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山四游记

[游记]香山四游记

2007-07-16    

昨天星期天,阳光不错,陪表弟逛了趟香山,掐指一算,这已经是第四次游香山了。

第一次登香山是刚上大学的时候,节假日几个高中同学从外地赶过来玩,我们北京几个陪他们去爬香山看红叶。那时香山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水泥铺的路面,我们又特意偏离了游人众多的主路,专拣那没人去的荒草丛林走,一会上坡,一会下坡,手抓脚踏的非得四肢都用上才行。那次因为时间太紧,没有爬到最高峰,就在半山腰找了块平地,大家围在一起,坐着吃些带来的的东西,吃饱了就大呼小叫地各处摘些无名的野花草,或是静眺山下的农家,看蜿蜒的山路上农人骑着驴悠哉游哉地行进。这样没呆多久就又急急忙忙地翻回主路打道回府了。那次没爬到山顶,更没有看到传说中漫山的红叶,但因为是生平第一次爬山,加上人多热闹,所以也玩得很高兴。偶尔摘到一片红叶,就宝贝似的夹藏起来,寄送出去。

第二次去是去年夏天,闲了很久,就决定一个人再去看看香山。一进公园大门,错以为是来到了故宫,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矗立在眼前。大殿气势宏伟,象面屏壁一样完全遮住了后面的大山,里面却只摆着一个皇帝的宝座,孤零零地象扇屏风。大殿往前,左右两边各有一间副殿,中间是一方池塘,正中一座娇小的白玉桥,桥上可以观赏池里的金鱼,只是桥坡太陡了,少有人上去,却都从池塘两边绕道行走。看大殿右边石栏上的说明文字,知道这座庙宇似的建筑叫“勤政殿”,以前被八国联军烧毁了,是刚刚才复建起来的,怪不得没一点印象。

从大殿的右侧绕过去以后视野就开阔了,一开始是缓缓的柏油坡路,路两边大片草地,花草如茵,有道路纵横交错其间;往上走一段后路面就变陡变窄,开始了盘山公路似的曲折盘旋;再往上就是六百多级的石阶,石阶道路时宽时窄,时高时低,时而平坦,时而崎岖,一会隐秘在林间,一会又无遮无掩地凸现,一会直如尺裁,一会又九折十八弯。当时下午酷热,一瓶矿泉水没到山腰就喝完了,往上看满眼只有碧绿的树木,顶峰在哪个方向都不清楚,心里就后悔不该一个人来爬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可现在已经来了,就不能一座山两次都爬不上顶峰,于是接着喘气,接着爬。好在石阶路不时会出现一个平台,可以稍微休息一下,看看底下的游人如蚂蚁搬家一样,蜿蜒一线、源源不断地攀登上来,或遥望远处缆车一辆一辆平稳的滑进,想象一下乘坐者的清凉惬意。后来终于和一伙年轻人攀谈起来,随着他们边聊边走,转过一个平台之后,香炉蜂突然就出现在眼前了:两百多米远,一堆大石光凸凸的耸立在山的最高处,模模糊糊有个香炉的样子,上面建着一座四角高挑的大殿式样的房屋。于是使劲开始了冲刺,坡变到最陡,石阶窄得放不下一只脚,十分钟之后终于爬到了顶峰。

山顶风很大,骄阳下,峰前光露的石头已经有些风化,峰后群山的植被却还算茂盛。山顶平地不是很大,人们大都集中在香炉峰的刻石旁,或是徘徊于那个其实是个小卖部的“大殿”。凭着殿前的栏杆,山下的高楼、小屋、田野、公路等等尽收眼底,太远处则是灰蒙蒙的雾气。大致和平常的山没有什么不同。左右张望的时候,刚才那伙人找不见了,于是一个人顺着原路下山。

第三次登香山是去年秋天,陪着个朋友去。这次改走另一条路线,进大门后往勤政殿的左边走,果然别有天地,先是见到一个小湖泊,湖水清澈,有亭有桥,四周树木环抱,水边的几株叫不上名字,满树白花耀眼地绽放。很多游人流连在那里不见离去。

往上爬也是缓坡,往左不多远就到了双清别墅。49年建国前毛泽东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指挥了渡江战役,现在这里变成了他的纪念馆。一进去看到一个三四分地大小的人工池塘,池子半人高,不方不圆,边缘砌得很整齐,水却浅浅的到不了脚踝。池子左岸依着山体有一个防空洞(这是第四次来香山才发现的),池右边上一亭,栏杆里面圈着一张竹桌,一张木椅,四个瓷墩子,说是文物。竹桌其实是个竹枝编的架子上覆了块圆玻璃,木椅无靠手无油漆像把学生的座椅,只有那四个瓷墩子颜色翠绿还有雕饰,几样东西放在一起毫不协调。那把学生椅特立独行,可能是主人毛的御座,看来当时经济真不富裕。亭子再右边十来步是四五间白色平房,有办公室,有会客厅,有卧室,里面的摆设都是毛在的时候的样子,陈设很简朴,空间却不小。出房往后院走是“御花园”,树木丛中摆放了一个低低的圆石桌,上面也有纹饰,石桌四周置了几块小板凳样的方石、圆石,好象都是从附近陵墓上扒来的材料。再往后就只能看到院墙边的一丛青竹,原以为到这里就无路可走该回转了,谁知柳暗花明又一村,清竹后边竟掩藏着一段石梯,爬上这段石梯,眼前豁然又是一座院子,院的右边也有几间不起眼的平房,院后是些嶙峋错落的山石。这个院子比刚进门那个院子高出一层楼的高度,但掩藏的极好,在下面时竟看不见。那几间平房里没有墙壁,通为一体,墙上遍是毛和其他领导人的照片,信件,角落里还有部平面电视在循环放映着他们在这里活动的记录片。出房往后院去欣赏那堆石头群塑,竟又发现一段石阶,顺阶而上,到顶却是几个四合小院一进一进得相通,每个院子都还是平房,却涂了红漆且雕梁画栋,一派复古的风范,中间或竹丛点缀,或绿草平铺。房里陈列着中外名人的雕塑。整个别墅依托山体,建起一个有院有房有花园的三级楼阁,掩映在香山的怀抱里,浑然天成,给一拨又一拨游人送去一次又一次惊喜。

从别墅第三层平房的后门出来是一片建筑遗址,原来的建筑都被八国联军摧毁了,只能从现有地基上推想原来建筑的恢弘气势。再往上爬就和第二次登山没什么大的区别了,只不过这回我们还爬进了一座“古宅”。古宅小铁门上的告示牌写着“游客勿入”,望进去破败不堪,院墙低矮满是豁口,院里黄叶堆积,一级级平台通向高处,看不到后面的房屋。我们兴起了探幽访古的念头,轻易地从门边跳进去,拾级而上,两边象是花圃,又象是饲养动物的圈池,不少破瓷烂瓦的花盆堆在上面;最高处几间平房,只是外面有个房的样子,里面墙倒屋塌,有烧过火的痕迹;一面墙上有人龙飞凤舞地留下了墨宝,“怀才不遇落魄至此”云云。香山里面这样闲着的房子院子看到不少,奇怪怎么没人休整一下呢。

第四次爬香山就是昨天了,我和表弟又选择了第三回的路线,进门往左,出了双清别墅没多久,来到一个叉路口,向左的岔路较陡峭,两边还各系了一条白绿相间的窄带,提示游客不要踩路外面的花草,路牌指示说这条路通往红叶观赏区,于是我们选择了这条从没走过的路。路比较陡,我们刚开始还赛着跑,结果一会就没劲了,坐在石阶上遥看对面山体上的松林。松林小有规模,宁静时如风景画,风来时就象仪仗队检阅一样整齐划一地齐左齐右,边“哗--哗--”有声,把“松涛”一词的意义阐述得声画并茂。

说说笑笑很快就爬到了山顶,香炉峰清晰可见了,距离却不近,在对面的山峰上,我们还得绕过去。绕过去的路整个建在山脊上,我们便一直在山脊上行走,随时可以看到远处的香炉峰,也可以象在香炉峰一样远眺山下的风光,美中不足的是只有180度的视角:管理部门为了把香山公园和八大处公园隔开,在山脊上建了一道2米多高的石墙,我们沿着墙边走,眼光又穿不透石壁,就只好欣赏这半边天的风景。这种感觉很奇怪,我在其他风景区还从来没有过,总在想墙那边是什么呢?是悬崖、树林、草地还是光突突的石头?表弟便登着块石头往那边看了看,告诉我是条平整的水泥路,真没想到。不过福祸相依,也要感谢这道石墙,那天风特别大,吹得玩具风车一个个象充了电似的,要不是这道石墙挡风,我们一定得感冒。

绕到香炉峰后,顺着走廊我们去看了看缆车,40元的票价让我们一边讨论着缆车的动力是不是从那个巨大的转轮上来,一边沿着缆车的线路下山。半山腰时看到下面一个漂亮的绿色琉璃塔,和一个俄罗斯使馆一样的建筑。到了山底绕过去一看,原来是座庙宇,叫昭庙,是为西藏班禅进京修建的行宫。庙宇高峨巍耸,庙前还有一个琉璃“牌坊”,整个建筑外面看气势磅礴,有皇家气派。可从侧门进去,门洞窄而深,感觉是在钻双清别墅里的防空洞,里面天井似的,除了一个石碑什么也没有。

出了昭庙接着左行,又见到一处别院——见心斋,小窄门进去,便浸在了舒缓的佛教音乐里,里面也是上下两座院子,下院一大池水养了些鱼,几个小孩在旁边餐室里下棋,打牌,写字,分外悠闲;上院几间平房铁将军把门,旁边几块残碑断壁,牌子上说是明朝哪个大太监的坟冢。上下两座院子有假山一样的石阶相连,都包在跟天坛一样的圆形外墙里,墙体从上院到下院,依地势逐渐降低,可相对高度没有变化。院门口是一丛翠竹,令人想起大观园里的潇湘馆。

出来后实在晚了,便急往回赶。看着路标又回到了勤政殿,却是从勤政殿的右边回来的。左边进去右边回来,这回绕了一个大圈,路线最长,看的景点也最多。快出公园了,看着勤政殿,表弟说这里哪有什么勤政殿,分明是荒政殿。而在我心里久久不去的,不是双清别墅,也不是香炉峰,而是见心斋里的闲乐闲人。如此幽静居处,闲心之人,何等地令人欣羡啊。

自:Club.ChinaRen.com
------------------------------
本帖网址:http://club.chinaren.com/66375497.html 复制

------------------------------

原始链接:http://club.chinaren.com/66375497.html
转自:36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