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绿野户外 |
[游记]绿野户外 |
2007-10-20 lvye.info |
[一]游颐和园耕织图 延赏西堤野鹭飞, 桑青竹绿掩柴扉。 别羁绊, 淡心机, 山形水系不思归。 [二]延赏斋 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耕织图景区的主体建筑,为乾隆当年观赏农耕景象的重要观景建筑。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已复建。 [三]耕織圖 耕織圖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皇帝利用玉帶橋以西的河湖、稻田、蠶桑等自然條件,塑造的以“男耕女織”為主題的田園景觀。 1860年,英法聯軍焚燒“三山五園”時,耕織圖一同被焚燬,只留下一座由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的“耕織圖”石碑。1886年,慈禧重修頤和園時,在耕織圖景區的廢墟上興建了昆明湖水師學堂。新中國成立後,耕織圖被劃在了頤和園的大墻之外,逐漸演變成大雜院。整治後的耕織圖景區將達15公頃,重點恢復延賞齋、蠶神廟等景區,同時尊重歷史史實,保留部分水師學堂,景區內的綠化與水系也將進行合理的調整。 “入画偏欣耕织图,鸣机声里过飞舻。醉鱼逐侣翻银浪,野鹭迷群伫绿蒲。”250年前,颐和园昆明湖畔的西侧,这里稻田棋布,桑叶葳蕤,男耕女织,鱼跃鸢飞,是北方皇家园林中的一处极富江南水乡风情的景区,乾隆皇帝将之命名为——耕织图。 100余年后的1860年,清漪园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焚掠,除了一块乾隆皇帝御题的石碑,耕织图景区荡然无存;又20余年过后,昆明湖水操学堂在当年耕织图景区的废墟上矗立起来,不过只存在了短短的九年,完成了颐和园“接生”使命的水操学堂便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屈辱中退出了历史舞台,空留下两组院落令人唏嘘凭吊;再之后的100年中,耕织图的归属与使用变得频繁而混乱,建筑也日益残破凋零,直至1998年,在北京市政府、园林局的大力支持下才又重归颐和园的怀抱。 经过专家论证和政府批准,从2002年年底开始,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一个既包容了光绪水操学堂旧观又展现了乾隆耕织图风貌的历史景区,终于洗尽尘封,从厂房和民居的瓦砾中破颜而出。 耕织图,250余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沉浮,皆可从中阅读…… 2004/9/15 8:35
|
转自:http://www.lvye.info/modules/newbb/viewtopic.php?viewmode=thread&topic_id=3853&forum=8&post_id=6469472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