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山游记 |
[游记]香山游记 |
2007-07-16 |
图片: 游山,其实游的是一种心情。 论语有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紫花长期以来一直将其误解为“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实在是汗颜啊……不过,即使这样,也还是没什么机会做仁者,因为先天的恐高加上后天的胆小,足以使紫花望山却步了。 而香山却不一样。北京的龙气,使那山也轻灵,葱灵毓秀中别有雍容气度,山势起伏中也孕平和风采。绵绵西山余脉,风光这边都好,自金国开始,久享龙气浸润,风光与文化,就这样完美的交融在一起,那是北京的一道靓眼的风景。 香山静宜园的地势,大概是群山环拱着一片较为开阔的平地。笨人看山,自然是从最简单的地方看起。所以先走那一片开阔地,赏花,游湖,拍照,很开心。印象最深的,是著名的琉璃塔,翡翠一样的绿,掩映在一片春意盎然的绿意中,仍然那么亮眼。塔上精雕细琢的五百罗汉,很精致。据说,在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罗汉是苦相的。唯有尝尽了世间的苦,才能彻悟,才能普渡众生。所以,佛像渗着肃穆,透着威严,让人不敢正视。而后来,与中国文化日益相融的罗汉,却竟渐渐温和慈祥起来了。许是受了国学中庸内敛平心静气的渐染?许是尘世间的俗人更需要现世的抚慰和关怀?中文的朋友说,罗汉的脸,反映了一种文化的变迁。只是,琉璃塔上的罗汉已然难以辨认表情了。是苦相的,还是慈祥的?紫花没有考证,只是很感叹,那种宗教的超然和神圣,静坐在塔上的五百罗汉,安然的,沉静的,纵使风沙掩饰了容颜,也依然伴着风拂古塔的清越,吟唱遥远而深邃的智慧。只是,又有几人能懂呢? 别了琉璃塔,看了碧云寺,终于开始爬山了。前边的路是很好走的,迎接六世班禅的行宫“宗镜大昭之庙”;听经听禅别染灵气的巨树“听法松”,颇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见心斋”;世纪伟人毛泽东居住过的双清别墅……很值得观赏凭吊的景致,踏着悠悠山路,嗅着青山灵气,虽然身体有点小小的疲惫,心情却是非常之舒畅。后来,L坚持从森玉笏上山,他说,那一段笔挺的料峭,是香山的神韵所在。那就挑战一下吧。找了最好走的路绕到山间的小亭,那就是所谓的森玉笏吧,只是,亭子什么样,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路真的很难走(对我而言),风真的特别大(这是实际情况),然后,非常汗的,在紫花的颤抖中,L决定放弃登顶,陪偶下山了。 紫花的记忆从终于找到了有台阶的下山的路开始,真是亲切啊!一如上山时看到缆车的感觉,只是缆车是不好意思坐的,台阶却是可以堂而皇之的走的,所以,下山的心情很好。又拍了几张新的照片,呵呵,还有些很不错的,可以发给妈妈看^o^ 嗯,紫花的游记写完了,笨人不适合爬山,路痴不适合写游记,紫花两样都占全了……所以,只有这个样子的,嘿嘿,期待某位带纸笔上山记录的同志的完美游记,先记在博客上,不准赖哈! |
原始链接:http://bbs.pkuhome.net/Blog/article.php?uid--tid-452.html |
转自:2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