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山白园:一生长恨,随了琵琶 洛阳之行(三. |
[游记]香山白园:一生长恨,随了琵琶 洛阳之行(三. |
2007-07-21 sina.com.cn |
凤凰台上忆吹箫·万水千山 万水千山,莫说尘世,轻薄似酒如纱。 有层层铺径,正是繁花。 都道玲珑宝塔,千寻遍,日落谁家? 风来了,纷纷坠下,香冷天涯。 哎呀! 这厢景色,是三分春晴,几点韶华? 念微醺醉醒,梦里寻他。 他若再来过,清池畔,对弈流霞。 无寻处,一生长恨,随了琵琶。 龙门东山石窟向北,就是香山寺和白乐天生前居住死后安葬的地方——白园。香山寺在我看来是个空寺,香火并不鼎盛。但因为在东山的半山腰。却多了几分出尘。游客大多嫌山石陡峭嶙峋,不愿攀登。但我犹如身负使命般的继续前行。 香山寺的天王殿与罗汉殿: 我抬头仰望罗汉殿的一角,绿荫蔽日。忽而听见两个年纪约40岁的女香客在娴静的聊天,一个在叙述自己半年来都在重复地做菩萨传道的梦,另一个欣羡不已说,你是有福之人,真好。我想,是啊,真好! 不知是有什么节目,几个乐师一直在这里排练。和着那边香火流通处播放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齐奏一曲《平沙落雁》。 原来那悠远的钟声就是从这里传出,又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敲,因此即便到了下午,钟声依然不绝于耳。我也应了景,敲了三声。 我沿着香山寺的石阶缓缓而下,由于台阶高陡,所以使我处处留心,也就看见了台阶旁石栏的柱子上,都镌刻着一句不同的四字偈语。使我精神一震的就是这一句:道在心悟。 前方就是白园,在前往的路上,看见了一池清水。还有不断的细流,从上面涓涓流下。 这副对联写的是:乐天到此多旧感,渊明归来有新辞。白园已经到了。 白少傅就曾经居住在这样一个别有洞天的地方,这里的游客已经少多了。大多是嫌麻烦,所以反而清幽许多。 衡时书屋: 乐天的《池上篇并序》,为后人所题,在衡时书屋的走廊里,挂满了后人所写的乐天的名篇,包括《长恨歌》、《琵琶行》等等,有上百篇。 “嵩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前面就是白少傅的公墓。 唐少傅白公墓,我虔诚的在墓前拜了三拜,虽然乐天尸骨未必埋此,但我仍相信英灵犹在。 下山之时,蓦然回首,看见了白乐天生前自撰的《醉吟先生墓志铭》,这是白居易下葬后当时的河南尹卢贞根据白居易的遗愿在他的墓前树立的……其实早在唐会昌六年初,他在墓志铭中表示自己死后丧事从简,不要请太常议谥,不要立墓碑。因此在这个土坯周围并没有什么过多的装饰。 最后的时刻,相机非常不争气的没电了。然而站在白亭前,却驻足久久。后来惊觉,这里便是琵琶山。为的是纪念那浔阳江畔,瑟瑟荻花,茫茫白水上传来的琮然琵琶声,更是为了纪念那个洒泪青衫的老人。《琵琶行》是小时候就背诵的烂熟于心的,那时只是作为一个在亲戚面前炫耀的资本,可是长大后却再没认真的背诵过全遍。如今心里默念,不禁潸然。“佳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那一个人,是如此纵情山水,这泉石风月,这密林幽泉,就是他选择的最终归宿。独守一寺,呼朋引类把酒纵歌,并将自己大半积蓄都倾注于此,不断修葺,建造自己的世外桃源。他有过恨么?总是有的,想必也曾为自己曾遭贬谪而失意过吧。天涯沦落之际,他有自己的选择。 再见,老白!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90a97201000a7p26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