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似曾相识颐和园 2007年回国游记(四)

[游记]似曾相识颐和园 2007年回国游记(四)

2008-06-27    sina.com.cn

似曾相识颐和园

--2007年回国游记(四)

·凡 草 ·

当年在京读书的时候,颐和园并不陌生,蹬上自行车,十分钟的路程,五分钱的门票,就可以享受美丽的湖光山色。
现在,门票是30元,全票60元包括几个特殊景点。园外那一大块空地成了停车场,人来车往,拥挤不堪。门口那座大牌楼,正面刻着“涵虚”,反面刻着“罨秀”,均为乾隆御笔,意为“湖波浩淼”“园林清幽”。可是现在,夹杂在挤挤攘攘的人群里,被没完没了的浮躁和喧闹浸染,却不能不让它尴尬万分。

园内增加了很多新的“古”物。10元一张的游览图只是“示意”,我拿着它在人堆里东张西望,一下就转了向,再也找不到那些似曾相识的道路,只好边看路标边问路。

我们买的是全票,自然要去那些特殊的地方。先找到了德和园大戏楼,等了二十多分钟,看了十几分钟的表演。几个小伙子操琴敲锣,蹦出来几只小猴儿。哈哈,当然是小孩儿装扮的喽。不过他们猴头猴脑,活蹦乱跳,眼睛滴溜溜地乱转,几个空心筋斗翻下来,倒也挺像那么回事儿的。随后,几个女孩子甩着长袖跳了几步宫廷舞蹈,猛一看,动作颇像当年的文艺宣传队,只是红装换成了绿衣。一个身着紫衣的女子弹拨了一曲古琴,后边一大排编钟也跟着派上了用场,叮叮当当地响了几声。可惜,诺大个场地,人声嘈杂,虽然我们坐在据说的是慈禧曾经听戏的位置,也没听出个子丑寅卯来。

沿着旖旎的长廊走在碧波粼粼的湖畔,阳光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春风轻轻撩起春水,春花微笑,春柳缱绻。一队队的小朋友打着小旗春游,嬉闹追逐,一片盎然生机。

那座前后两边分别写着
“星拱瑶枢”、“云辉玉宇”的大牌坊刚刚修茸过,更显得金碧辉煌。牌坊下是通往九天仙界的山路。可是,佛香阁成了特殊景点,许多只买了门票的游人被挡在排云门外,望山兴叹,颇有些不平之意。是啊,万寿山是用开挖昆明湖的泥土堆成,颐和园从来就是山水相连,岂有分开之理?不过,在这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天堂仙境大概也只向有钱人开放。付了费的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山路上照样人头济济。登山望远,湖光山色风景依旧。转过排云殿,登上佛香阁,仰望众香界,可惜,并没有得道了悟的感觉,自认是凡尘俗人,心中缺少那点灵犀。这些石阶山道亭台楼阁倒都是焕然一新,干净整洁,拎着簸箕捡垃圾的清洁工人到处都是,看来已经为奥运做好了准备,这笔额外费用还算是用到了正经地方。

穿过智慧海,下一个特殊景点是苏州街。这里原是乾隆兴建的买卖街,让久居深宫的寂寞女子们多个游玩的地方。它被英法联軍烧毁以后,1986年才重新修复,我也是第一次来此。从外边看去,小桥流水杨柳依依,很有苏州园林的风格,进去以后才看见市场。正好走饿了,我们就在拱桥边的小饭馆里坐了下来。粗打粗制的大方桌和长条凳,棚顶上挑起的酒幌子,穿着村妇服装的胖大嫂……,这些假模假样的乡村景致,怎么看怎么好笑。价钱自然也是假乡村的标准,比起京城里还要高上一成。

沿着河边走了一圈。一家店铺里挂满了风筝,那些漂亮的蝴蝶蜻蜓蝙蝠蜈蚣,活灵活现,不由得唤醒了我童年的梦想。只是,用竹筷子和旧报纸糊风筝,用奶奶缝衣的棉线拉着,在春风中奔跑的日子,已经永不复返了。

路边有一个画廊,妹夫正在努力学习中国文化,就停下来欣赏国画。这里很明显有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一种是传统的山水花草,另一种则包含着典故创新。身着传统长袍脚蹬现代皮鞋的画家们看见客人,匆忙赶来接待。一位画家热情地向我们推荐一张条幅,上边游荡着一只吐着长丝的蜘蛛,挑逗着一只可爱的小鸡雏。他说,这是自己的创意,蕴藏着“吉利喜庆”的意思,比另一位画家的传统风格要强得多。尺寸虽然只有一半,价钱却是一倍,据他说,因为他是画协的成员,卖的是个名声。我倒是有些兴趣,只是顾虑家中已经书画满堂,如要当作精品收藏,却又不知深浅。妹夫看了却不以为然,撇着嘴指着小鸡脚旁的一点墨迹悄悄地说,明明是小鸡想吃蜘蛛,累得屎都拉出来了还没抓着呢。我喷然莞尔,看着画家得意的脸色和疑问的眼光,我没敢当这个翻译。
不过,另一位画家没有白费口舌,妹夫看中了一套松竹梅兰四君子和一套春夏秋冬的山水。我假充内行帮他砍价,因为买的数量多,没费口舌就以1/4的价钱成交。画家大发利市,把妹夫当成了朋友,开心的当场挥毫,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送给了“my
friend”。
转过身来,是一家工艺品商店,妹妹看中了一个内画瓶。她想仔细瞧瞧,却发现被一把大锁禁闭在玻璃柜里。营业员没好气地说,没有钥匙,如果要买,就先交钱,她再去找钥匙拿出来。东西都没看清楚就要先交钱,天下有谁这样买东西?营业员却不耐烦了,她说,这里就是这个规矩,还不准讨价还价,不要拉倒。不过咫尺之遥,怎么两家铺子的生意经如此悬殊?营业员一语道破天机,那边是画家卖自己的画,这里做的是公家买卖,她不过拿工资而已!
一别多年,我早已经忘记了不会笑的营业员。那一片青山碧水的背后,谁是公家,谁是私人?看来正常的市场经济并没有真正在这里繁衍。虽然外表的变化很大,可内里的惰性却像那条永远也开不动的石舫,依然静静地卧在那里,任凭潋滟春水翻覆飘荡。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d1e24001000aed26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