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之旅(二)颐和园之行 |
[游记]北京之旅(二)颐和园之行 |
2008-06-14 sina.com.cn |
北京第二日 5月27日 晴间多云 大风 昨天Z就问我,今天要请假陪我吗?很感动有朋友惦记着(后来才知道他一年只有7天的休假,还是请了一天的假陪我去了天安门,北京之行,因为有了这些朋友,变得不再孤单,所以不再是一个人的旅程),但是考虑他的实际情况,最后还是决定一个人去颐和园好好看看,虽然在课堂上说了N次,但是的确没见过真实的园子是怎么样的一种气派和气度。 第三站 颐和园 早晨7点醒来,昨晚听见有雨落的声音,很大很响,清晨却是安静的,能听见鸟叫。G的妈妈和老姨要来北京,早上的车,本说我可以陪她们去逛逛的,由于坐车累了,最后还是算了。在等他去车站接人的当口,我仔细地查找了行车路线,Z也在线,商量了晚上去他那里的事。外面有呼呼的风声,Z说:今天北京的风沙很厉害,我运气好,遇上了,呵呵。也是,这两天天都比较灰暗,没有在大连的时候天那么蓝。 9点半出发,坐车很顺利,不再对北京的街道那么陌生,找准方向,走下去,总会到达目的地。车穿行在市区,可以看到街景,两旁是高大的建筑和宽阔的街道,最多的色彩是绿色的行道树和五颜六色的月季花。 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 终于站在颐和园北宫门,最佳的游览路线是东宫门进,北宫门出,沿着东堤一路上行,观知春亭,登佛香阁,赏苏州街。由于行车方便,我选择的是相反的道路,自上而下。 进得北宫门,首先吸引眼球的是苏州街,一直向往的就是苏州那背靠河流,夜晚可以静坐窗台听水流的声音,看舟来舟往的夜灯闪烁,屋前是青条石铺就的小路,清晨的薄雾会把它滋润得湿漉漉的,或者一弯拱桥连接河的两岸,那样的景致是心中的天堂,突然想去苏州了。眼前的却是颐和园的苏州街,一条仿照的街景,更确切地说该是水景,在一潭水两岸建造一些江南水乡建筑,很美。站在桥头拍下。 跨过拱桥,拾阶而上,就是万寿山的后面,一个广场,一座高大的门楼耸立眼前,登到城楼,俯瞰下面,会有些微的恐高,会想起当年举行大型集会该就是在这里,统治者们登临城楼,俯看下面跪伏的百官时,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可曾有过底盘不稳的担忧。 按指示牌在万寿山穿行,门楼、假山、宫殿渐次地在眼前晃过,都在显示皇室的尊崇和悠然。佛香阁是经常给学生讲的地方,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傲视着脚下的昆明湖,只是没进去,站在外面,看见了远处树木掩映着的昆明湖面。最让自己心动的佛香阁后的智慧海,以前一直以为是个水景,见到真物,方知望文生义的可笑。智慧海是一座佛家殿堂,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在建筑的上部,用了少量紫色和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没有一根木料,全部是用石砖发券砌成的,不用枋檩承重,为典型的“无梁殿”。 沿台阶而下,本欲寻访谐趣园,却因路没走对,时间太紧,而无果,绕过佛香阁,来到乐善堂,一个四合院,是慈禧寝宫,前面是“水木自亲”(一直在迷惑为什么叫水木自亲,呵呵,L看见时也问,我无言以答,想起水木清华,不晓得之间是何关联)皇家电话专线,印象比较深的还是乐善堂前的那个“败家石”,简单雅致的四合院里暗机深藏,奔涌的该是皇家腐败堕落的暗流。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fc8df01009cqf.html29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