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占据清朝皇家首席建筑师260年雷氏家族和颐和园 |
[游记]占据清朝皇家首席建筑师260年雷氏家族和颐和园 |
2008-06-27 sina.com.cn |
样式雷为世人留下的最宝贵财产不仅有他们的建筑,还有稀世珍宝——图样。仅在国家图书馆,就珍藏着样式雷的两万多张建筑图样。这些图样对研究清朝历史、建筑文化发展脉络有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巨大成就。样式雷画出的图纸什么类型的都有,比如投影图、正立面、侧立面、旋转图等,最难得的是陵墓的宝顶,它呈不规则的空间形体,样式雷画出等高线图,这在当时是非常高水平的。在修建惠陵的过程中,因为工程反复比较多,样式雷也留下了最为详尽的图纸,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木结构的尺寸,在牌楼、碑亭下面打多少桩,全记载下来。为了及时向朝廷反映工程进度,样式雷还画了“现场活计图”,即施工现场的进展图。从这批图样中,可以清楚看到陵寝从选地到基础开挖,再到基础施工,然后修地宫、修地面、安柱子直到最后做瓦的过程,体现了样式雷在建筑程序技术上的独到性。在样式雷留下的图样中,有一部分是烫样。它是用纸张、秫秸和木头加工制作成的模型图。因为最后用特制的小型烙铁将模型熨烫而成,因此被称为烫样。烫样给后人了解当时的科学技术、工艺制作和文化艺术都提供了重要帮助。 样式雷设计的颐和园文昌阁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传承手艺,雷家从第五代雷景修起吸取经验,把祖上有关的建筑图纸都保存起来。自此,样式雷家族历代工程设计文案,以及所有建筑的神秘手艺都得以保留,也造福了雷氏后人,从小生活在图档中的雷家小孩无形中得到了最正规的中国建筑学教育,能世袭皇家首席设计师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如果不是清王朝结束,雷家再辉煌几代也应该不成问题。也许雷家没有想到,这个原本为了延续家族的辉煌历史的本意,却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历史印记。也正是通过这些图档,后人惊奇地发现,在样式雷的名下,是一个极其庞杂的建筑体系。大到皇帝的宫殿、京城的城门,小到房间里的一扇屏风、池塘里的一条船以及堂前的一块石碑,都符合样式雷的种种规矩,这是一个非常正规而系统化的祖传技术。其中的种种奥秘,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历史学家,也成为建筑学家值得借鉴的珍贵资料。 颐和园为雷家设计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万寿山,原名“瓮山”。昆明湖,原名“瓮山泊”,又名“西湖”。早在辽金元三代,这处有山有水的佳境,就已成为皇家园林。明代,曾在此处营建“好山园”。 史料记载,清代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三日(1750年4月19日),乾隆皇帝为迎接其生母崇庆皇太后于次年到来的60岁大寿,决定在好山园旧址挖湖堆山、大兴土木,营建清漪园。乾隆将瓮山更名为“万寿山”,在山前建造了为母祈福祝寿的“大报恩延寿寺”。又将瓮山泊更名为“昆明湖”,取汉武帝在长安开挖“昆明池”,以操练水军、策划攻略滇池之滨的昆明之典。 但不幸的是,清漪园等“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在1860年10月18日,遭英法联军纵火焚毁。到了光绪十二年六月初十日(1886年7月1日),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宣布,将于次年正月“撤帘”,由年将16岁的光绪皇帝亲政。慈禧乘机提出,要重建清漪园,以作为自己“离退休养”的场所。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8519b701000am6.html7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