着呢),李连英月银达100两(1两相当于今天的300元),而一个普通太监月银也不过2两;祖制上规定宦官最大只能担任四品的官衔,而李连英居然最后官拜二品;由此可见李连英做奴才真是做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李连英之所以能受到如此礼遇,完全是由于他懂得迎合慈禧的心理:利用出宫探亲的机会学会了西洋的美发技术并通过此手艺深得慈禧欢心;看到慈禧经常睡眠不好又告假出宫专门学习推拿按摩颇受慈禧青睐;慈禧如此离不开小李子以至于小李子生气托病出宫以后慈禧竟然登门接其回宫,足以见小李子的功力非比寻常啊!

颐和园里有一块“败家石”,传说是明朝一官员米万钟看中,但是在将该石运回家中的途中由于家资耗尽终究没有把此石移回家中收藏起来。后来乾隆在出游的时候偶然看到这块石头并在了解到此石的身世后,居然也想把该石移入颐和园内。在这一决定上,太后和乾隆曾经一度意见不一:太后认为此石不吉利。可是乾隆主意已定,把此事委托和绅办理。当年的和绅也不过20几岁的毛头小子,纵然多么能说会道,也很难说服太后,于是和绅给皇上出主意,让皇上委托此事与刘墉(纪晓岚是指望不上了,史料记载纪晓岚居然是个磕巴?!那个铁齿铜牙某某某也编得太邪乎了!)。插入一句,据导游介绍,刘墉的罗锅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先天就有的,形成原因也很离奇:他爸派他搞刑侦工作,小小的年纪就潜伏各处,结果就得上了职业病。闲话少叙,刘墉家世、身份和口才使他说服了太后,也终于使这块石头被搬进了颐和园。可自打这石头进入颐和园,清朝的国势就江河日下,再也没有兴盛起来。

出了住处来到长廊,700米的长廊又称千步廊,上面绘制的图画囊括了山水、花鸟、地方特色景观、名著人物,加起来有一千多幅(大概是这个数字吧)。传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江青曾经提议将上面的画全部换掉--换成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居然也能想出来)!这个提议直到被总理批示后方才夭折,我们可敬的总理批示了这样一段话:文物不可再生,请君珍稀文物(大概意思吧),这才救长廊于危难之中。

从长廊遥望昆明湖对岸,可以看到一个孤岛,上面有座南海龙王庙,不过自从江主席封了龙王庙以后,这个岛就再也没有对游人开放过。

差不多我的游记就此告一段落,其中虽有省略,但大致意思还都表述的清楚,欢迎对该地感兴趣的朋友们到此一游啊!如果到时候我有幸与你同游,没准还能告诉你一些上述游记中没讲到的细节,呵呵!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84a269010006e126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