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之行之二 雪中的颐和园与北大 |
[游记]北京之行之二 雪中的颐和园与北大 |
2008-03-18 sina.com.cn |
12月10日,北京降了今年的第一场雪。早上起床的时候,雪花一直在飘舞,外面的天阴沉着,心中却是惊喜而振奋的。 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雪景了。 将衣服帽子拉起来盖在头上,漫步走入雪中,淋雪的滋味如此奇特,像回到小时候的感觉。 公交车上温暖如春啊。我们的目的地是颐和园。公交车的底站。 到达的时候才发现颐和园的门口聚集了一大堆的游客。熙熙攘攘的,似乎大家都有这样的雅兴雪中游园。看来不只是是我一个人如此窃喜啊。 我还一直记得小学的课文里学过的颐和园美景。长廊,昆明湖,瀛台,万寿山,琉璃瓦…… 雪中的昆明湖看的不太分明,迷迷蒙蒙的看不到头。湖面上笼罩着一层灰灰的雾气。 沿着湖畔行走,地面上全是积雪,不是很厚,但是却很有冰天雪地的氛围。 北京的天气真的是冷。走在这空气中,鼻子被冻的通红。连耳朵也无法忍受这寒气。 四个人躲进小店,一个选了顶带帽檐的帽子带上。模样有点滑稽,但是能够保暖,就已经满足。 一直往前走,接连的风景有镇水金牛,有十七孔桥,还有曾经囚禁同治帝的瀛台。 站在瀛台上,看远方全是白茫茫一片。对岸的万寿山只能隐隐看见轮廓。若是晴天,应该是可以看见山上的佛香阁的。还有琉璃瓦的金黄光彩。 可是这雪中,只能看见湖面上类似的云彩缭绕。宛然有人在云中行的错觉。 下了瀛台,往回走,来到长廊。 长廊真的很长,具体多长,我也不清楚,只知道据说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 长廊的顶部雕刻着各色壁画,游龙惊风,一派皇家风范。 站在山脚下看眼前的万寿山,皑皑白雪笼罩,松枝上,山头上全是积雪。 上山的台阶变得异常陡峭,走一步滑两步。走了两步之后决定放弃。 站在积雪的枝头旁拍照,笑靥如花。 下午的目的地是北大。初中时候便分外憧憬的一所大学。 其实,北大的意义已经不只是一所大学这么简单,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代表,一种积极向上精神的象征。 大学时仍旧仰慕北大,是受了余杰的影响。他在北大七年,对这所大学又爱又恨,因为深沉的爱,所以有了“恨”,所以他敢于提出北大的种种诟病,敢于当所有人都在欢天喜地的庆祝北大百年庆典的时候提出异议。 因为他这份“恨”,让我对于这所学校有了更多的向往与憧憬。 来到北大门前的时候,我总是在想,这里,就是当年余杰与宁萱见面的地方,是怎样的机缘让他们能够相识相知相爱并且相守呢? 北大的大门前是一条马路,有车辆穿梭着开过。对面是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巷。这一切,真的无法令人将之与中国最好的文科类大学联系起来。 大门很小很低。小到让人几乎以为这是一个侧门。与国内一些学校伟岸的大门比起来,有小巫见大巫之感。 但是却是这样的校门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不平凡之人。 如今,才终于领会到那句话的含义:大学,非大楼也,乃大师也。 北大校园里,蔡元培先生的雕像傲然挺立,雕像前有学生献上的鲜花,看上去依旧新鲜。 北大的教学楼,我所见到的顶多只有两层小楼,古色古香的木质制造,都隐藏在丛林山谷间,隐隐露出一点点的红木墙头来。 开门进去,温暖,热情,浓郁的氛围扑面而来。 与其他大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北大,是去树林间寻觅教学楼的身影,而其他大学,是在教学楼间寻觅树木的踪影。 来到未名湖的时候,湖面上有袅袅水气升起。 一直在下雪,湖畔两旁都是未融化的积雪。树枝,假山,小径。 也有游人路过,如我们一般,惊奇与赞叹。 博雅塔树立在一旁,如女神守护着这片湖面。是冬天,没有看见倒影,但二者相得益彰的映照着,却是和谐融为一体。 在北大里竟然迷路,找到警卫问路的时候,他跟我们解释了半天最终还是放弃。向左向右,朝前朝后,是不是他自己都已经糊涂。我本还想努力记住他说的方向,说到后来,我也放弃。 随意的走动,后来,竟摸索到了大门。 山穷水复呵。 聊以记下。未完待续。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f350dd01007yjg.html3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