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野战驴人日记香山印象 |
[游记]野战驴人日记香山印象 |
2007-07-16 sunnyroad.net |
香山印象[作者:陆小海] 记不清是哪位作家,提到北京的好处时,其中有一条,是在城里一抬头就能望到山,他提到的山,就是西山,西山的主峰就是著名的香炉峰,香山。 香山并不高,海拔也就200多米,北京的老人们每天溜早时都能爬得上去,香山也不险峻,小学生们春游时也经常来。但香山很有名,有名的香山红叶,有名的双清别墅,有名的碧云寺,有名的卧佛寺,有名的樱桃沟。山不在高,在有名。人也是这样,一旦你成了爱因斯坦,就不会有人在乎你的凌乱发型了。 对香山很熟悉,那里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但我喜欢这种熟悉的感觉,老朋友似的感觉。我的空气质量预报就是是否能看得见窗外的远山,看得见山的日子一定是好天气。如果能看见山上的羊肠小道,那空气质量一定是一级! 先说香山的红叶,这是一种叫黄栌的灌木,很不起眼,低矮,树皮枯黄,枝干也不够繁茂,仔细观察它,毫无特别之处,甚至会觉得有些失望。但就是它,一旦到了秋天,会焕发出惊人的生命力,漫山遍野的红叶,会让人精神为之一爽,那种烂漫,是所有山花所不能与之相比的。那种独傲寒霜的气概,不惧风雪的精神,会令许多花花草草相形见绌。在深秋,肃杀的北国大地,那似火的红叶带来的是一片勃勃生机,是生命的希望。“霜重色愈浓”,正是对红叶的真实写照和由衷赞叹。它应当有名,而且名副其实。 再说双清别墅,在那里游览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建国初期的那段历史,在那排现在已经显得有些陈旧的房舍前,仿佛能依稀看到当年的情景,听到小警卫战士喊出的“报告”声,众多的民主人士相约“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甚至能想象到前辈们既定国事和入城前略显忙乱的场景,它当然有名,因为那段历史。 还有碧云寺,看到五百罗汉的生动形象,再看到房梁上的济公——传说他因迟到,没有位置,只好委屈在那里——你会钦佩工匠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据说第295位的暗夜多罗汉,是文治武功的康熙爷,第360位的直福德罗汉,是风流俊雅的乾隆爷。很小的时候看过,模样记不清了,后来要门票了,没再看过,但传说记得很牢,这可能就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吧。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也在这里,至今仍有许多人前去凭吊。它自然有名,这是文化的力量。 樱桃沟就在卧佛寺的后面,象一个巨大的后院。卧佛寺中有据称是最大的卧佛,香火很旺。佛堂内有一双很大的鞋,足有半米长,是信徒捐给赤脚而卧的大佛的,就是用这双鞋走,也很难走完那条山沟。鸟鸣幽谷,一袭清泉顺沟而下,记忆中这是我最早喝过的山泉,现在还有很多老人每天清晨从这里背水进城喝,只是老人们都说这里的水没有过去好喝了。著名的12.9运动就是在这里策划的。还有那举家食粥,批阅十载的曹雪芹,也与这里颇有些渊源。这里确是个让人乐而忘返的清幽去处,还真适合写点东西策划个事什么的。如果六朝名士们能到这里,谈玄论道,饮酒行散,醉卧溪畔,或许“竹林七贤”会改称为“樱桃沟七贤”也说不定。它的确有名,因它的自然。 “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碑,碑文是到处留墨宝的乾隆爷所书,当初人们在石头上铭文记事,真是个好主意。每当冬雪初霁,在这里登高远望,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众游客蜂拥而至,拍照、赏雪,象孩子一样笑闹,热闹非凡,给冬日寂静的山林中平添一股生气。 还有很多景致,华裔建筑家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依山而筑,堪称设计典范。北京植物园的热带温室,植物繁多,号称亚洲第一。拱桥相隔的眼镜湖,倒映青山,也算得上别致。 香山放了许多绝迹多年的蝈蝈,据说是从河北引进的“铁蝈蝈”,京城的鸣虫爱好者们又可以重享上香山逮蝈蝈的乐趣了。近闻北京市将要修缮和重建三大皇家园林,颐和园,天坛和香山,重建香山的勤政殿等乾隆年间兴建的大片皇家宫殿和庙宇,如依照古建修缮的修旧如旧的原则,就能使我们领略到清代康乾盛世时香山皇家园林的风采,否则不如保持一些野趣,让人们多享受一些鸟语虫鸣,多些自然的乐趣。 如数家珍,因为我熟悉它,喜欢它。前面提到的那位作家,历数了北京许多好处,也是因为他偏爱北京。人类的情感就是如此,有些情人眼里出西施,有些爱屋及乌,甚至有些排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为生产力的关系,人类的祖先都生活在河边,许多河流都被称为“母亲河”,那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北京的孩子,能否依此类推,称香山为“先生山”呢。确实,它不够雄奇,峻朗,甚至在有些人眼里算不上是座山,但那浓厚的人文色彩,深藏的文化底蕴,绝对有资格作我们的先生了,至少有许多北京人上的第一座山就是香山。“仁者无敌”,在香山脚下感受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有谁不愿做一个“乐山”的无敌仁者呢。 |
转自:http://www.sunnyroad.net/lvrenriji01.htm4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